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评论:新“胯下之辱”玩过了

也许开放式的讨论比定于一尊的权威结论,更贴近张副教授行为艺术的本质,只是舆论空间的争论,恐怕连当初的张副教授也没想到。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宋学敏 “胯下之辱”,自古被认为是奇耻大辱。然而,近日,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张姓副教授却自己主动趴

  也许开放式的讨论比定于一尊的结论,更贴近张副教授行为艺术的本质,只是舆论空间的争论,恐怕连当初的张副教授也没想到。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宋学敏  “胯下之辱”,自古被认为是奇耻大辱。然而,近日,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张姓副教授却自己主动趴在教室门前,要求学生“凌辱”他。老师的举动震惊了在场的150余名大学生。但在这位副教授的一再鼓励下,100多名学生跨过了老师的身体。此举是何用意?这位副教授解释:跨过老师,只是表象,传递的却正是这种敢于用科学真理否定、反抗权贵的精神。

  一个51岁的大学副教授,为了让学生反思生活、学习中臣服权贵、不敢突破的错误认识,竟然趴在冰冷的地上,让自己的学生一个个从自己身上跨过去,这样的教学方式闻所未闻,确实“蛮拼”的。那么,从副教授身上跨过是否就代表“反对”,在课堂上进行这种“行为艺术”是否合适呢?就如有的学生在犹豫之后选择跨过,有的学生选择从后门逃跑,还有部分学生选择观望一样,舆论的反响也是多重的。

  一些论者认为张副教授意在用行为艺术的方式来重建学生“挑战”的心理结构,尝试突破人们传统思维自设的“雷区”,是值得推许的。《中国青年报》评论《“胯下之辱”有助于打破传统师道尊严》认为,近年来,一些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面的尝试,都注重强化师生互动。师生能否有益互动,必须突破看不见的身阶障碍,即传统意识中的师道尊严。被传统填鸭式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之所以缺乏创新思维,原因之一在于对师德言听计从,不敢质疑。显而易见,张副教授所做的,正是主动放下师道尊严,从而实现学生思维的“道德”解放。

  不过,挑战是否就得要老师置尊严于不顾而承此“胯下之辱”呢?很多人显然对此保留意见。有人就质疑说,“胯下之辱”这个典故重在强调受辱之人隐忍克制,自我激励奋进,从未意指施辱之人可以因此而人格独立,反抗学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些“文革”中暴打老师的造反英雄岂不都真成了反传统反的榜样?这样的质问看似凌厉,却混淆了学生主动辱师和老师被动求辱的区别,不过,也从侧面道出承此“胯下之辱”非但不能令学生树立创新思维,敢于挑战、反抗权贵,还可能有被误会的危险。

  有意思的是,在众声喧哗中有一个观点很是另类,若学生真正领会了张副教授意图精髓,不是听从他的命令敢于从他身上跨过去,反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地让张副教授站起来。《钱江晚报》评论《跨还是不跨,本身就是悖论》更把此举推入“悖论”的境地。评论说,可能张老师没有意识到,他的行为艺术演绎了一个悖论。他要学生从他身上跨过去,以体验(体现)对的抵抗,但前提却是学生要服从他这个。有一小部分同学不敢从张老师身上跨过去,从教室另一个门逃了出去。他们的胆小,让他们成功抵制了张副教授的指令。这一小部分胆小的同学是否比大部分同学更有坚持自我不盲从的勇气?

  问得好!也许开放式的讨论比定于一尊的结论,更贴近张副教授行为艺术的本质,只是舆论空间的争论,恐怕连当初的张副教授也没想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6238/
1
上一篇帮办回音:14日 留言已解决6条处理中7条
下一篇 评论:为什么好人难做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