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哈尔滨版“虎妈猫爸” 活脱脱也是一部电视剧

商报的一项调查显示 近六成家庭由老人来带娃儿,且多数有溺爱现象 一半家庭已买或正打算买学区房 夫妻关系遭遇亲子关系压迫的家庭更是不在少数 哈尔滨年轻父母,关于孩子教育,你们有怎样的经历与经验?欢迎与宝姨聊聊:18538511025、15038291223 河南商报记者

  商报的一项调查显示 近六成家庭由老人来带娃儿,且多数有溺爱现象 一半家庭已买或正打算买学区房 夫妻关系遭遇亲子关系压迫的家庭更是不在少数

  哈尔滨年轻父母,关于孩子教育,你们有怎样的经历与经验?欢迎与宝姨聊聊:18538511025、15038291223

  河南商报记者 宗雷 高云

  背景

  虎妈和猫爸原本都是“事业型”。

  兔妞茜茜出生不久,就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夫妻俩有空,就去“探亲”。

  在和同龄孩子的“才艺比拼”中,已经5岁的茜茜节节败退,这才促使虎妈猫爸把孩子接回家亲自教育,一场亲子教育混战就此展开……

  专家

  张岩滨:哈尔滨市第八人民医院青少年心理科主任 赵悦玲:河南心理健康研究所副所长

  较近,《虎妈猫爸》大火,一个孩子,六个大人,N种教育模式,这部电视剧呈现的话题让不少爸妈在追剧时多次生出“好像在哪儿见过”的代入感。

  河南商报记者选取剧中片段,并在网上做了相关调查,面对升学、压力、教育、隔辈亲等热词,哈尔滨80后爸妈的亲子观又是咋样的?

  片段 1

  隔辈亲出“公主病”

  小公主茜茜不睡床,睡帐篷当“城堡”。

  为讨她欢喜,爷爷牌“白马”跪地迎接茜茜“上马”;奶奶牌“女仆”相伴左右任凭差遣。茜茜公主还要求爸妈下跪“接驾”。

  数据说话:平时带孩儿的重任,在58.3%的家庭中,由姥姥姥爷、爷爷奶奶承担;30.6%的人表示,家庭中遭遇过类似“小公主”事件。

  赵悦玲:过度呵护导致“问题人”诞生,这样会使孩子形成病态的依赖心理,发育落后,“变身”为生活中的抱怨者、批评者、无责任者。

  片段 2

  让孩子自己刷牙、洗袜子是“虐待”?

  为给茜茜戒掉“公主病”,虎妈要培养茜茜独立:让茜茜睡前自己刷牙、洗袜子,早起锻炼身体。

  奶奶不乐意了,这赤裸裸是“虐待”啊。有奶奶庇护,茜茜稍不如意,就求救——“奶奶……”

  数据说话:23.6%的人表示,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自己和长辈一直在“拉锯”。

  61.1%的人认为,“隔辈亲”是家庭教育中的绊脚石,老人溺爱孩子,让孩子肆意妄为。

  而只有14.9%的调查对象认为,全家育儿、教育理念基本一致。

  赵悦玲:孩子的成长,包括学习、生活起居能力等诸多方面,不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是剥夺孩子的成长能力,较终造就遇事逃避的“无能人”。

  片段 3

  为上名校买学区房,多少家长为此忙

  为让茜茜上名校,托关系、送礼……硬着头皮,卖房卖车借钱买了套学区房。可麻烦又来了:要么等一年才能进名校,要么上个普通小学。虎妈毅然辞职带孩儿:给茜茜买有机蔬菜吃,报辅导班,每天带队晨练等。

  数据说话:47.1%的调查对象已购买或计划购买学区房;34.3%的调查对象则表示,要通过找关系的途径,让孩子上名校。

  张岩滨:妈妈牺牲事业,这对孩子是莫大的压力。如此“押重注”,也会使得家长在子女教育上,更加急功近利,走向焦虑。

  片段 4

  孩子不教,谁之过?

  虎妈猫爸家,茜茜犯错,猫爸受罚,这种“连坐”式的处罚方式,真是疼在爸身,痛在女心。蜷缩在门后,茜茜泪如雨下,“我错了,我错了,别再打爸爸了。”茜茜哭喊着,跑回房间。

  数据说话:调查中,5.7%的人会有虎妈的类似情绪;8.6%的人会什么也不说,让孩子自省;而采取体罚手段的人,占据了17.1%。

  赵悦玲:这种做法是对孩子的“精神暴力”,会造成孩子心理压抑、自卑、愧疚,沦为“低自尊”的人。

  片段 5

  夫妻关系VS亲子关系 哪个靠前放?

  结婚纪念日,猫爸精心营造浪漫氛围:红酒、牛排、鲜花……谁知虎妈不领情。

  她俨然开始盘算,这些花费够孩子上几次补习班。在一场两人的约会中,逛街也都是给孩子买衣服,就连看电影、吃饭想的也是孩子,以至于到后来,两人没了之前的亲昵,夫妻关系一度遇冷。

  数据说话:在调查中,24.3%的家庭,经常因教育子女出现分歧而争吵;64.3%的家庭则时不时有这种矛盾,但较终能和平收场;只有11.4%的被调查者没有这种困扰。

  赵悦玲: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更是家庭氛围的“晴雨表”。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序位颠倒,必将引发家庭混乱。

  片段 6

  孩子身上承载着谁的梦?

  家庭开会,为茜茜报什么辅导班争论了一星期。

  虎妈说,要考好成绩,就得学奥数;奶奶说,女孩要有优美的肢体语言,得学舞蹈;姑姑力挺茜茜学游泳。

  除了日常学习、钢琴班,还在上一年级的茜茜又不得不再上三个辅导班。

  数据说话:38.0%的调查对象给孩子报了一到两个课外兴趣班;上三到四个课外兴趣班的则占11.3%;更有4.2%的调查对象家里,孩子几乎天天都要上课外兴趣班。

  赵悦玲:父母把不曾实现的梦想加诸孩子身上,容易使孩子产生叛逆心理,形成总想摆脱的“影子人”现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31329/
1
上一篇洛阳疾控中心公布“烟情”餐馆酒吧里抽烟较凶猛
下一篇 中招报名填志愿 家长开启焦虑模式 4个问题你得懂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