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过江渡轮渐成背影 曾每年往返运送500万人次

记者 崔艳华 高然 20年前,要想从市区到达江南唯一的方式就是轮渡,一艘艘轮渡船穿梭过江,不仅仅作为交通工具,它更承载的是市民满满的回忆。大南门和镇江阁对面的江南,分别是樱桃园和卷桥河,市民都知道这里有船,它载着他们回家的愿望。2001年夷陵长江大

  记者 崔艳华 高然

  20年前,要想从市区到达江南较好的方式就是轮渡,一艘艘轮渡船穿梭过江,不仅仅作为交通工具,它更承载的是市民满满的回忆。大南门和镇江阁对面的江南,分别是樱桃园和卷桥河,市民都知道这里有船,它载着他们回家的愿望。2001年夷陵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让轮渡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有专业人士分析,随着今年底至喜长江大桥的落成,大南门和镇江阁两处码头过渡的人口将会越来越少。

过江渡轮渐成背影 曾每年往返运送500万人次

  坐船过江:

  宜昌人的水上生活

  5月22日上午10点55分,夏日的阳光照在身上有些火辣辣的疼,在镇江阁渡口,上一班轮渡刚刚开走,没赶上的市民却不急也不躁,只是静静地等待,他们知道再过20分钟,船又会掉头过来。到11点15分已经陆陆续续来了30来个人。

  市民吴先生住在朱市街,当天他骑着摩托车正在等待轮渡,车上载满了刚买的新鲜蔬菜。吴先生告诉记者,别看点军这边菜农很多,可其实江南的菜要比市区贵一些,同样的菜在市区可能每斤要便宜一两块钱,吴先生隔天都会过江来买菜。

  60岁的杨秀英老人挑着空担子准备坐轮渡回家,老人笑呵呵地告诉记者,“这菜都是自家种的菜。每天早上,我都赶5点15分的班轮渡从江南过来去民主路。在那儿,菜好卖,现在这个季节空心菜卖得很不错。每天我都挑百十斤菜过来,我家的菜不打药,价格也便宜,1元钱一把,一般不到10点半就卖得差不多了,一天能卖七八十元钱。”

  杨秀英已经卖了30多年的菜,也坐了30多年的轮渡。老人说:“几十年前,这码头的修建把江南江北市民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了,江南菜农渴望把自家菜运过江来贩卖的愿望实现了。现在夷陵长江大桥修建好了,也通了公交车,但是我们挑着担子,人多时根本就挤不上车。然而轮渡就显得亲切许多,只用一元钱,不管你是挑着担子,还是骑的摩托车,都能过江。”

  火红年代:

  年接送乘客500万人次

  宜昌城横跨长江两岸,地形狭长,轮渡船也是两岸居民出行的主要工具。据可考的史料记载,宜昌人的摆渡史可以追溯到1400多年前的唐朝,当年两岸居民探亲访友和运输购物,也主要是靠穿梭于两岸的木船摆渡。随着时代的变迁,机械船取代了木船,发动机取代了人工船桨,但渡船一直是宜昌人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1978年,我市成立宜昌市轮渡公司。1979年,16岁的赵强华来到宜昌轮渡公司上班,到现在已成为宜昌公交集团轮渡分公司经理,赵强华30多年的渡船人生见证了宜昌渡船的发展历史。

  “渡口较热闹的时候港口上全都是大船,两个渡口上加起来得有十条船。每班船一到岸边就能装满,较多的时候还得人挤人地站着,一船就能够装上四五百人,那时候船员工作忙, 收入也高,大家工作起来也是干劲十足。”赵强华说。

  赵强华告诉记者,宜昌渡船业发展鼎盛时期是在上世纪80年中期至90年代末的时候。那个时候,全国刚刚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点军的一些菜农便会将自家种的新鲜蔬菜背到城区菜市场来卖,一些居民会坐渡船去上班,还有居民会坐渡船去点军爬磨基山游玩。“每天早晨码头上都站满了过渡的居民,晚来一点的话可能就上不了船,只能等下一趟。”每年五月的蔬菜上市季、清明节和春节是渡船载客的高峰期,每天往来的人达万余人次。

  据宜昌轮渡公司统计,鼎盛时期轮渡航线达5条,分别位于大南门、镇江阁、大公桥等地,一年往返接送的乘客达500余万人。在轮渡生意较红火的时候,公司拥有10多条渡船,员工100多人,每年总收入有500多万元。

  建桥声中:

  渡轮渐成背影

  5月22日,11点20分轮渡驶到了镇江阁渡口,8名乘客从船上下来,镇江阁等待的人们则不紧不慢排队上船,一共有38名乘客。 船长汪家裕感叹道:“2001年夷陵长江大桥建成之后,坐轮渡的人就越来越少了,近几年来每天也就百十来号人过江了。”

  宜昌轮渡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下达到鼎盛时期,然而又随着大城建设的不断发展渐渐开始衰退。

  对于轮渡的逐渐衰退,家住点军的袁强对此深有体会。袁强今年40多岁,他告诉记者,2000年前他在城区某公司上班,每天早晨都从点军卷桥河坐轮渡到镇江阁,下班后又从镇江阁搭轮渡回到点军家中,除了上班时间外,节假日期间,他也会带着家人坐轮渡到宜昌城区这边来购物。随着夷陵长江大桥建成,公交车开到了他家门口,他便开始乘坐公交上下班,相比轮渡,乘坐公交上班既省时又省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乘公交过桥出行,宜昌乘坐轮渡的人越来越少,逐渐淡出了居民的生活。

  据了解,2001年夷陵长江大桥正式通车,轮渡的繁荣景象也开始慢慢冷了下来,到目前只留下大南门和镇江阁两条线的轮渡,年过渡人数还不到40万。赵强华说,现在两个渡口只剩下了3条轮渡船,20名职工,每年公司要补贴各项成本费用近百万元。

  轮渡情结:

  船如亲人不愿割舍

  记者看到,即便是陆上交通不断便捷,但仍有人坚持着轮渡这种古老的交通方式,有住在点军的菜农、一些老宜昌居民,当然还有宜昌轮渡公司的船员们,船长汪家裕就是其中一位。

  “现在大南门至樱桃园早上5点首航,下午6点收渡;镇江阁至卷桥河早上5点15分首航,下午6点15分收渡;都是每半小时一趟。现在坐船的多半都是上班族和点军的菜农,周末的时候会有一些学生和爬磨基山的市民。每当我看见有穿着校服的孩子,我就知道,又到了周末。相比繁华时期,现在坐船的人少了许多,平均一天也就100多人乘坐。我在船上已经呆了有30多年了,船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呆在船上的时间比起我呆在家里的时间更长。每天起床握着船舵,驶近渡口,看着等待上船的人们,我觉得很幸福。也想保留住这分珍贵的回忆,掌着舵,行驶到退休。”船长汪家裕对记者说。

  还有不少市民都表示,坐着轮渡过江这种方式他们已坚持了几十年,明知道坐公交可能更快一点,但是他们还是割舍不掉这份轮渡情结。更有市民表示,宁愿多交点过渡费,也希望能让轮渡保留下来。

  未来发展:

  建设城市观光游轮

#p#分页标题#e#

  宜昌轮渡这个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古老行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陆上公交不断完善和升级,水上轮渡已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然而,对于水上生活有着深厚感情的轮渡人却不愿意轻易放弃,他们也在思索着在新时代下轮渡行业的出路。

  一个偶然的机会,赵强华对轮渡的发展又产生了强烈的信心。那是几年前的一天,一群外地游客来到镇江阁码头坐轮渡。短短10来分钟的轮渡时间,让外地游客对宜昌的风光又有了新的认识,直呼没有看够。临下船时一名游客对赵强华说:“你们宜昌就建在长江边上,城市的沿线这么长,为什么不学学北京,在长江沿岸开通一个城市观光游船?”这个建议让赵强华茅塞顿开。随后,他通过走访,了解到在重庆、苏州、北京等地都开通有城市观光游船,因此而成为了当地旅游的新增长点,带来了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如果将我们的轮渡改建成观光游船,从猇亭一直开至葛洲坝,沿途欣赏两岸的自然风光和城市景色,不仅可以让外来游客从水上了解宜昌,也可以为本地市民开辟一处休闲放松的新场地。”赵强华设想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tjfk.com/a-28352/
1
上一篇规划展览馆:新城玉石入画来
下一篇 育花人宋学勇 为每一盆花草找到一个家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