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哈尔滨治理扬尘污染有规定 一算“成本”施工方宁愿挨罚

新田大道附近这处工地防尘措施较好,防尘网覆盖到位。河南商报记者 王春胜/摄 河南商报记者 陈朋冲 近两年来,哈尔滨市出台多项规定控制扬尘污染,严厉且具体,但尴尬的是,市民对扬尘的投诉仍居高不下。 扬尘治理到底难在哪儿? 现象1 防尘费用高 花钱还需细

哈尔滨治理扬尘污染有规定 施工方一算“成本账”宁愿挨罚

新田大道附近这处工地防尘措施较好,防尘网覆盖到位。河南商报记者 王春胜/摄

  河南商报记者 陈朋冲

  近两年来,哈尔滨市出台多项规定控制扬尘污染,严厉且具体,但尴尬的是,市民对扬尘的投诉仍居高不下。

  扬尘治理到底难在哪儿?

  现象1

  防尘费用高 花钱还需细思量

  昨天,《河南商报》报道了哈尔滨市文化路红旗路口附近一处待建工地,自开挖土方一个多月来,大量黄土裸露。

  昨天上午,该工地施工方负责人赵先生称:“5月初曾铺设一次防尘网,但后来施工时被破坏,考虑到裸露的土方不久将被清运,没继续覆盖防尘网。”

  但赵先生随后表示,工地每天都洒水防尘。河南商报记者也注意到,现场的黄土经多次洒水后,部分已经结块。

  此外,赵先生坦言,该工地加装防尘网的费用,需要上万元,因为花钱多,不得不仔细掂量。这也是哈尔滨市不少施工方负责人的心态。

  依据规定,在项目建设前期,建设单位需要将文明安全施工措施费拨付给施工方,这笔费用就包括防尘措施费。

  但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因为文明安全施工涉及较多,真正用于防尘的费用往往被挤压。

  昨天下午,河南商报记者再次来到该工地,现场已经覆盖防护网。

  有业内人士表示,文明安全施工措施费通常也作为施工单位“让利”的一部分,导致该费用较终转嫁给施工方。

  现象2

  防尘措施能减则减 不少工地干脆没有

  今年4月份,哈尔滨市就治理扬尘提出“6个100%”,即施工现场100%标准化围蔽、工地砂土不用时100%覆盖、拆除工程100%洒水压尘等,但河南商报记者探访发现,能做到上述要求的工地相对较少。

  而多家工地的施工方负责人甚至称:“做不到上述要求的工地,一抓一个准儿。”

  据了解,加装防护网、喷淋措施等费用高昂。一些大型施工工地,仅防尘网一项支出,可能就需要十几万甚至数十万元。

  “这么高的费用,一般都由施工方承担,他们也自然会仔细掂量了。”某施工方负责人无奈地说。

  此外,记者发现,一些施工单位对洒水除尘很不热衷,“即使每天洒三四次水,但天气干燥,加上来往大型货车较多,扬尘反复出现,洒水效果有限,做的人自然就少了。”

  某施工方负责人说:“作为营利主体,不少施工方都拼命压缩成本,防尘措施能减则减,或干脆没有。”

  现象3

  相比防尘投入 “挨罚”成本可能更低

  依据规定,工地违规施工并造成扬尘污染,每发现一次一例,将立案调查并处2万元罚款;待建工地出现扬尘污染,每发现一次一例,对防治扬尘不力的辖区政府(管委会)实施财政扣款10万元。

  本应有效的“价格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却往往打折扣。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区政府(管委会)被财政扣款后,往往将该处罚转嫁给相应的街道办事处,而街道办事处或自行垫付该资金,或将该罚款转嫁给建设单位。经过层层转嫁,本来十分严厉的处罚却不断减弱。

  而对于施工工地2万元的罚款,也往往难以戳中对方痛处。

  哈尔滨市扬尘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不少施工方并不怕处罚。“相对于十几万甚至数十万元的防尘投入,一些工地宁愿被罚,这样成本还可能更低。”

  依据新的环保法,对造成扬尘污染的施工工地可按日处罚,每发现一次一例罚款2万元,直至整改结束。但河南商报记者探访发现,上述规定目前很少真正执行。

  “对造成扬尘污染的单位,一般仍以批评整改为主,但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上述不良行为。”扬尘办上述工作人员称。

  建议

  治理扬尘污染 应当成为自觉行为

  2013年,哈尔滨市出台《哈尔滨市控制扬尘污染工作方案》,此后更是先后推出10多项硬措施。

  而今年6月13日,哈尔滨市主要领导直接指导、督导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其中哈尔滨市委书记吴天君分包中原区、市长马懿分包金水区。

  尽管哈尔滨市在治理扬尘污染方面的力度不断升级,严厉程度在全国也很罕见,但尴尬的是,市民对扬尘污染的投诉仍居高不下。

  河南商报记者探访发现,不少工地造成扬尘污染后,往往长时间不改正,但被媒体曝光或相关部门提出整改意见甚至罚款后,才迅速处理。

  有业内人士表示:扬尘污染治理不彻底,症结一是成本问题,二是相关人员的监管意识仍然薄弱。

  多名施工方负责人建议,如果工程建设之前,建设单位将治理扬尘污染的费用单列出来,监管该费用的使用,保证其真正用于防尘投入,这样,施工单位或将有更大积极性治理扬尘污染。

  此外,多名业内人士建议:考虑到市民关切,如果将扬尘污染治理等纳入地方法规,相信会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34381/
1
上一篇你造吗 以虫治虫 700多万只虫子降落哈尔滨
下一篇 河南省9429名考生今年可享高考加分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