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记者 李花
说好了进行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上门后却被轰出门。这两天,建邺区进行健康素养监测和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入户调查,工作人员遇到了种种困难,另外也发现,一些居民的健康知识还不够全面。
上门素养调查
遭遇“轰出门”
此次健康素养监测和居民健康生活方式调查队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社区的社工三个部门的人组成。昨天,在建邺区虹苑社区调查的小陈医生遇到了“奇葩待遇”。在入户调查前几天,社区的社工就和入户调查的女主人进行了沟通,没有想到,一大早到这户人家调查,女主人把门打开,他们进入客厅,女主人的儿子突然跑出来,大发雷霆,把他们硬生生地轰出家门,说不需要这样的调查,也不知道“来者何意”。
其实,这样的“态度”,疾控中心和社区医生已经见怪不怪了,在调查中,多数居民还是比较配合的,但有一些居民甚至不给进门,有的总是“放鸽子”。记者前一段时间在秦淮区采访也遇到同样的“痛苦”。
秦淮区疾控中心慢病科葛庆科长告诉记者,对于慢性病,也是需要上门随访的,但从目前看来,上门随访非常困难。对于社区医生来说,要求1个季度里与慢性病患者面对面的交流沟通随访率要达到60%,有些患者会定期到社区医院,有一部分是需要医生上门随访。但是,一个普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个月随访的人数不达20人,一个季度不超过60人,而一个中等卫生服务中心大概有3000人需要定期(一季度)随访。
上门跟踪病情
被投诉“侵犯隐私”
和健康素养调查、慢性病入户随访有点类似的公益活动是“传染病病情跟踪”,也有很多患者不理解甚至是反感。记者曾经采访过一位肺结核患者,他到南京市疾控中心投诉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他说,区疾控中心医生的病情跟踪简直就是“侵犯隐私”。
根据要求和规范,区疾控中心需要跟踪本区内的肺结核病人的病情,督促其按时吃药。“你们基层的疾病控制中心在侵犯我的隐私。”打电话的老大爷患上了肺结核,在医院看了病。回家没多久,区疾控中心的人上门。看到有穿白大褂的人到家里来,好多邻居跑了过来,都来问他怎么了。在那么多人面前,他怎么也不说自己得了肺结核。“要是他们知道我得了肺结核,他们就不带我玩了,大家不都离我远远的了?我在这小区里还怎么过呀?我不成了人人躲着的瘟神了?”老大爷说。
为了市民好
为啥“不待见”?
记者获悉,此次的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和居民健康生活方式调查是全市进行的,南京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胡鸿宝告诉记者,此次的调查主要是反映南京居民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每个区都有3个街道纳入调查,每个街道有两个社区,每个社区有25户,这样,全市总共要调查5400户,这个调查的结果也是服务于老百姓,看看我们南京市民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的“短板”在哪里,接下来各个部门需要采取怎样的方式来纠正。
记者发现,虽然这些都是公益活动,在做一些公益调查时,工作人员还带上了礼品,尽管这样,似乎很多市民“不待见”,这是为什么?“有的社区医生跟我说,他们根据居民的档案,敲开了门,虽然他们有胸牌,一听说是免费量血压或血糖的,门就关起来了,根本不让医生进门。”葛庆无奈地说。
为啥做好事还遭到市民的拒绝?葛庆说,现在的骗子太多了,医生还没有说话,市民就会说,又是推销的,又来骗人了。胡鸿宝说,他们也在反思,怎么把干预随访公益项目做得更好,让市民更加信任。
胡鸿宝表示,对于相关调查,希望市民给予积极配合,所有工作人员都会佩戴胸牌和编号,如果市民有怀疑,可随时拨打区疾控中心电话进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