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河南“生命种子”为啥能救全球患者? 基因多元化

6月8日下午,咱河南的两位志愿者孙金伟、王玉超在省肿瘤医院分别为荷兰、美国血液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这是我省首次在本地采集跨国捐献的“生命种子”。至此,已有490位河南志愿者,为全国 20多个省市区和6个国家的患者带去生的希望,捐献人数居于全国首位

  6月8日下午,咱河南的两位志愿者孙金伟、王玉超在省肿瘤医院分别为荷兰、美国血液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这是我省首次在本地采集跨国捐献的“生命种子”。至此,已有490位河南志愿者,为全国 20多个省市区和6个的患者带去生的希望,捐献人数居于全国首位。这一幕幕爱的奇迹,都因为众多 “河南好人”的无私奉献。而从科学的角度,配型成功率的高低,与基因是否多元化有关,厚重的历史也造就了河南人全国较多样化的基因。

  文/本报记者 王平 图/白周峰

  全国首次,俩志愿者一天同地为国外患者捐献

  志愿者孙金伟今年37岁,是登封市一名个体户,在2012年无偿献血时加入中华骨髓库。今年4月2日,当 接到通知与荷兰的一名患者配型成功的消息时,孙金伟立刻放下生意上的事,往返哈尔滨多次做体检,期待能够早日捐献。

  河南“生命种子”为啥能救全球患者? 基因多元化

  志愿者王玉超是禹州市的一名医生,今年26岁,在2013年加入中华骨髓库。今年1月22日,经中华骨髓库检索得出,美国一名白血病患者与他的HLA配型相合。当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通知时,这位年轻的“白衣 天使”毫不犹豫地作出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定。

  这次的捐献是中华骨髓库建立以来,全国首次两名志愿者在同一天、同一地点为境外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河南捐献人数全国,“生命种子”传递到6个

  通过此次捐献,孙金伟、王玉超成为中华骨髓库第4969、4970位捐献者,我省第489、490位捐献者,也 是我省第15、16位为境外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据悉,6月9日上午,省红十字会将在省肿瘤医院举行造血干细胞交接仪式,志愿者捐献的“生命种子” 将分别交由患者所在国骨髓库的国际联络员运回患者所在医院,为患者带去生命的新希望。

  河南“生命种子”为啥能救全球患者? 基因多元化

  河南省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立于2003年,目前有志愿捐献者资料近10万人份,489位志愿者 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人数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目前,河南志愿者已经为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全国20多个省市区患者和韩国、阿富汗、新加坡、比利 时、美国、荷兰6个的患者捐献了“生命种子”。

  配型成功后捐献率全国较高,河南志愿者都是热心肠

  据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历年统计,河南省造血干细胞捐献成功人数多次位居全国。对于这一切,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主任洪俊岭赞叹,河南志愿者体现出的无私大爱让人感动,他们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历史上,写下了动人的篇章。

  河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文梅英介绍,在造血干细胞捐献领域有个名词,叫“再动员同意率”,也就是配型成功后,同意捐献的比例,河南的这个比例一直位居全国前列,较高曾达到89%,创下全国纪录 。“配型成功后大部分人都同意捐,咱河南热心肠的志愿者特别多!”

  来源:河南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链接:全国31省市区,河南人的基因较多样化

  “河南人的基因具有多样性。”2014年上半年,美国国立卫生院教授赵桐茂对中华骨髓库24万人份 HLA高分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分库中,河南人的基因是较多样化的。从理 论上说,也会使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配型成功率相对较高。而在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员任崇岳看来,这和中原地区历史上的大融合密不可分。

  河南“生命种子”为啥能救全球患者? 基因多元化

  “中原地区实际上是一个汉族为核心的民族大熔炉,历史上,许多少数民族迁入中原后,融合而成为 汉人。”任崇岳说,从传说中的炎、黄二帝到明清,民族融合同化时间之长,被融合的民族之多,融合 情况的多样、复杂,绝非其他地区所能比。

  同时,河南的“根文化”,也为基因多元化找到了另外一个“佐证”。河南省特聘教授、哈尔滨大学 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星光研究发现,100个大姓氏中,有78个姓氏全部或部分起源于河南,而台湾的陈 、林、郑、黄四大姓氏的郡望地都在河南。

  (链接资料来源于大河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31979/
1
上一篇2014年以来 河南警方查处971起网络犯罪案
下一篇 哈尔滨南流村拆迁工地沙尘弥漫 扬尘治理效果咋不明显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