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来临,天气干燥、气温下降,皮肤瘙痒看病的市民增多。许多人一到冬天,皮肤会出现起麟屑、瘙痒、红肿起疹等过敏症状。
主要原因是:有些人因为不适应气候的变化,由于气候干燥,导致的季节性的皮肤过敏。所以,冬季是季节性皮肤过敏的高发季节。
引发过敏的原因
冬季皮肤病患者的过敏症状跟干燥的气候有密切关联。天气干燥,早晚的温差大,皮肤的水分流失比较多,汗液和油脂减少,皮脂膜明显减少,易受周围环境热变化的刺激诱发皮肤过敏。
在这个季节除了天气气温的变化因素易引起过敏症外,灰尘、粉尘、感冒、疲劳等种种因素都有可能引发皮肤的过敏症状。这几年,由于化妆品使用不当、日常接触硬质水、洗涤剂、刺激性食物较多等,使很多人的皮肤敏感度变得越来越高,而在冬季这样的高度敏感期,自然容易出现皮肤问题。
误区一:过敏性疾病可以根治 随着气温的升高,植物花粉大量在空气中扬播,以螨为代表的微小昆虫活动频繁,日光中的紫外线逐渐增多,这些都是过敏性疾病的外因。但更重要的是内因——过敏体质。患者虽经过治疗,过敏的症状得到了缓解或消除,但过敏体质依然存在,仍属于“特应性个体”,他们对致敏原的反应仍高于正常人,一旦遇上了另一个过敏原,仍会发生过敏。所以,要求“一次治疗彻底根治”是不现实的想法。
误区二:过敏症状轻微可不治疗 一些过敏性鼻炎患者对有轻微的流涕、打喷嚏并不在意;一些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对手上的一两粒红点不以为然。殊不知,对这些细微症状置之不理的话,时间久了就有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如渗出性中耳炎、支气管哮喘等。因此,一旦有了轻微的过敏症状,一定要积极治疗。建议在症状轻微时先去药店购买一些开瑞坦等抗组胺药;若症状较为严重时,直接去医院就诊。
误区三:服用抗过敏药易瞌睡 目前市场上用于抗过敏的药物多为抗组胺药和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其中抗组胺药是较常见的抗过敏药。但有很多人认为服用抗组胺药后会出现程度不等的瞌睡、疲乏、困倦、口干等副作用,影响工作和学习,尤其不适合驾驶员、高空或危险作业者、电脑操作者和学生。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无嗜睡的抗组胺药如今已经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