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工在陪老人聊天。
伴随着代独生子女父母步入老年期,独生子女赡养负担加重,成为众多家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家庭养老力不从心,机构养老成为许多人的选择。那么,我市目前的养老现状如何?在公办养老机构无法满足普通市民养老需求的时候,民办养老院能否挑起重担?我市养老事业的发展又面临着哪些挑战和机遇?
实录:养老机构护工不容易
为老年人喂饭,靠的是耐力;给老年人翻身,靠的是体力;深夜工作,靠的是毅力;让老年人及家属满意,靠的是智力……这就是养老院护工每天的生活状态。昨日,记者来到福寿居老年公寓,了解护工平凡而忙碌的生活。
“来,我们翻个身。”在福寿居老年公寓半自理区一个房间里,护工张华正在给老人洗漱擦身。6月1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这里时,张华已经忙活近4个小时了。
张华告诉记者,整栋楼一共有33个老人,护工有4个,算下来平均每个护工要负责8个老年人。张华说,她每天早晨5点就要起床,先做卫生、打水,等老人醒了,就给他们洗脸、梳头,然后带他们去吃饭,吃完饭回来还要帮他们洗衣服、收拾房间。
“别看就这么点事,眨眼就到中午了。”张华说,到了中午,再给老年人打饭、喂饭,安排老年人午睡,等老年人睡醒了再为他们洗漱、收衣服等。“有时候下午就要开始帮一些老年人擦身,以免晚上一起进行来不及。”张华一边介绍,一边扶着一位老年人从床上坐到轮椅上。
因为是24小时全护理,老年人们的房间都有呼叫器。晚上,除了每隔一段时间护工起来巡查之外,有什么事老人都可以按呼叫器叫护工。有时候晚上巡查完刚躺下,呼叫器就响了,这其中的原因有时候是老年人有事情,有时候则是老年人睡不着,想要自己喜欢的护工陪着自己。“老年人越是喜欢谁,谁就会越忙。”张华笑着说。
此外,张华还详细记录了每位老年人的药物服用情况以及测量数据,“有几位老年人都八十多岁了,有些药是从家里带来的,药的种类和剂量都不一样,可不能马虎。”
虽然护工工作很辛苦,但张华说她挺喜欢这份工作,“只要有爱心、耐心、恒心、责任心,照顾老年人其实可以很简单。现在老年人都把我当成了亲人,我也早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父母。人老了,爱忘事儿,话也多,一说开就停不住。虽然听老年人说话很耽误时间,但老年人们的信任、依赖,给了我干好工作的信心,我心里感到很幸福。”
调查:民办养老机构想办法留人才
在公办养老机构无法满足普通市民的养老需求时,民办养老院迅速发展起来,这些民办养老院大多走“实惠”路线,但当民办养老院在发展中遇上了同样飞涨的房价、物价和人工费时,让很多民办的养老机构步履艰难。一些综合实力较差的养老院开始逐渐抽身,风险高、招工难等原因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为了脱离这一困境,不少养老机构开始找寻“突围之路”。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城区的几家养老院,发现几乎没有大中专院校毕业的专业护工。不光是民办养老院,公办、集体养老机构也遭遇到“招工难”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养老院护工多是城市40、50岁的下岗人员,或是农村进城打工人员,这些人平均年龄都在40岁至60岁之间。福寿居老年公寓总经理严静告诉记者,有专业技能的年轻人很少,流动性也比较大。因为护工的劳动强度很大,不仅需要较强的服务技能,而且又脏又累,有些人干一段时间受不了就走了。
自2013年公寓开张至今,人才流失率大概在30%左右。严静介绍,为了留住护工,公寓提高了员工待遇,为员工增加福利。“特别是女性员工,在公寓里占比达到90%以上,所以我们还会为女性员工专门提供一些福利。”严静介绍,“要从物质和精神上让专业护工们愿意留下来。”
政府助力养老事业“大步前行”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目前,全市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46.9万,占总人口的15.5%;共有养老机构82所、养老床位13665张。如果民办养老机构投资人热情消退甚至转身离去,对我市养老产业的发展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面对我市老龄事业发展中出现的严峻形势,市政府今年3月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我市将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力量,发展民办养老机构。
《意见》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资金补助标准进行了适当提标。对荆门中心城区经民政部门许可、符合相关条件的非营利性社会办养老机构,新建的每张床位给予1500元、改造和租赁用房(租用期限5年以上)的每张床位给予750元一次性建设补助,每个机构较高补贴不超过500张床位;对正常运营1年以上的,按收住失能对象每人每月80元、其他对象每人每月60元给予运营补贴。对荆门中心城区营利性社会办养老机构的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标准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意见》(荆政发[2012]26号)规定执行,每个机构较高补贴不超过500张床位。(记者 周小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