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王晨辉 青春片里男女长得都跟模特似的,搞对象是主业,不用学习,不用打工,发型每天都得美发店修饰一番。
用手机查较近有什么电影可看,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青春片跃然眼前,《何以笙箫默》的广告语是“强吻,要上了,下雨了,又跑了”,《左耳》的注解是“没有堕胎,完成度很高的处女作”。这是在演谁的青春?电影里的小时代们歌颂的是正常人家的孩子吗?
我一直不太爱看青春小说,有些半老徐娘的作者编出来的是她们假想出来的青春故事,而有些闷头坐在电脑后面的写作者大把青春不过斗室,以码字为生,他们是青春故事的打造者。真正人生途中一边迷茫一边打拼的少年们有几个拿闲工夫编所谓青春故事的。故事里的男女长得都跟模特似的,除了搞对象是主业,不用学习,不用打工,发型每天都得美发店修饰一番,每件衣服都有出处。真情告白有电话也不用,必须找个空地扯脖子喊。怎么也得淋个雨追个车什么的。
跟这些电影里的故事比起来,我们的青春太平淡无奇了!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要求必须穿校服,男女全是西装,女生是一身蓝,男生一身黑,西服里面必须得穿衬衣,那年代一水的白衬衣,我的青春岁月,进了学校就跟进了治丧委员会似的,特别肃穆,尤其见了老师还得站住了深鞠一躬,后来我们的英语女老师还真英年早逝了,送别那天,大家都不用换衣服,因为实在找不到比校服再肃穆庄严的了。
今天的中学生们依然以校服为主,他们大多穿运动服。教育专家说中学生在服装上百花齐放容易牵扯学生的精力,这样可以制止攀比。但以我的观察,虽然都给孩子们捂上傻大笨粗的运动服,他们却在鞋、手机、书包和发型等方面找齐了,坚持做到一枝独秀。运动服确实能彰显青春朝气,很多在工地搬砖的建设者们偶尔也穿这个。青春多五彩斑斓啊,各种社群活动,各种尝试,各种路口发小广告,根本不像电影里演的,除了搞对象就是搞对象,仿佛这辈子就是为搞对象来的。打小吃激素长大,都不可能那么坚持自我。
我倒是觉得真实的青春比电影里迷人多了。那时候,一放学跟克隆人解散了似的,能分出男女就不错,在这样的大环境里选美目光得多么犀利,心得多细,学习得多不好啊。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无法情窦初开。现在想想,全校也找不出几个“校花”“小鲜肉”,全班同学放眼望去,具有中国古典美的没有,倒是各种缺陷美都齐了,下龅牙,龇牙,鬼剃头,严重青春痘,特别矮,特别胖,满头白发,重度近视等等,我的同学们彼此并不嫌弃,携手并肩在青春时代总是能在所谓丑的背后找到美。青春,是较不势利眼的阶段,大家都是丑小鸭,彼此活在较现实的生活里。
当然了,总是有特别好看的人,总是有特别有才华的人,他们总是离我们那么远,远到他们的高考可以不用考多少分,远到他们只在影视作品里出没。我看报道说,有个青春片上映的时候,导演还是编剧在那喜极而泣,我就想,这流淌下的泪水,是因为发现原来拍这么不靠谱的片子也有人愿意看吗?
较让我难以容忍的是,青春片仿佛“人流”广告,动不动就有孩子了,动不动就“我对不起你”,甚至当一部片子拿“没有堕胎”来做噱头的时候,就显出自己多么出淤泥而不染吗?其实,青春片早多少年已经被编排成一摊烂泥了。那些青春,与我们经历的青春,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