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记者 宫伟 张艳 张家民 张雪飞 近日,微信朋友圈突然开始流传天津“偷抢孩子”的消息。前天中午,“天津妈妈网”将各种谣言汇总后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并被迅速转发,昨天下午,天津警方发布消息,事件直接责任人——该网站编辑曾某某,女,30岁,被处以行政拘留10天的处罚。
前天晚上,“天津妈妈网”负责人被公安机关依法传唤。昨天下午,记者再次采访警方时获悉,事件的直接责任人,“天津妈妈网”网站值班责任编辑曾某某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处以行政拘留10天的处罚。
民警介绍,曾某某大学毕业,今年30岁,五年前她到妈妈网工作,在妈妈网算是资深编辑。曾某某所在的单位共有6名编辑,发布该组信息当天曾某某值班,她从网上截取了11个“天津抢孩子高发地点”,组合编辑、发布后发现点击率还不小。
起初,被警方传唤的曾某某并不认为此事有多么严重,还觉得这个题材是出于好心为有孩子的妈妈们提个醒。本以为这是一个吸引眼球的好题材,可没想到却惹祸上身。现在的她也很后悔一个劲儿掉眼泪。
据悉,行政拘留不属于犯罪记录的案底,但是,被行政拘留的记录在公安机关的治安部门应当是可以查到的。行政拘留的处罚也将直接对被处理人员今后的工作、生活,比如考公务员、出国等,会有负面影响。
“支持判人贩死刑”建议帖引热议
朋友圈疯转隐藏利益链
昨天,另一条名为“支持判处人贩子死刑”的建议帖也在微信朋友圈内引起疯狂转发,记者经过调查发现,这个建议帖其实是为某婚恋网站做的一次品牌宣传。
谁在转发?
记者调查发现,转发的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人贩子恨之入骨,遇到这类信息就会情绪激动、转发之前完全不去核实,而是义愤填膺匆忙转发,转发时还会用文字表达自己对人贩子的憎恨。另一类人是将此事变成一个吸引眼球的噱头,用转发来推动自己的自媒体或网站。
这种谣言之所以如此有“市场”,尤其是在一些年轻妈妈中间传播,不外乎是利用了这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无私关爱以及对人贩子的痛恨,所以很大一部分人本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出于提醒、关心等进行了快速转发,以致对这类谣言进行了不自觉的传播。
意在营销!
那么,又是谁在制造这些谣言,谣言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利益关系呢?
也是在昨天,许多人的朋友圈都在传递一条“支持判处人贩子死刑”的建议帖,经记者调查发现,这个建议帖竟是某营销网站精心策划的一次品牌宣传。在这条消息的较下方有一个推广链接:感谢某网站友情支持。点开此链接就会跳转到某婚恋网站的注册页面,每增加一个注册用户,该网站都会为此付费。换句话说,这是该网站的一次“花钱买用户”的商业行为,是一次靠曝光率来增加注册用户的营销策划,而被利用的则是人们的同情心。
效果好吗?
那么这条建议帖究竟让这个婚恋网站增加了多少用户呢?换句话说,制作此建议帖的企业或者个人收益了多少呢?有内部人士指出,平均每100万人进行转发,就会产生12.5万元的收益,此贴发出不久,便有80余万人进行了转发。昨天,该婚恋网站发表声明,承认借此次热点事件进行营销的事实,并表示这是“个别员工因为自身对话题的热忱,未经批准擅自启动了营销行为”。
借谣生利!
由此不难看出,隐藏在谣言背后的是一条完整的商业运作产业链,其目的无非是赚取利益。
有调查显示,利用微信公众号传谣已呈现公司化运作趋势,背后则清晰呈现出一条各家微信运营公司借谣生利的商业模式。在这个模式中,一些营销类公众号将谣言进行本地化加工,赚取网友关注度,提升自身粉丝量,进而提升广告收益。
专家观点
策划“近视眼”后果很严重
在天津大学工商管理系系主任马向阳副教授看来,企业不能只看重经济利益,而忽略了本身的社会责任,“这类谣言利用的是人们的同情心,从这一点上来讲是很不道德的。”企业要竞争,就离不开营销和炒作,炒作是个中性词,就看策划者怎么用。
马向阳认为,炒作也叫事件营销,分为两种,借势和造势。当年沸沸扬扬的“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就是某游戏公司造势的成功案例,但“人贩子全判死刑”事件中的某婚恋网站,借势就借得不地道,“这个营销方案的策划人是个‘近视眼’,只看到了眼前一点蝇头小利,而对于企业的长远形象来说,其实是非常不利的。”马副教授说,“当我知道这是个营销行为之后,这家公司在我心里的印象一落千丈。”
营销行为被网友戳穿了,大众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企业此举也许在短期内会获得成功,可是人们醒过味儿来之后只会有被利用的恼怒。奉劝企业慎用“耍网友博眼球”式营销,自己不爱惜羽毛,别人拿一把鸡毛掸子来粘上都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