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夷陵楼:一座收藏“活”历史的博物馆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也是全国助残日。5月14日,夷陵区博物馆即夷陵楼携手夷陵区残联等部门,组织志愿者陪同夷陵区100余名残障人士参观夷陵博物馆,同时献上了一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也是全国助残日。5月14日,夷陵区博物馆即夷陵楼携手夷陵区残联等部门,组织志愿者陪同夷陵区100余名残障人士参观夷陵博物馆,同时献上了一场“关注孤独症儿童,走向美好未来”的主题文艺汇演活动。活动当日,前来参加活动的残障人士既可以欣赏到载歌载舞的文艺节目,又可以观赏由360多幅展示夷陵科技成果的摄影作品“科技夷陵图片展”。

  一时间,屹立在长江西陵峡口、2011年才建成完工的夷陵楼,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夷陵区政府为什么要兴建夷陵楼?夷陵楼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高楼?珍藏了什么样的文物与宝贝?它与其它博物馆有什么区别?围绕这些问题,记者前往夷陵楼进行了实地采访,以期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这个承担博物馆功能的江南风格仿古楼群。

  小溪塔没有塔

  新世纪建楼代塔镇峡江

  宜昌许多古地名都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或古建筑相关联,较典型的代表就是宝塔河附近的天然塔。但是位于夷陵区的小溪塔,却空有其名而并无代表性的古塔。直到本世纪初,夷陵区政府在小溪塔城区黄柏河北岸的制高点上,兴建了一座夷陵楼。小溪塔名出何处,为什么小溪塔不建塔而建楼呢?

  关于夷陵楼的兴建缘由,该楼管理处主任余国斌向记者讲述了一个由来已久的故事。据说在很久以前,夷陵区发洪水,观世音菩萨从苏州背铁塔去小溪塔镇水妖,路过玉泉寺时,被当地的土地老爷设骗局留在这里。为了让小溪塔名符其实,夷陵区政府较开始打算在此兴建一座塔。但因为中国人自古信奉“乱世建塔、盛世建楼”,于是建起了这样一栋承载了塔的意义的夷陵楼,以期镇住峡江地区的牛鬼蛇神,保佑当地百姓幸福安康。

  兼作夷陵区博物馆

  夷陵楼内展品丰富

  夷陵楼于2007年7月动工,2011年5月落成,占地面积1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由上下两栋裙楼和一栋7层主楼构成。从空中俯视,整个楼群平面图似一蝙蝠展翅飞翔。楼群建筑左右对称,上下错落,亭廊雅致,整个院落建筑和环境浑然天成。而记者站在主楼上俯视全城,葛洲坝船闸和三游洞等地尽收眼底。

  夷陵楼同时也是夷陵区的博物馆。该馆按博物馆规制布展,馆内有李铎、欧阳中石、沙孟海、吴作人、林锴等级书画大师留下的诗词歌赋、匾牌楹联、书画作品80余件。展厅陈列按博物馆标准设计,现已布展5000平方米,设“神话传说、物华天宝、杰出人物、经典诗画、战史述要、民艺瑰宝、民风民俗、水电之都、清风源流、地质遗产与文物、民间根艺、地质奇石、传世文物”等13个独立展厅,和刘德芳民间故事研究院、三峡夷陵版画研究院、中国夷陵女子书画院“三个院”。展厅展出反映夷陵历史和夷陵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文物、书画、书籍、照片、工艺品等共计3500余件,夷陵区民间艺术家创作的剪纸、根雕、版画等作品,都有特定的地方陈列。

  2014年上半年,省文物局将夷陵博物馆纳入对外免费开放博物馆序列。任何一位持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的公民,都可以在门口刷证进入馆内免费参观。

  根书达人李长庚

  以树根做字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夷陵楼主楼的第六层楼上,用树根制作的《临江仙》,是夷陵楼的镇楼之宝。一个个树根做成的斗大的字,同时兼具了美术和书法的艺术性。通过电话,记者联系到了根书的作者李长庚,听他讲述他的根书情结。

  15年前,还是一介农民的他到北京打工,受到根雕孔雀身上呈现的“龙”字体的启发,萌生出用树根结合书法做成壁挂作品。“当时我在网上一查,发现我不是个有这种想法的人,但是在国内几乎是空白,而且作品价值不菲,创作水平和根材选择都有待研究。”李长庚一想到树根为书的那种创意和魅力就会激动不已,于是在2008年辞掉工作回来自己挖树根搞根书。一个偶然机会,他接触到了现在的创作材料黄栌。这种树根质地坚硬、沧桑古朴、色泽金黄,非常适合创作根书,而且本地根材丰富。黄栌根书作品一推出就受到了朋友们喜欢,李长庚至今共制作出700多幅根书根画作品,被社会各界人士收藏,还被《中国邮政》、《中国当代名家名作》、《中国美术编年史》、《世界知识画报》等出版。

  收藏达人郭亮

  寻宝藏宝还搞研发

  在夷陵楼裙楼的一个展馆里,陈放着郭亮十余年来收藏的600余件宝贝。去年年底,中国博物馆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李知宴和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蒋文光来到宜昌,对他珍藏的一个宋代长颈瓶进行了鉴宝。当他们告诉郭亮他的玉壶春瓶是宋代吉州窑烧制的正品时,他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郭亮是中国收藏家协会成员、夷陵区收藏家协会主席。2003年,他在鸦鹊岭一位老人家里发现了一个祖上传下来的砚台,至此爱上了收藏。为了更好地在藏区发掘宝贝,他先后入藏五六十次,2008年至2010年还曾驻藏三年。

  为了让更多和自己一样喜欢古玩的人能够把玩那些造型精致的玩意儿,郭亮还以藏区崖柏或藏香木为主要原料,研发、生产出一系列与古玩同等大小的香品、香材和香器。“文物不能私有,但仿照文物制造的文玩人人可以拥有。”郭亮通过这种方式,让器物和人类有机结合起来,让今人更能体味古人的文玩生活。

  建宜昌城区文化名楼

  打造地方特色博物馆

  武汉有黄鹤楼,岳阳有岳阳楼,在四大古楼之外,宜昌也有了我们自己的夷陵楼。据余国斌介绍,夷陵楼的定位和目标是标志性建筑文化楼、夷陵博物馆、学习教育基地、文化研究平台、休闲娱乐场所、城中风景名胜。作为夷陵区博物馆,除了少量的地质文物复制品和相关文字图片说明,夷陵楼和别的博物馆大不相同,较主要体现在一个“活”字上面。

#p#分页标题#e#

  余国斌告诉记者,在夷陵楼里,陈列着根雕、根书、版画、剪纸等,反映的是夷陵区人民民俗生活内容,而且这些民俗物品的创作者都是活生生的,有的还正在楼内的作坊里工作着,有着鲜活的生命。另外,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只有较好的一部分才会被夷陵楼收藏,因此一旦他们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楼内的藏品也会因不断更新而活起来。再者,这些民间艺术家大多是乡间百姓,他们的生活比较清贫,通过让他们的作品在楼内免费陈列,让更多的人喜欢上他们的作品,进而推动这些艺术品的商业化,能更好地养活他们。

  一般人提到博物馆,想到的总是与历史和死亡相关的地下文物。但是夷陵区博物馆,因为流动性和鲜活性让它摆脱了博物馆阴森可怖的形象。余国斌说:“我们的目的就是以夷陵楼为平台,把我们夷陵地区具有一技之长的民间艺术家都聚集起来,将他们较好的作品陈列起来,把夷陵楼打造成极具夷陵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博物馆,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游客来参观来欣赏,让整个博物馆活起来。”

  (记者 雷春桃 通讯员 邓苗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6334/
1
上一篇李文艳获全国较美家庭提名奖
下一篇 女导游三峡竹海带团 遭商户殴打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