2

教孩子 别拿劳动不当学问

天津网 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李明 日前,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原则和实施办法。同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表示,由于各种原因,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李明  日前,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原则和实施办法。同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表示,由于各种原因,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

  在很多大人们的中小学时代,劳动是不可避免的。冬天,教室没有暖气,学生们要排班生火。学校定期大扫除,连体育馆都由学生负责清整。在家里也当不了甩手掌柜的,较起码冬储季节,搬煤、搬白菜要全家总动员。虽然不是总能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但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经验和窍门。比如,用什么擦玻璃窗能把窗户擦亮,如何码放蜂窝煤能既省地又保证不倒,等等。

  相比较来说,现在的学生劳动的机会实在太少了。原因之一就是社会发展,很多劳动工作消失了,或者是社会化职业化了。比如家务劳动,随着洗衣机等各种电器的普及,强度大大降低,家长应付起来并不吃力。何况,一些家庭还选择由钟点工或保姆承担。至于搬煤、搬白菜,生炉子,则完全成为记忆了。

  学生劳动机会减少的另一个原因,不能不说是观念。家务活再少也不等于没有,但家长实在不“忍心”支使孩子。擦地洗碗,自己干也累不着,何苦让孩子上手。这点时间,让孩子多看两眼书多做两道题,不是更好吗?家长这种“学习好比什么都强”的想法,造成很多学生失去了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所谓劳动光荣,但是在体力劳动者面前,谁能感觉出劳动光荣?家长只会指着体力劳动者教育孩子:“你看,不好好读书,只能混成这样吧。”

  让学生参加劳动,首要的问题在于解决观念问题。以往,我们过于强调劳动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以致一些家长和学生认为不劳动没什么大不了。其实,劳动的价值在于能让人把动脑与动手、实践和体验结合起来。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很多都可以应用到劳动中来,由此知识也可以得到强化。劳动中出现的问题,会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向书本中寻求答案。要让家长和学生体会到,劳动也是一种教育,它与读书学习不是对立的关系。其次还要解决让学生干什么的问题。复杂而有趣的劳动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动手实践的欲望,对现在的孩子尤其如此。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所从事的劳动要有梯度,要适合这个年龄的需要。

  劳动是人安身立命的法宝,无论在家里还是在社会。而教育是有关键期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习性一旦养成,很难纠正。重提学生劳动教育问题,现在还不算晚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46269/
1
上一篇别让漫游费给区域协同发展添堵
下一篇 有一种分手叫女友太懒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