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本报记者 叶建鹏 任奇石)
我们与铜陵是孪生兄弟。
我们都叫铜都,都是资源枯竭城市。
然而,铜陵这个孪生弟弟太厉害了。
他的地盘只有我们的26,生产总值却有我们的59。
这是为什么?
近日,本报特派记者赴铜陵采访发现,他不论是传统产业还是产业园、港口岸线,都已转型。
“转型”是他厉害的根本原因。
“转型”是我们可借鉴的内容。
传统产业转型:
1块电解铜里蹦出7个葫芦娃
故事
著名的三星平板电视不能缺什么?
印制电路板。
它的印制电路板是在哪儿生产的?
相当一部分是在铜陵。
2008年,平板电视飞起来了,而铜陵的电解铜还在原地。
铜陵就想打造电解铜——铜箔——覆铜板——印制电路板的产业链,以造出平板电视必备的印制电路板。
可是,他不会“切箔印板”。
怎么办?
他叩开咸阳铜箔企业咸阳铜业的门:“我们需要你……”
不久,咸阳铜业的铜箔项目落户铜陵,填补了铜陵没有铜箔项目的空白。
然而,铜箔不是撒几个小钱就能造出来的。
面对工期可能延缓,铜陵急了。
铜陵政府当即安排直属企业,掏3000万元直接入股。
这意味着铜陵政府与铜箔项目紧紧地捆在了一起。
而这种捆绑,在铜陵并不多见。
“为么事要到你哪儿生产……”深圳印制电路板企业超跃科技,对前来招商的铜陵说。
铜陵摊开了一张规划图。
原来,印制电路板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污水,如果处理不到位,就会摊上大事。为了印制电路板企业安心的铜陵,已规划建造印制电路板专用污水处理厂。而这种专用污水处理厂,在全国还没有出现过。
铜陵的良苦用心,触动了超跃科技的心。
不久,超跃科技的印制电路板项目落户铜陵,填补了铜陵没有印制电路板项目的空白。
而铜陵及时兑现了他的承诺:专用污水处理厂盛大开工。
2010年,随着印制电路板项目和铜箔项目如期投产,铜陵的电解铜——铜箔——覆铜板——印制电路板的产业链终于形成了。
然而,这条产业链仅是铜陵依托电解铜造出的7个“葫芦娃”之一。另6个“葫芦娃”是电解铜——铜材——铜磁线、电解铜——铜板带——集成电路引钱框架、电解铜——铜合金棒线——铜五金件、电解铜——铜管、电解铜——铜粉、电解铜——铜工艺品。
2014年,这7个“葫芦娃”的产值达1447亿元(不含电解铜),远远超过铜陵大产业有色金属业的产值(含电解铜)。
铜陵把它们称为铜产业,而铜产业无疑成了铜陵新的“老大”。
“不得不说,我们转型成功啦……”铜陵铜产业办主任科员何亨道说。
一直以来,铜陵的大产业是有色金属业,大产品是有色金属业的电解铜。到了本世纪初,铜陵电解铜的附加值依然很低,即有色金属业依然处在单一型。为此,铜陵推动它转向复合型,即让电解铜的附加值“链链攀升”。
我们
我们的大产业也一直是有色金属业,我们也一直在转型。
但是,我们还没有转出1447亿元“老大”和7个“葫芦娃”。
据黄石经信委经济运行办主任尹博文介绍,以电解铜——铜箔——覆铜板——印制电路板产业链为基础的电子信息业,是黄石正在着力培育的新兴产业。
另据黄石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荣绪俭介绍,这条产业链上的铜箔项目(华纳铜箔)正在建,覆铜板项目(台光电子)正在引。
思考
传统产业,不管是大还是第N大,如果不转型,就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但是,怎么转,是个方法论的问题。
在战略上,铜陵从单一型转向复合型。
在战术上,铜陵瞄准生活消费热点和工商消费热点,并以生活消费热点和工商消费热点为导向,打造产业链。
然而,铜陵的“转型方法论”,仅这些吗?
不是。
还得提供实实在在的融资渠道(不一定要直接入股)和实实在在的基础设施。
在未来34年,想建成鄂东特大城市的黄石,可借鉴铜陵的“转型方法论”,以转出自己的“葫芦娃”。
比如,依托黄石纺织服装业的牛仔布(顺富纺织有相应产能),以生活消费热点为导向,打造牛仔布——牛仔裤、牛仔布——牛仔上衣的产业链。
牛仔裤和牛仔上衣,是深受年轻人喜欢且永不过时的时装。
黄石能否造出“李维斯式”的牛仔裤、“LEE式”的牛仔上衣?
再比如,依托装黄石装备制造业的工业机器人(三丰智能有相应产能),以生活消费热点为导向,打造工业机器人——家用机器人的产业链;同时,以工商消费热点为导向,打造工业机器人——餐厅机器人的产业链。
目前,能给老人炒菜、做饭并陪老人聊天、玩乐的家用机器人,已开始步入“空巢”;能让顾客点菜、买单并给顾客端菜、倒酒的餐厅机器人,已在国内餐厅出现。
黄石能否造出“赫布式”的家用机器人、“欧铠美女式”的餐厅机器人?
产业园转型:废品堆里飞出金凤凰
故事
2012年,铜陵金属再生产业园,在铜陵大桥开发区举行隆重的开工仪式。
“怎么是个收废品的?”很多人一看到“金属再生”,就想到收废品。
让他们更没想到的是,这个“收废品的”,只收国外的废品。
这是怎么回事?
2011年,出台了一项政策,即鼓励回收国外的废五金。
铜陵看到这个政策,兴奋极了。
国外的废五金,可弥补他的资源枯竭。
不料,环保部摇了摇头。
原来,这类产业园关系“洋垃圾”是否混入我国,只布局在沿海港口,且实施极为严格的管控。
请支持……”铜陵抱着厚厚一摞环保规划书,赶到环保部。
“请支持……”铜陵听说环保部官员在合肥检查,还抱着厚厚一摞环保规划书,转到合肥。
2012年,被铜陵缠上的环保部,终于点了点头。
铜陵政府就连忙掏6亿多元,征一望无垠的土地,建环保、道路、水电等设施。
铜陵收国外废五金的企业就连忙掏4亿多元,盖一排又一排厂房,添检测、拆解、加工等设备。
政企共建产业园,让产业园一天天长大。
不料,铜陵可以承接国外废五金的码头,因不符合新的监管要求,被海关勒令停止资格。
这意味着产业园即使建成了,也可能是个摆设。
“我们改……”铜陵积极整改。
不久,“停格令”被解除。
2014年,耗资10亿多元的产业园,终于建成了。
从此,铜陵每年可回收27万吨铜,使资源危机得到缓解。
而这个园,成了我国内陆城市第二家进口废五金圈区管理示范园。
“这对于铜陵来说,无疑是废品堆里飞出了金凤凰,”铜陵大桥开发区管委会干部查贤托说。
我们
我们没有国外废五金产业园,我们也没有回收国外废五金的企业。
据黄石环保局固废监管中心负责人胡海介绍,黄石有1家企业(博源环保)正在申请相关回收资质,以填补黄石的空白。
思考
从同质型转向差异型,是铜陵产业园转型的路径。
而“废品堆里飞出金凤凰”,是铜陵产业园转型的硕果。
产业园转型,首先要“转脑”。
即“垃圾”放在错误的地方是垃圾,“垃圾”放在对的地方就是宝。
换句话说,产业没有贵贱之分,只有效益高低之别。
产业园转型,其次要“转眼睛”。
即政府和企业要看清所在城市及全国、全球产业的痛点和痒点;同时,要看清政策的风口和切口。
产业园转型,再次要“转手”。
即政府的手和企业的手要紧紧地握到一起,形成合力。
在未来34年,以建成鄂东特大城市为己任的黄石,可借鉴铜陵的“三转”,以转出更多、更新的产业园。
比如,厨余垃圾连同其他生活垃圾一起焚烧,是黄石产业的一个痛点。而通过厨余垃圾打造生物能源类新兴产业园,是黄石产业的一个痒点。
黄石什么时候转手,变厨余垃圾为宝?
再比如,“一带一路”是政策的风口。而其中的能源输送管道建设,对于管件企业众多(如正信管件、航宇鑫宝、新兴管业)的黄石来说,是进入风口的切口。
港口岸线转型:码头共绿道一色
故事
“轰……”2014年10月,位于铜陵江边的横港海事码头,随着一声“拆除令”,顿时散了架。
这个运营了多年的码头,是出了事,而被拆除吗?
不是,是因为小。
“轰……”今年1月,位于铜陵江边的祥顺菜蔬公司房屋,随着一声“拆除令”,顿时倒在灰尘中。
这个矗立了多年的房屋,是没了证,而被拆除吗?
不是,是因为非码头而用了岸线。
长江流到铜陵,留下了漫长的岸线和优良的港口。
2013年初,身为港口城市的铜陵,在长江经济带的吹拂下,突然醒过来了:港口和岸线得好好用啊!
随后,他摸了一下家底。
摸的结果让他大吃一惊:63个小码头和非码头设施盘踞在港口、岸线上!
“转型,”铜陵决定把散杂型的港口、岸线转化成集合型。
而“拆除”,是转型的步。
有些“小非”要么有证要么有历史,怎么办?
适当补偿。
不料,正在“小非”被拆除的时候,双音等大码头直接把污水排进长江。
“立即整改,否则停产,”铜陵毫不手软。
原来,对保留的大码头,铜陵希望它们降低污染、提高效能。其中,“降低污染”还指定了截污、栽树、喷淋、覆盖等规范动作。
没过多久,大码头中的永盛、辉煌,也没有按规范动作做。
铜陵一连串下令:“停、停、停……”
到今年初,随着“整拆”并举,铜陵的港口、岸线大变样了。
随后,他请来全国知名的园林师,在“小非”腾出来的岸线上,设计绿地毯一般的绿道。
20多公里长的岸线绿道,与铜陵已经建成的城市绿道连成一体。
原来,岸线与城市有机结合,即港城一体,是铜陵此次转型的终极目标。
不久,他又安排精兵强将,在大码头与城市之间的空地上,继续打造临港产业园。
东港物流、私营工业等临港产业园,已纷纷拔地而起。
原来,大码头与产业有机结合,即港产一体,是铜陵此次转型的又一个终极目标。
据较新的统计,铜陵的港口吞吐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4。
他的码头已然减少,而吞吐量却大幅提高,这是为什么?
“临港产业园使货源增加、大码头使效能增强,在这样的情况下,吞吐量不大幅提高,才是怪事呢!”铜陵港航局干部徐峰说。
另据较新的统计,铜陵的绿化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也大幅增长了。
“这个好理解,岸线绿道已开建,大码头的树已经栽了,”徐峰说。
我们
我们也有天然良港,我们也是港口城市。
据黄石港航局总工李三盾讲,黄石港口、岸线的现状,与铜陵转型前的情况有点相似。黄石新一轮“整拆”,可能在棋盘洲码头建成前展开。
而港产一体、港城一体,也是我们的既定目标。
建设新港(物流)工业园,就是实现目标的举措之一。
思考
长江经济带是新常态下,一副精彩绝伦的牌局。
各个城市如何打好牌,考验着责任和智慧。
铜陵的打法是,把港口、岸线由散杂型转向集合型,然后,依托集合型的港口、岸线,推进港产一体、港城一体。
这不失为一种致胜的打法。
在未来34年,以建成鄂东特大城市为担当的黄石,可借鉴铜陵的打法,以打出新常态下的新成就。
比如,现代农业是新常态下另一副“精局”。黄石的农户们能否进一步把散落在各家的农业,集合成一片片以农庄或专业合作社为生产主体的现代农业?
目前,黄石的鑫东蔬菜、金柯辣椒、石蓝田水果等农庄和专业合作社,已是成功的案例。
勤劳又朴实的农户们,可否向它们学习?
再比如,智能家居也是新常态下的“精局”。黄石的企业们能否进一步把散落在各企业的智能家居零部件和基材,集合成一个个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智能家居?
目前,黄石的东贝、沪士电子、山力兴冶等企业,已具备智能家居零部件和基材的产能。
在这个基础上,“黄石牌”智能家居,离我们还远吗?
黄石2049系列报道第三章:鉴篇之铜陵篇 铜陵模式 转型之城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本报记者 叶建鹏 任奇石) 我们与铜陵是孪生兄弟。 我们都叫铜都,都是资源枯竭城市。 然而,铜陵这个孪生弟弟太厉害了。 他的地盘只有我们的26,生产总值却有我们的59。 这是为什么? 近日,本报特派记者赴铜陵采访发现,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3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