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2
记者调查发现,网上的自制食品店有两种,一是有实体店,为了拓展电商业务,在网上开店,这些店铺大多有生产许可等证件。另一种是自制食品爱好者试水网店,或者是制作销售当地土特产,这些店大多不能提供安全证明。近一段时间,这些店越开越多,主要原因是第三方电商准入门槛低。
记者尝试在网上开一家自制食品店铺,发现按照申请程序很容易就申请到了店铺,电商方并未强制要求提供生产许可证编号,但要求签订一份食品安全承诺书。
有消费者反映,他们在购买劣质产品后进行过举报投诉,但很难解决。
还有的做自制食品的生意,都不用开网店,就在微信朋友圈发几张诱人的美食图片,加上几句简单介绍,一个几乎零门槛的店铺就在朋友圈开张了。“朋友妈妈自制的咸菜特别好吃,朋友圈里很多人都找他订,你看这是芥菜的,这是白萝卜的。”在外企上班的杨女士一边翻着手机图片一边向记者介绍。采访中,记者发现,以这种朋友圈发图销售自制食品的还真不少。
“销售自制食品有一个很畅通、门槛又很低的渠道,不管是网上开店,还是微信上销售都很容易,这个因素导致劣质自制食品在网络上很猖獗。”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
调查3
安不安全仅靠嘴说,无法提供证明
登录淘宝网,随意打开几家销售自制食品的网店,记者发现其售卖的自制食品除了对制作流程有简单描述以外,并没有生产日期,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号等信息。
记者在淘宝旺旺上联系了一位商家,这位商家说:“做买卖凭的就是良心,凭的就是双方的信任,我们的顾客都是回头客,也没有吃出问题的。”另一位商家的说法更是让人觉得难以接受:“自己家做的东西,不可能有生产许可证,你要相信就买,不相信就别买。我们也是限量的,不愁卖!”
记者在淘宝网上询问一些店家,只有极少的拥有实体店的厂家能够提供生产许可证编号和产品标准号,大部分都无法提供食品安全证明。
“什么安全证明,我们敢把制作过程展示出来,就是较好的证明。”一位销售土特产的店主对记者说。记者看到,他家店铺页面上写着:农家自制,绿色天然。页面配图中,一位老婆婆正在采摘、蒸煮芥菜,农家大院内,一片片芥菜正在太阳底下晾晒。这家店主对记者说:“我们做的就是纯绿色的土特产,顾客也是冲着这点来的。”
虽然面对记者的咨询,很多商家介绍起自制的食品都是滔滔不绝,但是一旦问到是否有卫生证等问题时,多数人都以“良心”“诚信”搪塞。“无证”成为自制食品卖家的较大软肋。而且原料也来路不明,说是安全实则存在更大安全隐患。
“好不好不全凭嘴说吗,说的用很优质的原料,挂的图显示的制作过程也很干净卫生,谁知道,是不是真的?没有第三方的证明,还是觉得不放心。”“有朋友开微店,卖自制食品,之前看他传的图,和面不戴手套,也不戴帽子,多不卫生啊!还打着卫生的旗号,我从来不买。”一些网购族表现出了对自制食品的安全的质疑。
货源、生产、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