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承包学校墙报
次投稿收到5毛钱稿费
汪敦银是大冶市汪仁镇人,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那他是如何练就一手好字,还抱回国展中的较高奖呢?这就要追溯到47年前了。
当时,汪敦银的父亲是生产队的一名会计,小时候,由于母亲和奶奶都要干农活,无法照顾年幼的他,父亲只得带着年仅5岁的汪敦银去生产队。
每当父亲做账时,怕汪敦银乱跑影响他工作,常给他一张废纸和一支旧笔,让他坐在一旁的地上写字。
“我记得次写的是‘毛主席万岁’这几个字,写完父亲大概觉得我还有些灵气,字写的也还不错,就开始教我写更多字。”汪敦银回忆道。
汪敦银说,自那以后,生产队办公室里总能看到他写字的小小身影。没有桌子、椅子,他就将纸摊在门槛上,自己则趴在地上,一笔一划地写着。
上小学了,别的小朋友还不会写字,汪敦银不仅会写字而且能把字写得很好。也是从小学开始,他开始给班里写墙报,然后是年级的、整个学校的墙报都被他包了。
等到了初中,他开始写更多的字。不过,因为家里穷,汪敦银只能多写小字。慢慢地,他开始试着给各级报纸投自己的作品。
高考落榜后,汪敦银回到村里当了一名农民。偶然的一次,他看到黄石日报征集西塞山刊头字,他立即工工整整地写了“西塞山”三个字,找了个信封,贴上八分钱的邮票,将字寄了出去。
不久,他就收到了黄石日报寄给他的五毛钱稿费。“当时的我开心得不得了,拿着报纸到处去跟同学说我的作品上报纸啦。”汪敦银说,这更加激发了他对书法的热情,要一直写字的决心也更加坚定了。
把宿舍墙体当“纸”练字
领导提拔他兼厂宣传员
由于家里困难,没有钱买笔墨,汪敦银就用树枝代笔,只要地上有一块平整的空地,他就在上面练字。
家里的墙上,村里的墙头、地上,只要是能写的地方,都被他用各种方式写满了。父亲见其如此酷爱书法,在村里又无所作为,便通过关系,为他在镇办水泥厂谋到了一个苦差事:拉板车。
汪敦银回忆,那段日子让他刻骨铭心。为了练字,他将厂里所有报废的纸质水泥袋子收集起来,然后拿回单身宿舍里练字,他还在单身宿舍的墙面、厂房的墙体上写满了字。
“就算厂里放假了,我也不回家,就在厂里练字,墙上写满了,就跑到水泥马路上写。”汪敦银回忆说,那个时候对练字很执着,有时写着写着就连天黑了都不知道,有时练起字来都忘了吃饭。
有一天,水泥厂的领导经过,看到宿舍墙体上写着的那些字时,不但没有怪罪汪敦银,反而觉得他不仅爱写字,还写得这么好,干脆不再让他拉板车了,而是分配他到库房当保管员,并兼厂里的宣传员。
工作的调整,让汪敦银如鱼得水,不仅把库房管理得井井有条,还把厂里的黑板报、宣传栏搞得红红火火,深得厂领导赞赏。让汪敦银没想到的是,每个月厂里还给他报销一刀宣纸。“这更加激发我的工作热情。”汪敦银说,不久水泥厂领导将他安排到驻武汉办事处,从事销售工作。
在武汉,汪敦银得知黄鹤楼书画社开办了一个书画培训班,便立即报名参加了。刚进去的时候,他是全班倒数,一年后毕业,他取得全班名的好成绩。之后,他又转入中国书法函大武汉分校学习3年,在那里他结识了许多当代书法大家,并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基础。
汲取营养抄写古诗词
专注楷书荣登艺术殿堂
成家之后,汪敦银经营了一家制作广告牌的小店。农忙时,汪敦银到田里劳作,农闲时,他便经营小店为别人制作广告牌。
但这么多年,他每天晚上都会抽几个小时的时间来写字,雷打不动。家里贫困时,汪敦银醉心书法的举动让妻子苦恼不已。
“妻子埋怨我有时间只会写字,干嘛不做点赚钱的事。”汪敦银笑着说,不过他依然“我行我素”,白天要干农活就晚上写,等妻子睡着了写。
用汪敦银自己的话说,那段时间他就是埋头写字,不管前途。后来,在爱人的理解下,汪敦银写字的时间多了,他便开始有意识抄写一些古典文学作品。
为了追求自然、端庄、优美的字形,他将禇遂良的阴符经,小楷枯树赋和王字圣教序,数百次的临写,从中吸取养分充实自己,同时收集明清状元手札,加以辅佐帮助。
很多诗词释义汪敦银并不懂,在抄书的同时,他便随时翻阅字典,理解文意,将译音解释批在书眉,以便下一次翻阅时回忆起来。
之后,汪敦银开始参加各种比赛。几年来,他在书法路上不断取得好成绩,其书法作品终于登上了艺术殿堂。
汪敦银的书法主攻方向是楷书。很多人对小楷不以为然,其实小楷之难,莫可言喻。好的小楷,每一笔,每个字的结构,仿佛都有性灵,很值得玩味。
“我很崇拜韦斯琴,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她就是我的偶像,我很欣赏她的字。”汪敦银说,但他不盲目模仿韦斯琴的字,而是写出自己的风格。
汪敦银的好友蒋圣琥在中国书法论坛上这样评价他的字——“汪敦银的字亦庄亦谐,游走于雅俗之间,颇得中庸之道书出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