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杨婧)走过极具宜昌特色的“歪门斜道”,踏过带着腐木味道的门框,穿过天井,进入中堂,厅堂、厢房一一走过,老牌匾、八仙桌、笔墨纸砚等大小家具器皿一一呈现,这是“穿越”了吗?不是,这是5月18日第39个国际博物馆日,记者在“宜昌记忆——三峡·宜昌民俗文物展”现场看到的一幕。
展览分两部分:部分因地制宜仿制晚清民古建筑、古民居。第二部分围绕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所体现的民俗物件展开。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旧城改造新民街拆迁时保存下来的老砖、老瓦、雕花窗棂、椽子等,也作为重头戏在展览中有所呈现。
“这次展览一共展出110件(套)民俗文物,有些叫不上名字的老物件还是从市民家搜罗过来的。” 宜昌市博物馆陈列部主任李增辉告诉记者,有一位名叫傅承德的热心市民,捐赠了火盆、腰盆两个物件,特别有意思。如果市民家中还有品相好、保持完整、反映农工生活、有收藏价值的老物件,也欢迎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