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秋燥”分温燥和凉燥 止咳务必对症用药

进入秋季,我省医院收治鼻干咽燥、干咳无痰等症状的患者明显增多,有些患者自行服用止咳药、感冒药、抗生素,咳嗽还是止不

“秋燥”分温燥和凉燥 止咳务必对症用药

  本报讯(记者陈怡)进入秋季,我省医院收治鼻干咽燥、干咳无痰等症状的患者明显增多,有些患者自行服用止咳药、感冒药、抗生素,咳嗽还是止不住。海南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符光雄提醒市民,秋燥咳嗽正是高发期,要注意润燥,不能一味用感冒药或止咳药。

  十一长假,陈女士带孩子去万绿园游玩时,孩子忽然间鼻血长流。“秋季天气干燥,宝宝的鼻黏膜干燥,血管脆弱,再加上孩子内热有火或因感鼻腔不适用手抠鼻时,容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符光雄说。

  符光雄说,秋燥来袭,会导致宝宝唇干舌燥喉咙痛。孩子开始变得不肯好好吃饭。辨别秋燥,留意下孩子的口角和舌尖,有的孩子出现口角潮红、起疱、皲裂、糜烂、结痂等口角炎或口角溃疡。部分孩子嘴唇和舌尖偏红,没有胃口或拒食,嘴里含着食物不肯下咽,但却爱喝冷饮,这很可能是宝宝咽干喉咙痛,内有积热,阴津受损所致。

  记者从海口市内多家医院了解到,医院门诊近日收治口鼻干燥、咽喉干痛、咳嗽的病人渐渐多了,这是天气的燥热所造成的。气候变化,加上有些市民饮食不节制,食用过多燥热食物,会出现津液枯涸、口渴便秘等胃燥症状,加重口、鼻、唇、咽的干燥不适。

  中医认为,“秋燥”分为温燥和凉燥两种。现在的天气属于温燥,只能清补;到深秋时是凉燥,才能大补。

  日常生活中,预防“秋燥”可使用以下几种汤饮:胡萝卜、荸荠、茅根饮料,胡萝卜汤,雪梨炖冰糖,还有金银菜煲猪肺等等。医生提醒市民,润燥汤饮只限于保健,如出现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小贴士:止咳务必对症用药

  市面上出售的止咳中成药包装上多标有“止咳化痰”、“镇咳平喘”等功能,但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中医认为,咳嗽分为风热咳、风寒咳、燥热咳嗽和内伤咳嗽等类型,因此选用止咳药时必须对症服用。如果是寒性咳喘却用了凉药,那是“雪上加霜”,往往用药无效或拖延病情;如果是热性咳喘却用了热药,则会“火上浇油”,加重病症。

  (1)辨别:咳喘有痰,痰色白、清稀或有泡沫、量多,人感觉怕风、怕冷,多是风寒引起的寒性咳喘。

  用药指导:此时宜选用宣肺散寒、化痰止咳的中成药,如桔红痰咳煎膏、蛇胆陈皮口服液等。

  (2)辨别:咳喘痰黏稠,难咯不畅,颜色偏黄或喉咙疼、口干,属于热性咳喘。

  用药指导:此时宜选用急支糖浆、十味龙胆花颗粒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988/
1
上一篇弯腰搬重物损害健康 打扫也要讲究技巧
下一篇 常洗头还爱出油?淘米水洗头值得一试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