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荆门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政策解读

5月26日,我市召开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新闻发布会,向省市媒体介绍了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和取消调整、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有关情况。调整前,我市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总基数为285项,取消、下放后,保留148项,精简137项。为什么要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后对

  5月26日,我市召开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新闻发布会,向省市媒体介绍了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和取消调整、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有关情况。调整前,我市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总基数为285项,取消、下放后,保留148项,精简137项。为什么要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后对老百姓有哪些好处?让我们一起来深度解读。

  ★关键词:“政府权力清单”

  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行“目录+细则”管理,推进行政审批再提速15%;清理整顿行政收费行为,政务服务事项中零收费率达到95%;在高新区开展集中审批和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实现了“一枚公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三证联办”,有效释放了市场活力。今年一季度,全市实有市场主体达到15.39万户,同比增长14.06%,注册资本总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其中,新登记企业类市场主体同比增长36.78%,高于全省26.59个百分点。但从市场主体反映的情况来看,还存在取消的审批事项“含金量不高”、企业和群众感到还不够“解渴”等问题。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接全省市级行政审批事项通用目录,今年1月,市审改办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和调整,起草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5月8日,市政府正式予以印发,这就是我市的“政府权力清单”。

  “作为综合改革的‘牛鼻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必须及时跟进,通过规范行政审批管理,创新审批方式,提升审批效能,为实现‘缩差领跑’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编办主任、市审改领导小组副组长陈俊峰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此次调整,凡是国务院、省政府明文规定下放县级政府审批的项目,一律下放;国务院、省政府要求取消的事项,市级一律取消。没有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项目,一律取消;市(州)通用目录中没有的项目,一律取消;由县级政府管理更方便有效的事项,市级一律下放;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事项,全市一律取消。这样,确保了市级行政审批项目类别、内容、名称与全省市(州)通用目录基本一致。

  ★关键词:服务较优化

  在 2013年之前,我市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一直保持在全省较少。通过本次调整,我市行政审批事项精简137项,保留行政审批事项148项,在全省仍属于行政审批事项较少的市州之一。据悉,此前我市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的总基数为285项,其中2014年原有行政审批事项126项,承接国务院、省政府新下放到市级的行政审批事项37项,将原具有行政审批性质的118项管理服务事项及其他对应4项权力事项纳入行政审批范围。

  2014年,国务院、省政府下发文件,要求各级政府调整行政审批改革的重心,从数量的精简转向管理的规范。特别是去年省政府印发了全省市(州)级和县(市、区)级两个行政审批事项通用目录,要求市(州)级和县(市、区)级政府要与通用目录进行对接。因此,我市不单纯追求审批事项较少,而是致力于在审批事项尽可能少的前提下,实现管理较规范和服务较优化。

  本次调整较大的特点是取消了管理服务类别,实现了审批项目类别、内容、名称与全省市(州)通用目录对接,加大下放事项的“含金量”,共下放到县(市、区)审批事项67项,像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特殊工时制度审批、农(兽)药经营许可、餐饮服务许可等社会公益、服务企业或基层的审批事项均下放到各个县市区,同时还承接了省政府下放的37项。

  ★关键词:“一证一号、一日办结”

  2012年,我市开始实行行政审批零收费,相继出台了两批零收费政策,增加零收费项目,扩大零收费范围,零收费率达95%,仅去年全市免收行政审批服务费就达1.5亿元以上,极大地减轻了企业负担。

  但是,对行政审批前置的中介服务收费有的企业家不太满意,有的认为收费比较高或者收费不合理。对此,我市对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收费实行目录清单管理,编印行政审批前置服务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同时,编印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实行政府定价管理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等其他三个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对外公布,接受监督,做到清单之外无收费。

  此外,我市还将加大中介服务收费检查力度,重点开展涉企融资收费、供水供电供气价格、项目建设领域收费等专项检查,加大案件查处曝光力度,规范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价费行为,彻底解决中介机构未脱钩问题,杜绝中介机构服务存在的“较好性”、“指定性”现象。在总结完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联办、一照三号”的基础上,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年底实现“一证一号、一日办结”。

  ★关键词: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当前,我市正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按照市委“投资、产业、工业”的要求,我市将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搭建市、县投资联审平台,切实优化投资审批,推动项目建设,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据、省相关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市审改办已起草了《企业投资负面清单(2015版)》初稿,包括内资和外资两个部分,明确告知市场主体,哪些领域、行业限制或者禁止进入,需要政府审批同意或特许方可实施投资。只要未列入清单的,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

  同时,搭建市、县投资联审平台,将投资项目从提出申请到开工建设全过程涉及的部门、事项和环节全部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实行“同步受理、同步办理、限时办结、互抄互告、信息公开”,对所有审批事项“一网告知、一网受理、一网办完、一网监管”,并与省投资联审平台对接,做到省、市、县同一层级、同一事项、同一标准,“让数据多跑腿,让企业少跑路”。(记者 杨健 特约记者 江登鸿)

  原标题:用权力的“减法”,换活力的“乘法”

  --我市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政策解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9494/
1
上一篇我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平台昨日正式启动
下一篇 荆门市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正式揭牌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