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一场守护蓝天白云的攻坚战——我市夏季秸秆露天禁烧工作综述

截止6月2日,我市184万亩油菜、182万亩小麦全部收获完毕。 夏收期间(5月1日31日),荆门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达标率51.6%,PM10浓度日均值为110毫克/立方米,较上年同期145毫克/立方米下降24%;PM10浓度范围为38202毫克/立方米,较上年同期50348毫克/立方米

  截止6月2日,我市184万亩油菜、182万亩小麦全部收获完毕。

  夏收期间(5月1日—31日),荆门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达标率51.6%,PM10浓度日均值为110毫克/立方米,较上年同期145毫克/立方米下降24%;PM10浓度范围为38—202毫克/立方米,较上年同期50—348毫克/立方米降幅明显,未出现重度污染天气。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秸秆禁烧成效明显。

  越来越多的农民对秸秆的利用价值和焚烧秸秆的危害有了清醒认识,理解、支持并参与禁烧。“响应政府号召,秸秆坚决不烧!”已成为广大农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

  综合施策

  四级联动织密禁烧网

  市、县、镇、村四级出动督查巡查人员3.6万人次;

  上报和发现火点193处,较上年同期1144处下降83%,受理秸秆焚烧投诉12起,同比下降56%;

  印发各类宣传资料85万份,发送手机短信95.8万条,中小学校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发放一封信、禁烧承诺书等资料16万份,发动3873名机关干部组成1469个“三万”活动工作组进驻全市1460个村(社区)……

  放眼田间地头,有市直部门组成的执法巡查人员,有各地行政“一把手”,有学生,有“格格”,有驻村干部,有“小蓝帽”志愿者……他们共同奔走在禁烧一线阻灭“秸秆火”,打响了这场力度、广度空前的禁烧攻坚战。“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级负责、镇村落实,部门协调、区域联动,疏堵结合、综合治理”的防控机制逐步建立。

  早在2012年,荆门在全省率先启动秸秆天禁烧工作,提出“一年突破,两年推开,三年见效,五年根治”的目标。

  今年,我市及早谋划、周密部署、高位推进。市委书记别必雄在全国全省“两会”、全市“五城同创”动员会等多个场合指出,要创新农村环境治理体制机制,探索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新机制。市长肖菊华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并担任市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指挥中心指挥长,主持召开全市秸秆禁烧动员部署会,要求全力打好攻坚战。各级政府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和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和督查巡查专班,各地党政主要负责人深入一线调研、检查、督办……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由此形成;市、县、镇、村四级联防联控和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

  创新机制

  实现监管督查全覆盖

  5月26日,东宝区纪委对仙居乡两名村干部焚烧秸秆案件均给予党内警告处分,这是全市首例焚烧秸秆党纪处分案。

  “今年这场禁烧攻坚战,我们创新体制机制,落实党政同责制度,完善目标考核机制,将秸秆禁烧纳入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县市区大气污染防治责任书和‘五城同创’重要内容,调动各方力量共同抓禁烧,并建立健全了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奖惩机制。”市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指挥中心办公室主任、市环保局局长贺晓军介绍。

  为做到督查无死角,市纪委监察局、市政府督查室、市禁烧办通过明察暗访,对全市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进行检查督办,并进行责任追究。市农办、农机局、农业局、环保局、司法局、林业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等8个市直督查组对8个县市区划片包干,形成督查常态化态势。实行重点管控、专人监管、定点巡查,对中心城区、城关镇、高速公路等重点区域,对晚上8—11点焚烧秸秆高发期等重点时段进行全覆盖督查。

  依法行政,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各地均建立举报受理和查处机制,每个县市区成立4—8个巡查组,每个乡镇成立3—5个巡逻支队,每个村成立1—2个巡逻小组,加大现场巡查执法力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环保、公安、农机等部门联动执法,依法严厉查处露天焚烧秸秆行为。5月6日晚,沙洋发现全市处火点,沙洋县环保局下达处罚文书罚款50元,开出全省首张罚单;5月16日深夜,钟祥市环保、公安、农机等部门联合执法,对石牌镇丁冲村张某、石岗村夏某露天焚烧秸秆违法行为依法分别处以5天和3天行政拘留,震慑了一方。目前全市各地共开出30多张行政警告、经济处罚和拘留罚单,这些行动树立了执法典范,增强了干群守法意识。

  任重道远

  禁烧攻坚战没有终点

  纵观全局,目前秸秆禁烧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少数包联部门和包联镇村干部责任意识不强,督查巡查不到位。虽然今年在执法方面实现了新突破,但执法不严、手段有限仍是禁烧工作的难题,现场执法力量不足,有的巡查专班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形成有效震慑等。同时还存在装备技术不适应、收储能力不够强等问题。

  记者了解到,亟需解决的还有扶持机制不完备问题。秸秆还田和回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生产成本,需要对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的农户和农机给予适当补贴,切实增加农民收益。

  对此,贺晓军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落实,进一步整合市、县、镇、村四级责任网络力量,群防群治;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加大督查巡查力度,形成更加浓厚的巡查执法氛围;强化秸秆综合利用,推进秸秆产业化发展,推广秸秆机械粉碎还田、腐熟还田技术,建立完善秸秆收储网络体系;强化政策补贴机制,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对秸秆利用企业给予支持,支持秸秆利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从长远来看,要真正做好秸秆禁烧工作,仅靠荆门自身还远远不够。目前,秸秆露天焚烧空气环境跨地域影响突出。荆门地形特殊,常年刮偏南风、偏北风,河南、陕西及我省天门等地露天焚烧秸秆对我市影响较大。此外,由于各地禁烧力度不平衡,地区交界的农民心理影响很大,因此,需要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我省做到全域禁烧的同时,也要加强周边省份联防联控。”

  此外,需要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强化农业收割机械新技术研究和推广力度,提高农作物收购价格。以油菜籽为例,前几年收购价2.4元/斤左右,今年在1.6—1.8元/斤。这一方面减少了农民收入,严重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另一方面,农民不愿增加收集转运秸秆等额外成本,影响了农民禁烧积极性。

  要真正实现秸秆从“不能烧”“不敢烧”到“不愿烧”“不舍烧”,我们任重道远!(记者 章辉 通讯员 罗明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31925/
1
上一篇2015年湖北高考理综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 荆门一夫妇入选5月湖北好人榜:面对困难不退缩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