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余宁山
记者 詹春华
指导专家 湖南省马王堆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一级主任医师 邓景贵
湖南省马王堆医院康复治疗室治疗师长 陈爱连
新闻背景
重阳节前夕,40名长沙市民在湖南省马王堆医院现场学习家庭康复知识。该院康复治疗室治疗师长陈爱连带领康复治疗师们,以偏瘫、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为例,现场向患者、家属、陪护传授家庭康复技能,许多市民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偏瘫患者急性期的肢体功能康复绝对不是随意地活动一下胳膊或是拉拉腿,更不能急于求成地强化训练……这些是普遍存在于患者、家属、陪护中的误区。”该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一级主任医师邓景贵告诉记者。
现场 康复知识不能一知半解
秦爷爷是一名中风后出院的病人,他的老伴钱奶奶学到一招:在秦爷爷平躺时,用枕头垫在脚掌和床尾板之间,以防止秦爷爷下肢足下垂内翻。然而钱奶奶没想到的时,因为在摆放枕头时没有注意,枕头紧贴足底,刺激了秦爷爷的足心,导致秦爷爷出现下肢伸肌痉挛,腿部绷紧得像竹竿一样,走路都困难了。
“康复治疗中有许多细节,有些病人的家属可能在医院的时候见过医务人员给其他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以为依葫芦画瓢动动手动动脚就可以了。”该院康复治疗室治疗师长陈爱连表示,其实这看似简单的动动手动动脚中大有学问,不但涉及人体运动学、解剖学的知识,还包含了复杂的神经生理学的内容,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才能很好地完成。
“康复知识真是个技术活,不能一知半解。”钱奶奶在现场得到治疗师的指导后由衷地说,在以后为老伴做康复的过程中,她会更多地注意细节,让老伴尽快地恢复。
71岁的曾爷爷体重80公斤,因中风导致右侧肢体瘫痪,每天对他的搬运成了只有身高150厘米的老伴的烦恼。在当日的培训班上,曾爷爷在陈爱连手把手的教导下自己学会了在床和轮椅间的转移,让老伴立刻感觉轻松不少。
数据:积极康复治疗,可使九成患者重新走路
较新数据显示,我国有各类残疾人8500万人,涉及2.6亿家庭人口,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有5000多万;60岁以上老年人有1.67亿,约7000多万老年人有康复需求,但残疾人基本需求与已经提供的服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自去年1月至今年8月,湖南省马王堆医院康复医学科共收治病人3441人,其中60岁以上脑卒中患者2064人,约占60%;老年痴呆症患者757人,约占22%;帕金森病患者619人,约占18%。
据出院随访调查统计,这些在医院治疗出院后的病人,90%仍需继续康复治疗。“积极的康复治疗,可较大程度帮助病人恢复肢体功能。”邓景贵告诉记者,以脑卒中为例,在脑卒中存活的患者中,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90%的存活患者能重新步行和生活自理,可使30%的存活患者能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相反,不进行康复治疗,上述两方面恢复的百分率相应只有6%和5%。
提醒:家庭康复要避免三大误区
家庭康复是让病人重新恢复健康的重要途径。然而,如果没有专业医师系统、正规的康复治疗和指导,自行康复往往容易走入误区。陈爱连表示,在临床上,他们经常会接收到一些不正规康复手段导致疾病加重的案例。陈爱连特别提醒,家庭康复要避免三大误区。
“康复就是躺着休息,在三大误区中位列首位。”陈爱连告诉记者,65岁的李奶奶因脑卒中入院抢救,在医院度过急性期后便出院了。李奶奶身体右侧瘫痪了,家里人让李奶奶躺着休息。躺了半个月后,李奶奶的右臂出现肌肉萎缩,导致右手掌逆时针外翻,极大地影响了手功能。其实,瘫痪病人如果长时间卧床,会出现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心肺功能减退、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不但不利于病人的康复,反而会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和躺着相反,很多康复患者家属认为,康复锻炼就是要多走路,走得越早越好。69岁的偏瘫患者王大爷就是强行锻炼,利用髋关节力量带动腿部,较后走出一个左脚画圈的异常步态。“偏瘫患者什么时候开始练习走、怎么走是很有讲究的。”陈爱连表示,步行需要具备平衡功能、关节良好的活动度、能支撑身体体重70%以上的负重能力,三个因素缺一不可。
专家们还特别提醒,瘫痪病人不能动,决不能怎么顺手怎么搬,否则可能给病人带来二次伤害。周奶奶的侄女在移动周奶奶时就因姿势不对且用力过猛,导致周奶奶肩关节半脱位。
康复贴士
家有康复病人,需配合5项工作
1.清除障碍物,家庭环境改造成无障碍空间;
2.家属督促,营造康复氛围;
3.予以病人心理疏导与支持;
4.为病人提供帮助性服务,而非替代;
5.制作简易康复器具,并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