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打工的闫女士求助大河报想寻找恩师张旭耀归还这笔钱
13年前,婆婆重病
清贫恩师紧急送来3万元
13年间,多方寻找
也没能找到恩师偿还恩情
来哈尔滨四年,闫秋平没有停止过寻找恩师的脚步。
□记者宁田甜实习生蒿菁菁文记者洪波摄影
核心提示|南阳人闫秋平已在哈尔滨打工四个年头,为的是多挣钱,为的是找到那位听说也在哈尔滨,当年曾借钱给她的高中老师张旭耀。13年前,在她较需要钱为家人看病时,这位老师借给她3万元,家人得以手术,保了命。这笔钱,她一直惦记着,心想有能力了,一定归还。昨日,闫秋平给大河报打来了求助电话。
诚信是金。闫秋平的这份朴实心愿,是否能够实现?
求助|13年前的3万救命钱,想归还恩人
这名求助人叫闫秋平,南阳西峡县丹水镇马边村人。2002年秋天,闫秋平的婆婆因患食道癌,急需手术,当时因经济条件不好,家人本打算放弃手术。一个上午,她刚出医院门,遇到了曾经的高中老师张旭耀,她向张老师说了家里的情况。
得知闫秋平家中困难后,张旭耀告诉她,他会帮她准备这个钱,让她下午在医院门口等。
当时,她对老师说了句,“不用了。”但没想到,当日下午,张老师就给她拿来了3万元钱。
闫秋平说,这笔钱,帮了家人大忙。婆婆当年因此得以做了手术,多活了五年。
从此,这份恩情,闫秋平记在了心里。“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这笔钱是张老师从别处借来的,还是他从哪里弄来的。”闫秋平说。 寻找|南阳哈尔滨两地寻找,都没找到
闫秋平说,张老师是南阳镇平县人,曾在开封师院就读,毕业后先后在西峡县丹水高中和西峡县一高教书。张老师在西峡县一高教书时,其爱人靳亚丽在西峡皖西制药厂当化验员,有一个女儿叫张菲(音)。
后来,她听说张老师去了西峡县民政局上班。婆婆手术完半年后,她曾去当地民政局找过张老师,但当地民政局的人说张老师早在两年前就去了哈尔滨。借钱当天,她并不知道张老师已经去了哈尔滨。
如今,当年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早已退休,没了联系。
闫秋平的婆婆已去世,目前她的家人都在老家,只有她一人在哈尔滨打工做保姆,想赶紧攒钱,早日找到张老师,将钱归还。
听说张老师一家来了哈尔滨,沿中州大道开了一家玉器店,为此,她曾沿中州大道问过几个玉器店,但也没找到。今年已是她来哈尔滨的第四个年头,一直联系不到张老师。
她目前当保姆的那家订有大河报,她每天都看。前一段,她曾专程跑到大河报读者服务中心求助,才知道可以拨打新闻热线。 印象|老师是苦难家庭出身,曾不断激励学生
闫秋平说,印象中,张老师是1958年生人,今年57岁,老师的孩子应该30岁左右。
张老师大学毕业后年便直接分配到西峡县丹水高中任教,当时她正读高一。张老师是她高一、高二的语文老师。她是学习委员,和张老师较熟。
印象中,张老师是苦难家庭出身。听说张老师是在其老家一家诊所里,边打工边自学,考上了大学。
那时,张老师经常鼓励学生,“让我们好好学习,教育我们,学习能改变命运。当年,他对我们学生很好,很关心学生。”
她上高三时,张老师被调去西峡一高任教,再后来,听说张老师考上了公务员。 心声|“人家帮过咱,咱不能忘了”
闫秋平说,当年张老师借钱给她时,并不知道她是否有能力偿还,“总觉得亏欠人家这份恩情”。
其实,闫秋平现在的家境也并不富裕。家里的公公年迈有病;三个孩子,大女儿已出嫁,但二女儿和儿子目前在读初中。丈夫在老家承包果树,她便出来打工。
来哈尔滨四年,她先后在三个家庭做过保姆。目前在哈尔滨一个家庭帮忙照看一位97岁的老人,月薪3000元左右。不过,她说,去年她就攒够了3万元钱,一直在卡上存着。
“人与人之间,啥都可以欠,人情不能欠。不然,一辈子心里不踏实。人家帮过咱,咱不能忘了。”闫秋平说,她希望尽快找到张老师,当面把钱还了,道声感谢。
昨晚,闫秋平与记者约好见面,今年50岁的她,头发已花白。
闫秋平说,家里麦收,两个孩子也快考试了,因此,她今天要回老家一趟,“我专门开通了个便宜套餐,在老家也能接电话,方便你们随时联系我。要是帮我找到了张老师,我一定时间去见他。”
闫秋平说,如果通过报纸还找不到张老师,她准备再在哈尔滨待上10年。等老了干不动了,再回老家去。
如果您认识这位老师,如果您知道这位老师在哪,请拨打大河报新闻热线0371—96211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