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天津航标工崔永发忆海上作业遭遇冰灾

天津网讯 城市快报记者 张珊珊 即时播报 崔永发是天津航标处临港航标管理站海上班班长,自从1980年7月成为了一名航标工后,一次次的出海经历让他知道,航标工是个苦差使,“在海上工作,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诗情画意。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确保航标正常运转是

    天津网讯 城市快报记者 张珊珊 即时播报 崔永发是天津航标处临港航标管理站海上班班长,自从1980年7月成为了一名航标工后,一次次的出海经历让他知道,航标工是个苦差使,“在海上工作,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诗情画意。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确保航标正常运转是一项硬指标,不论是暴雨倾盆,还是凛冽寒风,我们都要顶风破浪前行,还要随时应付潮起潮落,航标工在海上作业的难度和险阻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崔永发说。航标工到底负责什么?崔永发在工作中又有什么经历?记者采访了天津航标处工作30多年的崔永发。

  -19℃,让一座座航标复位

  遭受30年一遇冰灾 一线奋战40余天

  崔永发所在的天津航标处,负责从河北省乐亭县捞鱼尖至山东省东营黄河口沿海水域的航标管理工作。大型航标船还承担北方海区大连、营口、烟台等20个港口及附近水域的航标作业和海上应急任务。“近年来,辖区水域极端恶劣天气频发,为保障海上助航设施正常,我们24小时待命,随时做好应急准备。”崔永发说。

  让他记忆犹新的就是2009年的工作经历,“记得2009年冬天,渤海海域发生30年一遇的冰灾,南方多个省市持续出现低温冰冻天气,导致电力供应形势严峻,电煤告急,辖区天津港、临港、曹妃甸港区陆续发生冰标灯器受海上浮冰挤压而破损等失常现象,给船舶安全航行带来严重影响。记得12月31日晚,引航站向天津航标处值班室报告,天津港主航道21号、29号标报灭。为了尽早恢复失常航标发光,我带领海上班的3名同事连夜出发,一路航行了2个半小时,终于抵达移位航标的现场。到了海上,突然起风了,天空中飘起了雪花,并且风力越来越大,气温降到了-19℃,甲板上冰冻雪滑,冰标像是一个大冰陀螺,顶端的灯器被海冰包裹着。因为航标上结冰,人上去一不小心就会滑下来掉入海里,正在大家不知所措时,我找来一根粗竹竿,在一端拴上了斧头,一下一下挥起,将冰层一点一点地砍掉。手冻僵了,用口哈一哈,凛冽的海风吹到脸上,用手捂一捂,身上厚厚的棉衣早已被海风卷起的海水打湿,冻成了冰。我和同事就这样冒着-19℃的严寒,在甲板上忙碌着。较后,看着一座座航标复位了,大家都欣慰的笑了。”那年冬天,崔永发与海上班全体同事连续奋战在一线40余天,每天都是天还没亮就出去,一直干到晚上八九点钟,有时候十一二点才到家。

  天津港成为世界第四大港

  研制出无源雷达反射体现已普遍应用

  这几年,随着港口规模不断扩大,天津港一跃成为世界第四大港,天津航标处管理的航标数量与日剧增。“我刚工作时,天津港只有十几座航标,现在已经有1111座了,数量翻了近百倍。在实际工作中,我越发感觉到,要使自己适应航标事业发展,就必须掌握新的技术,学习和吸取新知识,但我知道自己学历不高,没能读大学,对一些新的知识,新的前沿技术消化吸收起来比较吃力,所以我一有时间就阅读专业技术资料,向单位的大学生请教。”崔永发说。

  “记得有一次在海上航标巡检工作中,我发现有的航标在船用雷达上的回波较小,在风浪较大时更不易识别,于是我回到家查阅有关书籍,查阅相关资料,并与专业技术人员探讨,尝试在航标上加设无源雷达反射体,并测量数据、画图纸、设计模型,当时的计算机还是稀缺资源,我周末跑到单位加班加点查阅资料,画图。较终研制出了无源雷达反射体。这项成果目前已在天津航标处管辖范围内的航标上普遍进行了应用。”崔永发告诉记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6885/
1
上一篇东方白鹳又产“津生”宝宝
下一篇 邀15名儿童乘地铁游周邓纪念馆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