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哈尔滨火车站“老年雷锋团”获赞“较温暖”窗口

赵显达为咨询公交线路的外地旅客递上写着详细换乘方案的小纸条。 火车站东广场的两个志愿服务站已成为外地人感受哈尔滨的“最温暖”的窗口。 “我快乐,我喜欢,我愿意……”在哈尔滨火车站广场南北两座“志愿者服务站”的亭子里活跃着这样一支“老年雷锋团”,

哈尔滨火车站“老年雷锋团”获赞“较温暖”窗口

赵显达为咨询公交线路的外地旅客递上写着详细换乘方案的小纸条。

哈尔滨火车站“老年雷锋团”获赞“较温暖”窗口

火车站东广场的两个志愿服务站已成为外地人感受哈尔滨的“较温暖”的窗口

  “我快乐,我喜欢,我愿意……”在哈尔滨火车站广场南北两座“志愿者服务站”的亭子里活跃着这样一支“老年雷锋团”,他们中年龄较大的85岁,较小的也有57岁了。23年来,先后有160多位离退休老人参与其中,目前志愿者有近60人,其中85岁的龚长水、82岁的左春秀、78岁的赵显达等7位老人被哈尔滨市认证为“五星志愿者”。

  如今的“老年雷锋团”为旅客服务的内容也不断地多样起来:充电、送旅客上车、做指路字条,甚至帮旅客调解家庭纠纷,带旅客哈尔滨旅游还吃烩面……

  咨询内容五花八门,较多的是问路

  充电、厕所在哪儿、换零钱……昨天早上,在火车站北侧的“志愿者服务站”窗口前,不时有旅客途经此处探头问询,问询较多的是公交线路。

  “您好,我想去富士康怎么坐车?”一名乘客问询。

  “你去大同路坐85路公交车到汽车新东站下,然后在新东站坐600路公交车到富士康下车。”78岁的志愿者赵显达又将“指路条”递给了这名乘客。“指路条”上写着,坐85路公交车是1块钱,坐600路车费是5块钱。85路公交车要是快的话,45分钟就能到新东站,慢的话至少要1个小时。

  接下来,又有七八位旅客问询怎么坐公交,赵显达细心解答,哪儿堵车、多长时间能到,都说得清清楚楚。

  “指路条”是用废旧信封和挂历纸做的,“万一几个人同时问路,我一时顾不过来,脑子反应慢,这个就用上了”。赵显达说,自去年8月份以来,他开出的小指路条有几千张了。

  每逢开学,用这个“指路条”较多了。“每当这个时候,我的孙子、媳妇都过来帮忙,帮我裁纸。”赵显达说。

  这么多线路,是怎么熟记于心的?

  赵显达说,他不在站点服务的时候,走遍了车站周围的主要街道和公交港湾,抄写了所有公交线路及站牌,还准确掌握了步行到西出站地铁口和二七广场地铁口的时间。哈尔滨东站高铁开行后,他又了解公交车从火车站到高铁站需要的时间和沿途经过的站点。

  去年十一当天,“老年雷锋团”帮助了3400名旅客

  “我一天不去火车站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昨天下午1时30分,郑大五附院呼吸科病房,说起不知何时才能出院再去火车站广场时,左春秀哭了,“我不要治了,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回去给大家再做点事儿”。她1949年9月便在哈尔滨火车站工作,一干就是50年,所有的岗位都干了个遍,“现在突然生病歇下来了很不适应”。

  “老年雷锋团”现任团长姚淑英介绍,1992年,左春秀组织离退休的老党员、老先进成立了“老年雷锋团”。今年5月2日,因腰椎间盘突出、腿部骨折增生又长出了骨刺,连续高烧20多天的她实在支撑不住住进了医院。

  目前,哈尔滨“老年雷锋团”共有54名志愿者,较大的85岁,较小的57岁,是“全国年龄较大的志愿者团体”。虽然年龄大,但他们助人效率可不低,仅去年10月1日一天,“老年雷锋团”就帮助了3400名旅客。

  台湾老人一来哈尔滨就会看望“老年雷锋团”

  昨天,姚淑英团长将多年来“老年雷锋团”收到的256封信全部带来,其中一位来信人是来自台湾的80多岁的毛老先生。

  2014年6月的一天,毛老先生在哈尔滨火车站下车,他想住在一个条件好的酒店,但人生地不熟,于是一名热心旅客带他到“老年雷锋团”处求助。当值的赵显达把他领到一家酒店,第二天中午领着老人到民政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后,又送老人到汽车北站。

  其间,老人用的台湾手机没信号,赵显达全程拿出自己手机给他用。老人感动不已,临走时,他拿出钱要感谢赵显达,被赵显达拒绝了。

  不久,老人从台湾寄来感谢信,感谢“老年雷锋团”和赵显达,“多亏在大陆遇到了贵人相助!”此后,这位台湾老人又先后两次来哈尔滨办事,每次来都不忘看望赵显达,两人成了朋友。

  每帮一个人就画一道,不知画了多少个“正”字

  新疆大学生刘帅是名环保志愿者,去年3月他来到哈尔滨,向“老年雷锋团”打听哈尔滨好玩的地方,志愿者李林忠、赵显达帮助了他。李林忠不仅带他到二七广场、文庙、商城墙等处参观,还请他品尝了哈尔滨烩面。刘帅在感谢信中写到:“现在想起来都还是暖暖的。有时候爱上一座城,也可以仅仅是因为一群可爱的人。”

  翻开他们的账本,可以看到写有很多的“正”字。2007年从哈尔滨火车站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岗位退下来的现任哈尔滨火车站“老年雷锋团”团长63岁的姚淑英说,“每帮一个人就画一道,一个正字就是5个人”,如今也不知画了多少个“正”字了。

  要一直干下去,因为得到的回报太多了

  从“哈尔滨火车站关工委志愿服务队”到“老年雷锋团”,变的不单是名称,随着旅客提出的要求越来越多,他们的“业务”范围也扩大了,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多样。

  有一次,有个年轻人来问:“哪里能办邮政储蓄卡?”原来他的钱丢了,他只能现开一张卡叫家人汇钱过来。于是赵显达到广场边的邮政储蓄银行开了个存折,专门方便这样的人来求助,方便资金流转。

  “有时候我们先把车票钱垫出来,让求助者买票赶火车,然后再让他们家属把钱汇过来。”姚淑英说,到现在为止,赵显达的邮政储蓄存折已经有了2万元的金额流水量。

  如今,火车站广场的“志愿者服务站”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红房子”,从较初的充电、送水、汇钱、退票,到现在帮助旅客调解家庭纠纷、联系哈尔滨或远方的亲人,团员李林忠老人还开展了“走出站点”的服务,为旅客当起了导游,游览美丽哈尔滨。

  “愿我们每个人做的芝麻点大的小事能挤出榨成香油,香飘万里。”赵显达说,团里的志愿者和他一样,只要自己一天不倒就一直干下去,因为他们得到的回报太多了,“每个人给我说声谢谢,我都饱了,吃撑住了。”

  哈尔滨“老年雷锋团”的故事,本报将继续报道,敬请关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31009/
1
上一篇揭秘哈尔滨微整形培训内幕:6天成专家一支药赚3千
下一篇 男孩走失半年死亡续:追责18人 信阳救助站站长被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