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接地气的报道才更感人

□刘家云 近日,《黄石日报》在醒目位置,重磅推出四篇走进大冶保安镇系列报道,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文明创建、文化建设、镇域特色、发展前景等不同侧面,全方位介绍了古镇、新城、水乡保安如何举生态旗、念山水经、打人文牌、走旅游路,厚积薄发,成为全

  □刘家云  
  
   近日,《黄石日报》在醒目位置,重磅推出四篇“走进大冶保安镇系列报道”,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文明创建、文化建设、镇域特色、发展前景等不同侧面,全方位介绍了古镇、新城、水乡保安如何举生态旗、念山水经、打人文牌、走旅游路,厚积薄发,成为全市镇域样板的发展旅程,也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保安镇能成功跻身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行列,可谓水到渠成,名副其实。
  这组报道是“走”出来的。品读完这组报道,我在时间电话联系了报道的作者之一、从保安镇走出的黄石日报副总编杜荣华。他似乎还沉浸在采写这组报道的兴奋和激动之中。他告诉我,4月下旬,由他带队,他们采访报道组深入保安,上山(沼山沿线)下湖(保安湖沿线),走村串户进企业,实地采访,整整一周时间,足迹遍及保安近一半的行政村和社区。他们与农户、业主促膝谈心,与干部面对面交流,观楹联吟诵表演,访生态庄园,用镜头、用笔触、用眼、用脑记录下许许多多鲜活的手资料。杜荣华感慨说,他虽系保安人,可像这样零距离、全方位接触保安、采访保安,并深入了解保安尚属次。这样零距离、全方位的了解,也给他和他的采访团队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诚如他在“编后语”中所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我们)无不为(这里的)绿色彩色之大美而惊叹,无不为(这里)文化老腔之精湛而叫绝,也无不为那些身家虽富有却在湖边地头长年奋斗的老板们所感动。”
  “走”出来的报道才更接地气。时下,有些记者采写新闻报道,既不“采”也谈不上“写”。他们即使到被报道单位采访,也往往只拿会议材料或被报道单位提供的宣传材料,再去作简单修改、拼凑而成;有的甚至连修改、拼凑也懒得动手,而只在通讯员所写的稿件上强行加上自己的“大名”,就“大功告成”。这样的报道往往华而不实,空话套话官话多,甚至出现悬浮“作品”,自然谈不上接地气了。
  而这组报道,不论是记者还是通讯员,也不论是报社副总还是记者,报道组的四个人一起采访,一起走基层,有分工也有协作,每一篇都由不同的人主笔,再大家共同把关,较后由一人负总责。更难能可贵的是,虽说当地党委政府也提供了宣传材料,但他们不受此制约,而是深入实地采访,用自己所捕捉到的鲜活素材、用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行表述。这样所写出的报道不仅系统再现了保安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的发展过程,也让保安人民看到了保安未来的发展必须突破的“瓶颈”和发展对策,极具现实指导性。
  接地气的报道才更感人。保安本土作家、文友朱春华在接受我采访时,深有感触地告诉我,保安这几年所发生的巨变,老百姓看在眼里,但看得不全面,经《黄石日报》这么全面、深入一挖掘,不少群众都为此感到震撼。所以,这组报道一经刊出,就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地党委要求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原文学习这组报道,并将这几张报纸作为保安发展史的珍贵历史资料收藏起来。朱春华还认为,这是地市级党报系统、全面推出保安的次,它对保安的生态文明建设、新一轮的文明创建和未来的发展也是一种促进。这自然得益于这组报道的作者站在党报的高度、以新闻人独到的视觉,提出的一些真知灼见。这方面,在系列报道之四——《保安三策》中,作者所提出的对接武汉、公司化运作、系统思维理念等内容,表现得更为明显。
  在大冶工作的不少保安人看到这组报道后,也不免眼前一亮,谈了自己的看法。大冶市人民检察院主办检察官黄长旺说,这样的报道是花再多的钱也买不到的,确实写得不错。大冶市作协副主席洪合林则认为,这组报道客观、全面,花了不少工夫,写出了功夫、写出了水平,是《黄石日报》开展“走转改”活动的结晶,值得一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8566/
1
上一篇梁伟年听取黄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汇报时强调 切实履行党委主体责
下一篇 严守纪律和规矩 重在落实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