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记者 殷珂 朱达)金牛镇政府所在地的不远处,有座海拔五六十米的小山包,这个金牛镇镇区的至高点,就是西山观。据《金牛志》记载,大冶金牛地区宋、元、明时期盛行道教,到道观烧香许愿的人渐多,道教亦在此期间大量吸收教徒。南宋端平元年,金牛镇西建妙门观,疑为西山观的来历。
这名字略带诗意的地方,在抗日战争时期,却成为了日军的统治中心。他们在山上修筑围墙、设置炮楼,还残忍的以此为杀人场。1945年秋,日军在西山观脚下一次屠杀国人100多人,尸首堆积、血流成河。
近日,记者来到这里。当年的碉堡、工事,早已变了模样,几乎看不出任何痕迹。热情的当地人听说记者为抗战而来,欣然接待,想尽办法将历史重新呈现出来。
1934年出生的金畈村人金之喜,今年已经81岁了。年幼时由于父亲被抓壮丁、母亲改嫁,在日本人占据金牛时期,他只能和叔叔、伯伯生活在一起。据老人讲述,日本人在西山观脚下设置了哨卡,有中国人经过,必须向哨兵鞠躬致意,不然就遭殴打。日军还四处抢夺村民财物,侵扰百姓。据群众回忆,有一次,日军在金牛西山观炮楼内的士兵闲来无事,想比比枪法,赌赌输赢,正好此时从瞭望孔里看到,山下不远处蔡堰村的农田里有2个农民正在扯秧,于是他们将正在扯秧的农民当活靶子打,一次射杀2人。
金之喜对日军也有清晰的记忆。一次,日军抓到正在路边玩耍的金之喜,要他上交鸡蛋。“我心里不服气,去找了一些臭鸡蛋给他们,日本人很生气,要来抓我,被我跑掉了。”虽然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但老人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在日军侵入金牛的8年时间里,只要盘踞在金牛的日军一到,村民们为了保命,不得不丢下手中的一切农活,拖儿带女的跑到山上树林里或山洞里去躲,俗称“躲反”。要是时间允许的话,还要牵上家畜等一起去躲。年过九旬的伍白鲁老人,是金牛镇泉波村人。日军入侵后,跟随家人跑到咸宁通山避难,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才返乡。
日军的横行霸道、欺压百姓,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金牛人民自发组织游击队抗击日本侵略者。据金之喜回忆,当年光是以金牛为中心的地方抗日游击队伍,就有三四支。“虽然不能确定具体的番号,但是我还记得新四军也来过,他们通常是晚上来、白天走,机动灵活。”
西山观见证了日军的暴行,也见证了日军的灭亡。1945年8月23日,大冶地区日军第三师所属松山良政大佐见战败已成定局,旋即在金牛召集所属第六联队,举行“奉烧”军旗仪式。松山良政及部属列队目视天皇所赐太阳旗化作一团黑烟,大冶人民也终于重见天日,得到了自由。
抗战胜利后,人们怀着对日本人的深仇大恨和一种耻辱感,对日本人在山顶上所修筑的炮楼和居住过、使用过的房屋进行了拆除。因此除了几位老人,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当年的历史。
西山观往事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记者 殷珂 朱达)金牛镇政府所在地的不远处,有座海拔五六十米的小山包,这个金牛镇镇区的至高点,就是西山观。据《金牛志》记载,大冶金牛地区宋、元、明时期盛行道教,到道观烧香许愿的人渐多,道教亦在此期间大量吸收教徒。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4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