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 img src="/i/res/uploads/allimg/141017/0951332001_1.jpg" />
医疗队在接诊患者。
黄显斌摄(新华社发)
测试体温
查看病历
孙 捷摄
询问病情
9月16日,由302医院抽组的解放军首支援塞拉利昂医疗队奉命出征,前往异国他乡抗击埃博拉疫情。17日,医疗队抵达我国援建的塞拉利昂—中国友好医院后,迅速指导中资企业员工夜以继日地对医院布局进行结构性改造,仅用一星期时间,就将这所综合性医院改建成具备收治烈性传染病条件的专科医院。
10月10日,在医疗队抵塞近一个月之际,笔者踏访了位于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市郊的塞拉利昂—中国友好医院埃博拉留观中心。
11件防护用品,36道穿脱流程
“想要消灭敌人,必须首先保全自己!”解放军援塞拉利昂医疗队队长李进的话,让人仿佛闻到一股火药味儿。
塞拉利昂—中国友好医院严格按防控传染病要求设置了“三区两带两线”。“三区”即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两带”指清洁区与半污染区之间、半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分别设立缓冲带;“两线”为清洁线路和污染线路。李队长介绍,他们对塞方47名医护人员和40名保洁人员进行了穿脱防护用品、工作流程、消毒隔离和病区保洁等专业培训。根据埃博拉疫情的特点,他们完善了医疗护理方案,围绕接诊流程、感染控制、消毒隔离、垃圾管理、突发情况处置等各个方面,制定出68类243条诊疗制度和防护措施。笔者细数了一下,医护人员的防护用品共有11件,除了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还有隔离衣、手套、防水雨靴等,穿有13道流程,脱则多达23道流程,每脱一件防护用品都要用消毒液对手进行一次消毒,并严格规定从上到下穿戴、口罩先戴后摘、穿脱不颠倒、行走不反向、脱防护服忌抖动等10条原则要求。笔者足足花了20分钟时间才将防护用品穿戴好。为确保万无一失,医护人员每次进出病房至少两人同行,以便互相检查和监督。
问诊距离两米,对患者远程监测
8时47分,一辆救护车拉着刺耳的警笛声呼啸而来。治疗组组长牟劲松告诉笔者,所有患者都是当地埃博拉疫情指挥中心根据各留观中心的收治情况统一实施调配的,并由专门的救护车集中转运。车刚停稳,司机便从驾驶室跳下,打开后车门,5名患者依次下车,其中一人晃悠着走了几步,便因体力不支躺倒在门诊大厅前的台阶上。医护小组立即按照接诊流程展开工作,防控组对转运患者车辆进行消毒,护理组为患者分发口罩、测量体温,同时引导患者来到门诊大厅接诊台前。 问诊时,患者隔着接诊台坐在医生对面的沙发椅上,中间保持着两米的安全距离。20多项病人信息,医生边问边记,每位患者平均接诊时间为10到15分钟。采集完病史,护士将他们一一领进病房。遵照医嘱从药房领取药物后,又一一送到患者床前,进行对症和支持治疗。与此同时,为每位患者佩戴上新型无线体温计,患者体温被连续发射到服务器,医护人员远程实时监测,通过热型曲线比对,实现对留观患者不间断的体温监护。
安排单间病房,加强教育管理
留观中心内,先期展开的床位有40张,分设疑似和确诊两个病区。被转运来的留观病人,接诊医生根据病情轻重和埃博拉相关症状等进行综合评估后,一律安排住单间隔离病房。
“很多患者对埃博拉病毒几乎一无所知,医护人员一旦离开,他们就会走出病房,有的甚至相互串门,使防控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防控组护士长王新华说,“想要真正实现留观患者‘零交叉感染’,必须做深做细患者的教育管理工作。” 医疗队采取了很多措施,把埃博拉疫情的防控知识制作成卡通宣传画和温馨提示,张贴在病房的醒目位置;对检测结果呈阳性患者,立即协调埃博拉疫情指挥中心转运到专门的治疗中心接受治疗;对两次检测结果为阴性者,则转运到社区医疗机构进行24小时留观;对死亡患者尸体,由专人先进行消毒,然后装运尸袋,对房间终末消毒,联系塞方专门运尸队前来运走、掩埋;为每名患者免费提供餐饮和一次性杯子、卫生纸等日常用品,并配发一台收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