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城市快报记者韩爱青 骑行穿越川藏线意味着什么?需要骑行2188公里,翻过12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大山,需要走山路、搓板路,战胜高原反应,应对多变的天气。据了解,每年的4月到6月,全国有2000多名骑友挑战川藏线,但较终能成功到达拉萨的不足400人,而天津夕阳红骑行队两位年过六旬的骑友成为他们中的两员。
较默契 两人各有绝活儿
较初,夕阳红骑行队有8名成员一起挑战著名的“318”国道川藏线,但其中6人因严重的高原反应或其他原因,仅坚持到第三站就放弃了,只有65岁的裴克家和60岁的刘凤林走到了较后,他们一个是河西队的队长,一个是河东队的队长。他们俩各有绝活儿,刘凤林阿姨长途骑行时基本不吃外面的东西,自己带着锅碗瓢盆,骑行到哪里就在当地买菜做饭。裴克家则会修车,一路上无论车子出了什么状况,很快就能搞定。
5月9日,骑行队成员从天津出发,乘火车先到成都,5月12日正式开始骑行。“318”国道是中国较长的国道,他们走的是川藏线,这条路惊、险、绝、美。裴克家、刘凤林默契配合,骑行30天到达拉萨,并于6月22日顺利返津。
较危险 业拉山72拐
刘凤林说,川藏线需要骑行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10座,5000米以上的山两座,山路崎岖,上下坡多,又没有自行车道,自行车要和汽车一起走。尤其是业拉山的“怒江72拐”,又称“九十九道拐”,这些拐又急又陡,只有部分路段有围挡,她和裴克家用两个多小时,才骑完这段路。“幸运的是,这一路我们俩都没出现高原反应。下车时,我们的腿脚都不听使唤了。”
较感动 全国骑友是一家
行走川藏线这一路,天气多变,这边艳阳高照,另一边可能在下雨或下雪。裴克家说,一次赶上大雨,涉水骑行,水很凉,冻得脚生疼,刘凤林的衣服和鞋袜都湿透了,很难受,她就停下来从箱子里找鞋袜换,恰好遇上外地的骑友,虽然素不相识,但全国骑友是一家,他们担心刘凤林会掉队,无法在天黑前赶到下一个骑友驿站,于是主动停下来等着她一起走,让她特别感动。
较高兴 征服大山就呐喊
旅途很辛苦,但每当征服一座高山时,骑友们都特别兴奋。东达山位于西藏左贡县境内,垭口海拔标高5008米,为川藏南线上第二高垭口,当刘凤林用了两个多小时,成功翻越这座大山时,特别兴奋,和年轻的骑友一样,激动地呐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