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存在大量液体,一旦各腔隙中的游离液体聚集超过了生理正常量,比如心包中超过了50毫升,腹腔中超过200毫升,就称为积液。身体很多部位都可能出现积液,多见于胸腔、腹腔、心包、宫腔和膝关节腔。
任何因素导致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都会产生积液,这是一种较常见的临床表现。会引起积液的疾病很多,比如感染、肿瘤、创伤,以及类风湿关节炎、慢性心衰、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等。此外,药物、放射性治疗、内镜及心导管介入检查等也都可能导致积液产生。
积液外观可呈现血性、乳糜性、化脓性、浑浊性。结核和恶性肿瘤引起的多为血性,这也是内科较常见的积液病因之一。近些年来,甲状腺功能低下导致的积液也在逐渐增多。
积液是否会导致疼痛,常取决于液体量的多少。如果积液少,可能无痛或偶有局部痛;大量积液则可能使相邻器官组织受到压迫,进而引起各种不适。比如,食管受压迫会引起吞咽困难,气管支气管受压迫可导致咳嗽,肺组织受压迫后会出现呼吸困难,喉返神经受压迫可引起声音嘶哑,邻近腹腔受压迫则会产生恶心、腹胀、上腹部胀满感等。积液急剧增多,多为恶性肿瘤引起,若在心包腔内,可出现休克,四肢厥冷、青紫,呼吸加速,烦躁不安,甚至昏迷。
一般有上述病因及症状者可做胸、腹放射检查、超声检查筛查等予以确认。多数急性积液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或经过对原发病的治疗后,可逐渐吸收或消失。特发性胸、腹腔积液,特发心包积液,心梗的心包性积液等,通常为短暂的、自限性的,持续1~6周就会消失,但一些恶性积液的预后较差。▲首钢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陈学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