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哈尔滨市区的这处工地里,防尘网早已严重破损。河南商报记者 王春胜/摄
河南商报记者 陈朋冲
哈尔滨部分施工工地仍存在建筑垃圾未及时清理、黄土裸露、防尘措施不到位、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等问题。部分施工方负责人称,对文明、安全施工十分支持,但具体实施过程中,涉及费用等问题,因此常常打折扣。
业内人士建议:文明、安全施工措施费如果被真正单列出来,作为专项资金纳入监督程序,不文明、不安全施工现象或会有更好改观。
探访一
文明、安全施工 这些工地做到了
昨天上午,在哈尔滨西三环陇海路口附近一待建工地,距离现场还有300多米,河南商报记者就看到一辆洒水车正在工地道路上洒水。施工现场,长、宽约1000米的一个工地内,两名施工人员不时将一些被风吹起的防尘网加盖严实。
西四环新田大道口附近一工地,一辆水炮车对已拆除部分进行洒水、喷淋。
该工地对面,一处长约500米、宽约50米的工地内,施工人员将已覆盖的防尘网揭开后作业,作业结束后又迅速覆盖。
哈尔滨市城建委安全监督站工作人员称,从现场情况判断,上述工地在安全文明施工方面比较到位。
探访二
施工安全警示 只起几分钟作用
昨天下午,在哈尔滨文化路红旗路口附近,河南商报记者发现一处长约300米、宽约50米的工地内,大量黄土并未覆盖。
该工地紧邻多栋居民楼。“施工一个月来,没见过洒水车;如果风大,灰尘漫天飞,窗户都不敢开。”居民付女士称。
在一个工地,尽管巡检人员多次提醒,两名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仍将安全帽摘下,“戴这个干活,又热又不方便。”该工地一处高达10米的钢架结构上,一名施工人员从未加固的防护棚上穿过。
该工地一名施工方负责人十分无奈:“每天早中晚三遍宣讲安全施工常识,但这些警示,很多时候只能起几分钟作用。”
此外,河南商报记者走访发现,一些工地仍存在施工人员在宿舍内私接线路、防护网未加装或防护网残破、焊接过程中火星四射等安全隐患。
说法
一些施工单位 仍存在侥幸心理
昨天下午,哈尔滨市城建委安全监督站巡检三科负责人介绍,文明施工同安全施工属于同一范畴,一些事故的发生,与施工工地的文明、安全施工措施不到位有关。
上述负责人说,日常检查中,对没有做到文明、安全施工的施工单位会下达整改意见书,施工单位完成整改并复验合格后方可复工,如果在规定时间整改不到位,将立案处罚,并记录到诚信档案中。
哈尔滨市城建委安全监督站法制科负责人介绍,对施工工地的不文明、不安全施工现象,自今年年初至今,已经立案调查71起。而去年一年,立案调查90余起,罚款100余万元。
据了解,对施工工地不文明、不安全施工的处罚额度,自5000元至50万元不等。尽管处罚力度不断加大,不少工地仍存在许多问题。
“工地文明、安全施工涉及方方面面。”上述巡检三科负责人称,“实际上,更多时候我们仍以批评教育为主,因此一些施工单位也可能存在侥幸心理。”
施工措施费不到位 积极性就不太高
一名曾参与多项工程的施工方负责人透露,出现上述问题,主要原因是在文明、安全施工的费用摊派方面存在一定分歧。
该负责人介绍,依据规定,建设单位施工前,在做预算时,需要将文明、安全施工措施费单列出来,作为专项费用划拨给施工方,但实际上不少施工方并没有拿到该费用,因此对文明、安全施工方面并不是非常热心,如果由施工方自己负担费用,往往会不情愿。
据了解,施工工地自项目方到具体施工人员,多个环节都设有安全监管人员,但为何仍存在监管漏洞?
多名工地负责人称,施工工地处于流动状态,在班组交接、交叉施工过程中都容易出现管理疏忽。
但他们同时也承认,“施工方对施工人员只能督促、提醒、批评教育,如果施工人员不按规定履行,施工方的督促作用也十分有限。”
建议
责任落实到位 会起到更好效果
哈尔滨市城建委安全监督站相关负责人告诉河南商报记者,近年来,关于文明、安全施工的各项措施不断细化并加强,但在具体执行层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对于部分施工方反映的文明、安全施工措施费,单列出来作为专项资金,上述负责人称,实际上,依据相关规定,该费用已经进行单列,但他们在日常检查中也发现,部分施工单位并没有拿到该费用。
多名业内人士透露,部分施工方往往在项目开始前与建设单位达成协议,该费用作为施工单位“让利”的一部分,造成该项资金落空,较终将该费用转嫁给施工方。
多名业内人士建议,如果该费用能真正被单列出来,并作为一项强制性支出用于文明、安全施工,并得到有效监管,势必能起到更好作用。
对此,多名施工方负责人称,在资金真正到位的情况下,作为施工方,监督人员的责任也落实到位,如果仍出现不文明、不安全施工现象,管理部门加重处罚,多管齐下,相信会起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