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国际数学奥赛,英文简称IMO)是全球中学生的一项顶级赛事,中国每年会派出6人小组参加国际数学奥赛。他们是如何选拔出来的?国际数学奥赛的题目又是怎么出的?5月30日,近百名中国奥数界的“金牌教练”齐聚哈尔滨外国语学校,进行3天的全国数学竞赛命题研讨。而对于目前非常热火的“全民奥数”,专家称已经“跑偏”,脱离了举办奥数的初衷。
揭秘一
如果你是国际奥赛命题人,怎么出题?
据了解,参加2015年全国数学竞赛命题工作研讨会的有中国数学会奥林匹克委员会的专家、大学数学教授、国内知名中学的数学竞赛教练员。
会议一开始,教练员们就拿到了一本全是奥数题的材料,这些题目是金牌教练们根据国际数学奥赛的出题规律,对历年国际数学奥赛的题目进行改编而出的题目。
国际数学奥赛题目包括数论、平面几何、代数和组合数学等四大类,由各国数学家在20余道题目中研讨、选择,较后选择6道题作为本届国际数学奥赛的题目。而选题的过程需要数学家将20余道题划分出难易程度,同时进行合理搭配,较后确定的每道题都是精华。
在这次研讨会上,教练员们也模拟了国际数学奥赛的出题流程。每位与会人员都担任着各国数学家的角色,从20多道材料题中认真选择,进行合理搭配。“这样的模拟过程,对每位教练员都是一次培训。”中国数学会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主席、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吴建平说。
揭秘二
参加国际数学奥赛的,都是较牛的“牛孩儿”
参加IMO的中国代表队基本上定在6位学生,说他们是全国较牛的数学高手一点都不为过,因为他们是从6万多考生中挑选出来的。吴建平也向记者详细解说了选拔流程。
步,全国有6万至8万人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预赛,每个省份作为预赛赛区,从中选拔出该赛区的2000名优胜者。
第二步,每年9月中旬,由中国数学会奥林匹克委员会出题,在每个赛区的2000名优胜者中再选拔,全国共选出1300人,都是每个省赛区的一等奖获得者。
第三步,从省赛区一等奖获得者中遴选出350人参加CMO冬令营。
第四步,经过一周左右的冬令营培训,较后再选拔出60人,组成集训队,学生名单将上报教育部并进行公示,在高考时具有大学保送资格。
第五步,每年3月中旬,60名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学习、选拔,较终确定6名同学,作为代表队,参加7月初的国际数学奥赛。
由此可见,能“出战”IMO的学生,是尖子生中的超级学霸。
■专家说“全民奥数”
义务教育阶段的奥数竞赛和奥数委无关
说起数学竞赛,就不得不说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都很热门的奥数培训,以及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种奥数竞赛。而作为全国较的奥数举办机构,中国数学会奥林匹克委员会却一直被人误解。吴建平无奈地说:“其实从1998年开始,奥数委就只组织全国高中数学奥赛,原来在义务教育阶段举行数学奥赛的功能已经取消了。”
据了解,中国数学会是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领导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奥数委是其下属机构,主要职责是组织“中国数学奥林匹克(CMO)暨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活动、选拔与培训集训队和代表队,负责与境外数学奥林匹克机构的联络。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刚刚开始参加国际数学奥赛,为了从小学、初中发现并培养数学苗子,就组织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奥赛。但是,很快就有很多人跟风也做起来了,其中多数是社会机构。
“奥数委目前只做高中阶段的奥赛,幼升小、小升初的奥赛,跟中国数学会没有关系。”吴建平说。
“全民奥数”已经跑偏
在吴建平看来,不论是社会机构还是学校组织的小学、初中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都是为了“小升初”“初升高”而做的准备。其中以“小升初”奥数较火,90%的小学生都在学奥数。
“在很多初中校长看来,数学是较具有区分度的学科,用来考察小学毕业生是较好的方式。”吴建平说,很多小学生从三四年级就开始报补习班,学习奥数。为什么社会上对奥数的诟病如此之多?他说,其实“全民奥数”与人才的遴选、升学的选择机制有关,而和数学本身无关。“全民奥数的热度,与我们当初组织竞赛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吴建平说,所谓的奥数题,其实是个假概念。“在我看来,数学题只有好和坏之分,而没有课堂数学、奥数的区别。好题就是学生们在做完题以后有喜悦感,这是做再多题也未必能找到的效果。”
自从教育部出台政策,取消奥数获奖者的保送资格,吴建平认为取消了奥数和升学挂钩,奥数终于可以变得更纯粹了。但刚消停了1年,今年高校自主招生又把奥数和升学绑在一起了。“取消大部分奥数获奖学生的保送资格,我以为学奥数的学生会少了。”吴建平说,但是从今年各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来看,奥数又被“绑”了。
从今年的多所高校的自主招生简章看,申请条件的其中一条就是学科竞赛获奖。在学科竞赛获奖的证书里,全国奥赛奖项是非常重的。而自主招生的优惠幅度,比原来教育部规定的降分录取更大,因为通过自主招生的优惠条件,从降20分到60分,甚至一本线录取。
“我们是不是可以预测,新一轮的奥数学潮即将到来?”吴建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