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邝野
羊城晚报记者 陆志霖
卫计委和商务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的通知》,允许外资独资办医的大闸一开,便引爆一场医疗行业的投资盛宴。短短一个多月以来,各试点省市已陆续传来不少外资跃跃欲试的消息。
然而,一家外资独资医院要在中国立足,必然要涉及整个中国医疗监管体系。医生从哪里来?设备怎么进口?医疗保险如何覆盖?不管是观察者还是已在中国医疗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先行者,都不禁感叹:外资独资医院要在中国真正实现发展,还要接受多重考验。
中国市场蛋糕诱人
今年8月底,卫计委、商务部联合下发通知,即日起,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新设或并购的方式在北京、天津、北京、江苏、福建、广东、海南等7省市设立外资独资医院。除香港、澳门和台湾投资者外,其他境外投资者不得在上述省(市)设置中医类医院。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曾提出,到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面对巨大的市场魅力,外资办医大闸一开,便引爆一场外资投资办医的盛宴。地方政府鼓励高端外资办医的政策随即提速。
9月中,深圳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深圳已规划五块医疗用地引进社会资本举办三级医院,并推介两个三级公立医院合作项目。之后便有30家投资机构与深圳市政府进行社会办医项目的洽谈,其中还不乏德国西门子集团、韩国SKG集团、美国哈佛医学院、香港今日国际等国际知名机构。而到了9月底,已有24家投资机构签订在深办医协议,涉及投资金额80亿元。
今年7月,德国阿特蒙医院宣布落户北京自贸区,成为除了港资台资以外的首家外商独资的“洋医院”。北京自贸区放宽了外资进入医疗机构投资的门槛。紧接着有关方面透露,还有20多家外资医院也在等待进入自贸区,分享中国医疗市场这块大蛋糕。
外资独资办医的乐与忧
中国公立医院一直被贴上“看病难、看病贵”的标签,对于很有经济能力的高端患者而言,更渴望得到高端医疗服务。由外资为主打的高端医疗可谓未来发展空间巨大。这是外资独资办医较乐意看见的。
然而,服务这些高端患者的医生从哪里来?设备怎么进口?医疗保险如何覆盖?一家外资独资的医院一旦要在中国立足必然要涉及整个中国医疗体系。外资独资办医还将接受多重考验。
以设备进口为例,医疗机构进口甲类设备一年只能申报两次,并要长时间等待。阿特蒙引进一套号称“变形金刚”的骨科检查设备,在自贸区的保税价是250万元。然而,如果不是在自贸区的话,引进这个设备完税价格则需要500万元。
美中互利公司和睦家医疗集团总裁李碧菁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吐槽”,当初办家和睦家合资医院的手续盖了180个公章。现在虽然权力下放,可由省里主管部门决定,但100多个公章仍然是需要的。“我们这个行业对营利性医院所收的税率是25%,虽说现在政府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但医院行业的税率和其他行业相比是较高的。相比之下,一些其他受政府鼓励投资的行业,规定的税率是15%、12.5%。”
此外,还有外籍医生的资格,按照我国的规定,外籍医生在国内执业时间不能超过一年等等。
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迄今为止,国内的外资医疗机构大部分为中外合资,纯粹独资的医院发展脚步较缓,原因很简单:虽然鼓励和引导社会办医的意见有了,但缺乏落实的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