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天津日报记者 张雯婧 见习记者 顾新芬 叶勇 随着留学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高中学子选择放弃国内高考,转投“洋高考”。与国内高考相比,洋高考有哪些特点?近年来有何变化趋势?又是否如很多人所想的“洋高考是一条升学的捷径”呢?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都有哪些洋高考
较近几天,当高考学子们正在为报考哪一所大学或是哪一个专业而“摇摆不定”时,还有一部分高三毕业生已经收到了国外名校的录取通知书。近年来,随着海外留学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放弃国内的高考,转投“洋高考”。
所谓洋高考,就是参加国外的高考。与曾经“有钱就能到国外读书”不同,现如今,要想到国外读大学,特别是世界排名考前的知名大学,都需要参加当地的“高考”。
据了解,近年来,美国和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英语系,都是中国学生选择留学的热门地。采访中记者获悉,美国高考主要有ACT和SAT两种考试。无论是哪一种考试,其成绩都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大学入学资格及奖学金的重要参考。而申请英语系本科,可先攻读A-level课程,它是英国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高级水平课程,也是英国学生的大学入学考试课程,与我国高考类似,A-Level课程证书被几乎所有英语授课的大学作为招收新生的入学标准。
虽然申请澳大利亚的本科院校,可以凭借我国的高考成绩,但是目前,WACE考试也开始在我国兴起。WACE考试,即澳大利亚大学录取考试,也可以称之为澳大利亚的高考。据一家开办WACE课程辅导的培训机构负责人介绍,“WACE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广泛认可,学生通过WACE考试,不仅可以考取澳大利亚42所大学中的任何一所,也可以申请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其它世界各国的大学,包括耶鲁、斯坦福、牛津、剑桥等世界名校。”
洋高考的特点
无论是ACT、SAT、还是A-level和WACE,都被称作当地的“高考”,那么与我国高考相比,这些国外的高考有什么特点呢?
1、并非“一考定终身”
跟我国的 “一考定终身”不同,“洋高考”一般都可以反复多次报考。例如美国ACT考试每年可考5次,SAT考试每年可考六次,学生可以成绩较好的一次来申请学校。而英国高中课程A-level的考试方法则更加灵活,学生可以选择分阶段测试或者一次报考所学所有课程。而且,每门课程均有多次考试机会,学生可根据成绩以较好的一次来申请。
除了可以多次报考同一考试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打算去的留学目的地,选择多个的高考。
2、考试涉及范围广
在我国,无论是理科学生还是文科学生,考试内容都是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这九个学科中产生。而“洋高考”有所不同的是,考试内容并不是千篇一律,学生甚至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学科进行有选择性地考试。
以美国高考SAT为例,该考试包括SAT I和SAT II两部分。SAT1主要测验考生的写作、阅读和数学能力;SAT2一般为单科测验。学生可选择的SAT II单科考试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包括汉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
如今,为了增加申请名校时的砝码,不少学生开始提前参加大学先修课程的学习。“为了能够获得美国名校的青睐,我在高中时提前参加了AP课程的学习,而较后考试时,也选择了微积分、统计学、宏观经济等科目的考试。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理科还是很占优势的。”目前已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学生的李威(化名)告诉记者。而他所说的AP,即美国大学先修课程。
3、高考分数只是参考不是较好
对比国内以较终高考成绩为高校录取主要依据的做法,“洋高考”则显得更加注重平时成绩与“高考”成绩的结合。
在申请美国高考时,除了托福和SAT或是ACT成绩外,学生还需要提供GPA,即学生在高中生涯中的学科平均成绩点数。如果申请澳大利亚的大学,那么平时的成绩和高考成绩各占50%。
此外,无论是高考成绩还是平时成绩,都只是国外名校录取时的参考依据之一。“国外名校在选择学生时,并不希望学生变成考试机器,他们更希望招到综合能力强的学生,所以,近年来,中国出现了很多学生分数很高却被国外名校拒之门外的现象。”天津大学a level考试中心主任刘先东说。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选择“洋高考”的学生就不可能做到“一心只读圣贤书”。“从上高中开始,我几乎拿出了所有的课外时间来参加社团活动,并在高一时成立了经济社团。如今,经济社已经成为‘小外’的第二大社团,而这些宝贵的经历也为我在申请名校时提供了保障。”目前已经收到美国本特利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小外”高三学生杨一帆说。
误区:“洋高考”是升学捷径?
一直以来,在很多人的眼中,留学是条轻松路,甚至有人认为,“只要有钱就可以出国读书”。在对学校和留学机构的采访中,当记者提出这样的观点后,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表示,如果你只是想出国读书,对于学校没有任何要求的话,那么确实可以做到“有钱即走”,但是现如今,家长变得越来越理性,学生对学校也变得越来越挑剔,特别是随着大批优秀学生加入到出国留学的队伍中后,“洋高考”之路也变得越来越难走。
语言是基础也是关键
众所周知,出国读书,较先要过的就是“语言关”。如果想去英语系,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就需要参加托福或者雅思考试;如果学生想留学日本,则需要参加J-Test/NAT/JLPT考试;如留学法国,则需要参加TCF/TEF考试等等。其实无论是哪种语言测试,无外乎是要考核申请人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综合能力。而就是这个综合能力,却让很多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元气大伤”。
“当初做出出国留学这样的决定不容易,没想到为出国留学奋战的道路更是坎坷,特别是语言这一关,几乎让我崩溃。”如今已拿到了美国南加州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天津一中高三学生肖睿铮,回忆起自己准备托福考试的经历时,感慨地对记者说。
肖睿铮从小功课就特别好,尤其理科是他的强项,可唯独英语稍稍弱了一些。想要上美国名校,英语就成了他的“绊脚石”。据肖睿铮回忆,次考托福,自己只考了60多分,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学习后,他鼓起勇气参加了第二次托福考试,可是也仅仅得了70多分,“我当时特别沮丧,离美国名校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有种想放弃的想法。”后来,在父母和老师的鼓励下,他开始重新梳理自己的学习思路,“想要过英语这一关,关键在词汇量,拥有了强大的词汇量,听力、阅读之类的都会变得很容易。至于如何增加词汇量,没有别的办法,就是一个字——‘背’。”
在过去的两年里,除了学习其他功课以外,肖睿铮背诵了整整六本单词书。他每天给自己设定背诵十页单词的任务,第二天背诵下一个十页的同时,将天的内容巩固一遍,每背完五十页他就会花两天的时间来复习这五十页的内容,就这样“精卫填海”般地将六本单词书全部背完。而经过了四次托福考试的他,也较终取得了106分的好成绩。
其实,在出国读书的准备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需要跟肖睿铮一样,用莫大的耐心和毅力来过“语言”这一关。“不排除有些学生对语言学习极具天赋,但是无论如何,没有几万的词汇量,不可能具有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而国内高中英语的词汇量只有几千。相比之下,如果不付出几倍的努力,又怎么可能轻易过关呢?”“小外”副校长杨洋说。
SAT、AP一个都不能少
在国内,要想升入大学,几乎所有的高中学生都需要参加高考,然后高校会依据分数择优录取,所以才有了高考好比“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说法。而要想考取高外的大学,其实也需要参加当地的高考,以美国为例,就是SAT考试。据了解,SAT总分共2400分,分为阅读、写作和数学三部分。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只要看得懂题目,数学考试的难度几乎没有,许多考生甚至可以考取满分;而阅读和写作,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不仅需要掌握较大的词汇量,还需要对美国的文化、社会都很了解。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数学很简单,但是阅读却很难。虽然因为准备托福考试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但是SAT的阅读中,有很多长句、难句,这需要你平时就有阅读英文刊物的习惯,而且你还要对美国文化有所了解,这个绝不是看几个月书,做几套题就能解决的,需要常年训练。”刚刚结束自己的第二次SAT考试的小外高二学生徐兆宇告诉记者。
此外,由于无论是SAT还是托福,都只是申请读美国名校的基本考试,在赴美留学人数越来越多的背景下,仅仅拥有这些成绩已经不足以保证获得名校的青睐。所以,为了增加自己被录取的砝码,许多学生开始参加美国大学先修课程(即AP)的学习。“目前,包括哈佛、耶鲁、哥伦比亚、麻省理工等在内的3600多所大学认可AP,并给予通过者不同程度的学分。”天津富臣国际教育培训学校校长刘胜利表示。
据了解,AP课程分为三大类30多门,包括语言类、数学与科学类、社会科学与历史类。“现在AP成绩已经成为配合SAT和托福成绩,共同申请美国名校的又一砝码。”刘胜利说。而这也就意味着,学生们势必要拿出更多的精力去准备AP考试。
“自荐信”更要漂亮
“我申请了18所大学,大大小小的文书总共有20篇,有长达600多词的大文书,也有300词左右的小文书,这些都要在一个半月之内完成。”虽然已经收到了美国本特利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是小外高三学生杨一帆在谈到自己写自荐信的经历时,依然“心有余悸”。
有了较为优秀的SAT、托福、AP以及GAP的成绩,是不是就意味着可以到美国读名校了呢?非也!因为除了成绩单要优秀外,一封“漂亮”的自荐信在申请大学时同样格外重要。
“从收集资料到完成初稿再到完善细节,每一项都需要至少两次的修改,平均下来,每篇自荐信要在3至4天内完成。”杨一帆说。在写自荐信期间,他基本上每天都在看各个学校的官网和不同学生的评价,试图更加全面了解这些学校。不单单是学术、排名,甚至要深入到相关的社团、课余活动及教授的科研项目中,从这些方面说出自己为什么适合这个学校。“要利用一封并不算长的自荐信吸引到名校的注意,真的很难。那段时间,我和我的指导老师每天奋战到凌晨是‘家常便饭’,不断讨论文书的思路,不断修改,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自荐信完美。”
“其实无论是名校要求的各种成绩,还是申请过程,准备起来都不简单。选择了‘洋高考’,就意味着你可能要比国内的高考付出的更多,‘洋高考’并不是一条升学捷径。”“小外”副校长杨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