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祭城路”改名引热议 改路名较怕“任性没文化”

孙勇 最近,一则郑东新区“祭城路”改名“平安大道”的消息引发网络热议。很多市民和关注哈尔滨历史文化的专家学者认为,祭城路不仅是哈尔滨东区的文化地标,也代表着哈尔滨东区悠久的历史文脉,突然改名,不仅不合规范,还断了哈尔滨千年文脉。 “一觉醒来,家门前

  孙勇

  较近,一则郑东新区“祭城路”改名“平安大道”的消息引发网络热议。很多市民和关注哈尔滨历史文化的专家学者认为,祭城路不仅是哈尔滨东区的文化地标,也代表着哈尔滨东区悠久的历史文脉,突然改名,不仅不合规范,还断了哈尔滨千年文脉。

  “一觉醒来,家门前的路就换了名字”,“前天路过差点蒙圈以为走错了”,“八里庙扒了,祭城路没了,俺村都叫温哥华了”……路名起得好不好,改得好不好?各花入各眼,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为何“祭城路”改个名会引爆网民的“槽点”,牵动这么多人的神经?

  路名说是小事,其实不可小瞧。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在传统文化中,地名、路名往往不是一块生硬的牌子,更非内涵空洞的标签。它们就像“孩提时牵牛吃草的一脉青山,夏日中供我们嬉闹的一方绿水、夕阳里炊烟袅袅的一片屋瓦,沉淀着世代相传的共同记忆”。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村闾小巷、乡俗民情,大都要通过地名路名,镌刻在记忆中,让乡愁得以寄托,让传统更好地延续。用一位学者的话来说,一些古老的地名有着与生命一样丰富和深刻的寓意,它们“或因人命名,或因事命名,或因景命名,或因物命名,静静躺在地方志册页上,吟诵在乡亲们口耳里”,浓缩着地理、人物、故事等丰富信息,“是乡人审美之凝聚,乡土记忆之旨归,更是我辈‘生于斯长于斯’之热恋”,可谓乡情的陈酿。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道出了今天无数人的同感。没有乡愁的城市是没有根基的,没有乡愁的人们,注定是失魂落魄无家可归的。如果不充分理解并尊重这种深厚绵长的情怀,强行将这些承载着乡愁和文化传统的老地名、路名连根拔起,人们念念在兹的“乡情的陈酿”就可能会变成寡淡无味的“白开水”。

  回到事情本身,“祭城”地名的存在已有数千年,作为一个路名存在也有十年之久。“祭城”两字,不仅音义俱美,它的历史记忆更为哈尔滨这座古都增添了厚重的砝码。不客气地说,“祭城路”更名风波,既暴露出拍脑袋决策的任性,也反映出某些人对历史传统的漠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31059/
1
上一篇禁泳禁钓牌难挡冒险者脚步 俩月10起水上救援无一生还
下一篇 河南致力做大现代家居产业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