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难解的创作情怀

本报记者 孙惠兰 文/摄 30年前,看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青少年,因法律意识淡薄而走上犯罪的道路,他选择拿起手中的笔,尝试着写法制宣传报道,来引导青少年遵纪守法、健康成长。 30年来,他写的文章陆陆续续见诸各类报刊,年年被评为《黄石日报》的优秀通讯员

本报记者  孙惠兰  文/摄

  30年前,看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青少年,因法律意识淡薄而走上犯罪的道路,他选择拿起手中的笔,尝试着写法制宣传报道,来引导青少年遵纪守法、健康成长。
30年来,他写的文章陆陆续续见诸各类报刊,年年被评为《黄石日报》的优秀通讯员,并多次获得“十佳通讯员”。
随着发稿量的增多,他养成了剪报的良好习惯,将发表的千余篇各类文学、新闻作品剪贴在收藏本上,且每年至少收集一本,从中收获创作带来的无比快乐。
作为大冶检察文化建设项目的主要参与者,他发挥扎实的文字功底,让地域文化与检察职能有机融为一体,为大冶市检察院获评全国检察文化示范院而尽职尽责。
他是刘家云,像月季一样开出自己的芬芳,且能做到持之以恒,四季不断,觉得坚守创作就是一种快乐。

创作千余篇作品   精心收集20余本剪报

     今年五十出头的刘家云,两鬓已经发白,言谈举止随和。
在他的办公室里,放着厚厚的一摞剪报本。翻开其中的一本,记者发现,正面粘贴的是他自己在各类报刊发表的作品,反面收藏着他人的优秀文章。
甚至报纸版面上的一些广告图、插画等,也被刘家云一一剪下,然后粘贴在收藏本上,成了他的剪报本封面。
刘家云说,从1986年起,他陆陆续续地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随着见诸报刊的稿件增多,为了将自己辛勤写下的文字收藏起来,他养成了剪报的良好习惯。
“从1993年开始,我每年至少有一本这样的剪报本。”翻看着手中的剪报本,刘家云细细诉说着剪报的情节。
闲暇之余,刘家云会将发表的文章和报头进行剪贴,装订成册,且每本注明年度,以便查找。另外,他还把在报纸上看到的感兴趣的文章剪下来,做成剪报收藏。
“我发表的作品都在这里面,有检察宣传报道,有诗歌散文等副刊。”刘家云一边翻阅着自己的每一篇文章,一边自豪地对记者说道。
不论是长篇大论还是短小的豆腐块文章,他都十分珍惜。如今,他将所写的千余篇各类文学、新闻作品收集在20余本剪报本中,存放在他办公室的书柜里。
惟一让刘家云遗憾的是,当中一本2000年的剪报本遍寻不见,让他至今无法释怀。
他揣测说,也许是朋友借去看了没归还,也许是在搬办公室的时候弄丢了。“说不定不仔细看的人把它当成废纸卖了,那就可惜了。”

为宣传法制   稿件频频见报省市媒体

  其实,在刘家云求学期间,他的爱好是画画。直到工作以后,他才开始尝试着写文章。
“当初写作缘于一个案件。”采访中,刘家云将自己的写作经历娓娓道来。
1985年,刘家云刚参加工作时,被分在了检察院起诉科。期间,他接触到了不少青少年犯罪的案件。
一次,当他办案时,看到一名与自己年龄相仿的青少年,因法律意识淡薄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那是一名学习成绩优异的高二学生,因一念之差铸成大错,大好前程因此被毁。”虽时隔多年,刘家云仍记得这个让他触动很大的案件。
震惊之余,刘家云想通过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引导青少年遵纪守法,健康成长。
于是,他写下了平生篇法制宣传报道——《从学生尖子到囚犯》。这篇作品很快就发表在了当年的“大冶司法”报上。
1986年,他在《黄石日报》发表了3篇文章,1989年,他又发表了3篇,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名字出现在了这一年《黄石日报》的优秀通讯员名单上。
不仅如此,一直到今年,26年来,他年年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并多次获得“十佳通讯员”称号。
“有幸参加了那次培训班后,写作兴趣得以提升,使我在文学道路上走出跨越性的一步。”1998年,省检察系统举行新闻摄影培训班,邀请到了省级性媒体以及有着实践经验的编辑、记者进行授课。
在短短的十天培训时间里,刘家云掌握了不少新闻写作技巧,他的视野进一步扩大。当年,大冶市作协恢复工作,刘家云被任命为副秘书长。
“经常和查代文、李湘淦老师打交道,与他们交流学习,同时得到了更多激励。”在大冶文友圈的熏陶下,刘家云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在生活中捕捉灵感   经常醒在凌晨

 一直以来,刘家云坚持做一个写作的有心人。
通常午饭过后,他喜欢去检苑花园散步。花园里的栀子花、桂花、紫薇、石榴都成了他的写作对象。
闻到桂花香后,他发表了散文《八月桂花香》;映山红刚刚开过,他就开始了漫长的怀念,写下了《映山红》;看到紫薇花迎着烈日怒放,联想到了以捍卫法律尊严、维护公平正义为己任的人民检察官,后来他的一篇题为《紫薇的性格》的文章发表于荆楚网。
一天,见月季迎着烈日怒放,一只小蜜蜂或伫立花蕊,或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刘家云忙掏出手机,抓拍住这精彩瞬间。
“只见你拍照,不见你笔下的文章。花园里的栀子花、桂花、紫薇、石榴,都让你写遍了,就是没有月季,为什么不写写它?是不是觉得它太平凡了,就不入你的‘法眼’?”当和他一起散步的同事颇为月季抱不平时,刘家云反而从其“平凡”一词中灵光一现,顿时找到了写作的灵感。
“确实写过这花那花,可直到同事‘发难’后,才忽然发现其实月季也是值得自己好好写一写的素材。”于是,刘家云为月季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可月季从不计较这些,更不在乎别人是否留意她的存在,而是默默无闻,开出自己的芬芳……”
刘家云说,由于办公室的工作繁杂,写文章的时间基本放在晚上,经常12点左右还在创作。以至于现在每次午后散步回来,大家都来问他:“这回又在写什么花?”
正因为如此,刘家云被同事公认为写花专业户。

以写作为媒 
推介大冶检察文化

  近十年来,刘家云主要从事杂文、时评、散文、诗联写作。
2004年,他的个人作品集《悬崖边上的灯》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2007年,他的个人杂文时评作品集《闹钟调到临界点》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其中,他撰写的《廉洁是医治仇官心态的良方》等5篇杂文分获全省“优秀网评文章”佳作(或优秀)奖。
如今,身为市检察院办公室主任的刘家云,同时也是黄石市散文学会副秘书长、湖北省检察文化文联文学学会副主任委员。
2010年初,刘家云受大冶市检察院党组委托,负责该院检察文化建设的日常工作。
期间,他充分挖掘青铜文化、红色大冶等地域文化,并使之与检察职能有机融为一体,倡导性地提出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铜鉴之光”检察文化主题。
“相传金、银、铜三色鸟的一根羽毛掉落下来,便有了现在的铜录山。”在大冶检察院的宣传文化长廊,刘家云向记者介绍,墙上的浮雕刻的是关于大冶美丽的远古传说和历史人物。
在墙边,记者还看到一副对联,上面写着:“大海纳百川,泥沙杂混须自检;冶城连三楚,世象纷繁宜慎察。”
另外,刘家云撰写的检察文化建设材料被送到全省检察机关进行交流,并相继在《检察日报》、《湖北日报》等媒体发表。
今年6月,市检察院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检察文化建设示范院,湖北省仅有3家单位获此殊荣。作为文化建设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刘家云因此荣获二等功。
“我对写作上所获得的荣誉并不太看重,始终认为坚守是一种乐趣。”正如刘家云为月季所写的那样:开出自己的芬芳,且能做到持之以恒,四季不断,这是一种坚守,更是一种精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34001/
1
上一篇湖滨路一窨井向外喷水盼修理
下一篇 让“五边”区域应绿尽绿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