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28日,掀开了七七事变后,中国抗战史上极为悲哀的一页。
这一天,参加长城抗战、保卫卢沟桥的29军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同时壮烈牺牲。
当天拂晓,日寇在数十架飞机的掩护下,从北平的南、西、北方向同时发起总攻,南苑成为日寇重兵进攻的目标。
因为他们得到汉奸的情报:“副军长驻守南苑”!
由于当时29军主要在南苑,北平无兵防守,所以军部命令向永定门撤退。
但可恨的是,佟、赵“已经登车出发了”的撤退情报也被汉奸实时传递,日寇在29军撤退路线上重兵埋伏。
首先来的是一支骑兵部队,他们在日寇猛烈的火力下,依然拔出战刀疾驰冲锋,在日寇阵前100米处轰然倒下,几乎全员战死,后面跟着的步兵更是死伤无数。
又一个多小时后,佟麟阁、赵登禹四辆汽车组成的车队到了,像骑兵部队一样,他们同样没有突破日寇的火线,在日寇阵地60米前戛然而止,车上国军遭日寇机枪屠杀。
战后,日寇在轿车中发现师长赵登禹遗体端坐车上,前额及胸部中弹,并在道路西侧漕沟中,发现战死的副军长佟麟阁。
因为汉奸出卖情报,日寇这次埋伏,致使国军千余人牺牲。
南苑战场抵抗的激烈,让日寇觉得是一场噩梦,所以他们在交战记录中,对赵登禹的阵亡用了“甚为可哀”四个字。
两位将军的遗体都被附近寺庙悄悄化名收殓,直至抗战胜利后安葬。
他们都是冯玉祥的爱将,得知两人殉国,冯玉祥悲痛不已,写下《吊佟赵》:
二人是一样的忠,二人是一样的勇。
如今同为抗敌阵亡,使我何等悲伤!
但我替他二位想想,又觉得庆幸非常。
食人民脂膏,受国家培养,
必须这样死,方是最好下场,
后死者奋力抗战,都奉你们为榜样。
我们全民族已在怒吼,不怕敌焰如何猖狂。
最后胜利必在我方,最后胜利必在我方!
图1-3:两将军遇袭车队
图4:佟麟阁、赵登禹肖像照
#老照片# #历史#
煌煌祖宗业,永怀河洛间!欢迎关注@永怀河洛 ,为您讲述历史老照片里的人和故事。
毛主席为冼星海题写挽词
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洗星海坚定地站在民族斗争的前列,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创作了《保卫卢沟桥》、《游击军》、《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1938年,洗星海到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的教员。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1939年6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年12月9日,延安各界在抗日军政大学第三队操场召开“一二·九”纪念大会。大会开始之前,毛泽东来到了会场,他缓缓走到正在教大家唱《一二·九纪念歌》的洗星海面前,和洗星海热情地握手,并拉他一起坐到主席台上。毛泽东问了洗星海的名字,然后表扬他说:你进步得很快,革命阵营需要知识分子,但知识分子必须和工农结合。音乐家往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会变成为人民的音乐家。毛泽东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洗星海的脑海里。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他说:“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亡服务。”
在洗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其中有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式的《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保卫卢沟桥》和《到敌人后方去》;有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游击军》和《反攻》;有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们开》;还有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和《三八妇女节歌》等等。在这些群众歌曲中,洗星海根据不同内容,创造出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生动地体现了人民群众丰富的内心世界。
《黄河大合唱》是洗星海影响最大的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经过6天紧张的工作,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创作,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为求民族解放、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而斗争的优秀作品,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和独创性。
1939年5月11日,在庆祝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一周年的晚会上,洗星海指挥大家演唱了《黄河大合唱》。雄壮的气势,起伏不定、时而哀怨、时而振奋的旋律,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个人。《黄河大合唱》用气势磅礴的音乐,向全世界宣告:在中国,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怒吼!全中国人民:“端起了士枪洋枪,挥动看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那气贯山河的旋律,长久地回响在神州大地,震撼者当时四万万同胞的心。毛主席看了演出后,特别高兴,站起来使劲鼓掌,连声说:“好!好!好!”
洗星海在音乐创作上的另一重要贡款,是开创了表现我国人民革命斗争并具有民族特点的大合唱创作。他创作的四部大合唱(系《黄河大合唱《生动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在题材、内容的现实性和表现形式的民族化、群众化方面是相同的,但又根据不同的题材、内容,以不同的艺术手法进行处理,使各个作品具有不同特色。
为纪念“九一八”事变8周年而作的《九一八大合唱》,是一部叙事性的大合唱,表现了人民群众在欢庆胜利时,回顾抗战历程,激励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九一八大合唱》和《生产运动大合唱》的乐队伴奏,在对民族打击乐器和中国音乐风格的节奏运用上很有特色。
1940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派洗星海去苏联考察。洗星海接受了党组织的安排,离开延安赴苏联。这是他生活的最后五年。在此期间,他得以有较集中的精力对几部大型作品进一步修饰并最终完成。1941年6月,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苏德战争”。连年的兵火战乱,颠沛流离,生活无着,再加上缺医少药,体弱多病的洗星海于1945年10月30日在苏联病逝,年仅40岁。
噩耗传到延安,各界震动,毛泽东深为惋惜。同年11月14日,延安各界为洗星海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亲笔写了挽词:
为人民的音乐家洗星海同志致哀
毛泽东
洗星海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曲家。在洗星海短暂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共创作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洗星海与聂耳的音乐一起,构筑了中国音乐的骨架,他以澎湃的激情鲜明的民族特色,写出了震惊中外乐坛的乐章。他是中国音乐创业史上的先驱者,是人民敬爱的音乐家。
(摘编自李新芝、张玉编著《毛泽东题词题字珍闻》。如有侵权,告知侵删)
一座不为人知的小县城,与卢沟桥抗战的二十九路军还有这么深的纠葛
“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卢沟桥血战日寇的二十九路军竟然在河南博爱也有一场不为人知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年轻的宋国安团长英勇牺牲。这真是处处皆有忠骨存,家家都有好儿郎啊。
1938年农历正月,大炮声在县城东北方向连绵不断地响,越响越近。国民党的军队四路纵队从东北方向一直往西南撤退,兵荒马乱,青壮年人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怕抓兵拉夫。
国民党的博爱县政府县长把当地的土匪编为抗日游击队,北派以张体安为首编为抗日游击十三支队,活动在本县山区,南派以王凤银为首编为抗日游击队十五支队,活动在辉县山区,郜春玉为抗日游击十二支队,活动在修武山区等。
又动员城内群众把粮食都埋在地下,人要上到太行山去,在离城时每口吃水井要放进两碗毒药,放时连碗带药一下丢进去,毒药由政府买,不向大家要钱,谁家有井,要去保长办公处领,日本来到我们县,吃粮没有,连水也不让他吃一口,他就不会在我们博爱久住。
正月十五日就开始行动了,城内地主,有钱人家背的背,挑的挑往太行山脚下的村庄逃去。正月十七日早上大约六点钟左右,宋哲元部下团长宋国安,独自骑马从焦作回到博爱老家,他叫开他二哥宋国均的门,站在门外对他哥说:“家里的人赶快上山,日本人要来了。”
他哥说:“家里人在十六日都上山了,只留我一人在家看门。”他哥叫他进屋做点饭吃,宋国安说,我们团阻击敌人在焦作退下来,现往阳庙转移,我是来家给你们送个信,还得赶快回部队去,我们团要在王保村与日本作战,任务是守王保。
宋国安是博爱县清化镇十街人,他弟兄四人,宋是老四,他在鄈城完校上学,毕业时十四岁,他没有去沁阳报考初中,而是去北京报考宋哲元的军官学校,后又考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八期学习,三年毕业,他被分到29军某团任排长,逐级升到团长,他们团是大刀队。
部队退到东金城东王保一带,团长宋国安让士兵们吃肉喝酒改善生活。在吃饭时他动员大家说:“这一仗要打好,决不让日本人在我们家乡站住脚,我们要用生命来保卫黄河,保卫家乡。”
他的话讲完,日本兵就到了,团长宋国安率领全团战士,腰插廿十响手枪,手拿大砍刀冲入敌群,英勇奋战,奋力砍杀,杀得日本人遍地尸体和伤号,敌人坦克来增援,宋团长就率领战士们冲到日本坦克上,用大刀劈坦克车盖子,还没劈开坦克车盖子,后边日本兵又增援上来,我军伤亡残重,宋国安英勇奋战为国牺牲了,时年仅廿七岁,其余百余人过了沁河。
倭寇占我中原地, 抗战烽火遍地起。
我辈英雄敢牺牲, 未来生活才可期。
宛平城,华北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两开门卫城。明崇祯年间,为保卫京师而建,在卢沟桥东,名为拱北城,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桥头堡。古城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为“七七事变”爆发地。
她是中国内地女演员、歌手。在抗日战争期间,她曾出演过多部剧情电影。1934年,出演《渔光曲》并演唱同名歌曲;1935年出演抗战电影《风云儿女》并演唱插曲《铁蹄下的歌女》;1937年出演话剧《保卫卢沟桥》……
在那个峥嵘的岁月,无数的中华儿女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唤醒国民,抵抗日军的侵略行径。
2005年,在中国电影诞生100年之际,她l被评为“中国电影百位优秀演员”,她就是王人美。
1937年7月7日夜,蓄谋已久的日本侵略军向卢沟桥一带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并炮轰宛平城。驻守卢沟桥附近的国民党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第一一○旅在旅长何基沣指挥下奋起抵抗,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历史把这一天称为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日。
就在南京的国民党政府热锅蚂蚁般打算通过外交手段去平息这场危机的时候,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
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呼吁全国同胞、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国共两党合作抵抗日本的进攻”。同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致电蒋介石,要求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表示:“红军将士愿为国效命,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也是在这一天,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又致电驻防在北平的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驻防在天津的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驻防在张家口的第二十九军第一四三师师长刘汝明,驻防在保定的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请他们“策励全军,为保卫平津、保卫华北而战”。
同日,还致电在天津从事统一战线工作的南汉宸,命令他立即以毛泽东及红军代表的名义,迅速与华北当局及各界领袖进行接触,协商团结抗日的具体办法。
没有犹豫,没有权衡,不计前嫌,顾全大局,在民族危亡时刻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奔赴国难,这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利益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使命担当。而此时,距红军长征结束不足两年时间,红军队伍不足三万人。
2021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84周年,我们缅怀先烈,缅怀同胞,时刻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保卫黄河》,作曲:光未然,洗星海。翻唱:罗新星。抱着必胜的决心,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保卫黄河》,缅怀先烈,缅怀同胞,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八年抗战由此爆发,日军甚至扬言要3个月拿下全中国。当初日本为何要制造此次事件?他们又用什么借口对中国开战呢?
自从日本在1931年通过“九一八事变”,抢占我国东北地区以后,他们的野心步步膨胀,开始持续运兵入关,为全面侵华做准备。
在1936年日本从北、西、东三面包围北平,并频繁在周围举行军事演习,不断制造紧张气氛。
当时驻守平津一线的是宋哲元带领的29军,面对日军的挑衅,29军也开始了实弹演习,紧张备战做好应对准备。
到了1937年六月份,华北形势已经发展成火药桶,稍有不慎就会爆发战争。
日军经过了长期的准备,随时有可能挥师南下,中国抗战统一战线,也是在此时初步形成,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时刻准备给予侵略者痛击。
中日双方都注视着,战略要地卢沟桥,此地距离北平西南部的宛平县,仅有10公里之隔,当时只有卢沟桥在中国的控制下,而丰台、通州、南口,都已经被日军占领。
卢沟桥是位于北京丰台区永定河上的一座古老石桥,始建于金朝,至今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同时,它也是平汉铁路上的交通咽喉,只要控制了此地,就相当于控制了华北的交通生命线。
而且日军占领卢沟桥后,还可以切断北平与外界的联系,所以日军把战争的开启点,定在了卢沟桥。
狡猾阴险的日军,为了挑起战争,还制造了一个臭名昭著的借口,他们用了什么理由,对卢沟桥发起进攻呢?中国守军对此又有何反应?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由此进攻北平打开华北大门,他们用了什么借口出兵?
1937年7月7日晚间,日军又在中国驻军附近举行军事演习,面对日军大规模集结,29军严阵以待,关闭宛平东门,埋伏在城墙下等待日军的进攻。
22时双方在卢沟桥爆发小摩擦,并且是日军开的第一枪,随后日军以士兵失踪为由,要求进入宛平搜查,此举遭到29军的严词拒绝。
尽管这名迷路的日本兵已经归队,但日军依旧隐瞒真相,对卢沟桥发起进攻。
29军副军长、北平师长秦德纯当即下令,卢沟桥是中国的领土,决不允许日军一兵一卒进入,如果日军开枪,我方必然迎头痛击。
8日晚秦德纯与38师师长张自忠,与日军谈判交涉,最终达成协议,双方军队后撤为局势降温。
然而等到了约定日期,日军非但不后撤,还以监督中国军队为由,派兵集结于卢沟桥附近,不久后对宛平发射了100多发炮弹。
11日,按捺不住的日军,炮击宛平县后,29军迅速集结抵抗,“七七事变”正式爆发。
之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全民族抵御侵略者,蒋介石也紧随其后发表讲话,表示国共合作,共同抵御外敌,至此抗日统一战线最终达成。
驻守卢沟桥的29军奋起抵抗,誓与卢沟桥共存亡,不过由于日军早有准备,加上装备水平高于中国,防御工事简单、装备简陋的中国守军,只能以血肉之躯抵挡日军的猛烈进攻。
37师219团怒吼着宁死不做亡国奴的口号,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
在日军绕过宛平抢夺铁路桥时,219团拔出大刀,与日军血战一个多小时,最终全部壮烈牺牲,铁路桥落入日军之手。
29军越挫越勇,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又三次重新夺回铁路桥,战斗一直持续到7月29日,抵御住日军进攻的29军,才奉命撤出战场,驻守到南苑。
然而日军并没有因此停下侵略脚步,日军接下来怎么出招?英勇的中国军队,又有哪些可歌可泣的悲壮反击?
抗战全面爆发,卢沟桥与北平接连失守,当初镇守北平的29军,后来怎么样了?
日军在25日与26日,占领了廊坊与广安门,随后对北平最后一道防线南苑发起进攻。
当时南苑守军由29军副军长佟麟阁指挥,132师长赵登禹也赶来协防,在日军的轰炸之下,南苑守军损失惨重,29军被迫放弃南苑。
佟麟阁带领士兵走到大红门之时,遭到了日军的包围。双方发生猛烈交火,佟麟阁的战马被日军击中,他从马背上摔了下来,最终牺牲在了日军的炮火中。
赵登禹带领29军,在几个小时后经过大红门之时,也遭到了日军的伏击。
紧急时刻赵登禹率领三辆汽车,对日军包围圈发起突破,最后也死在了日军的枪下。
在南苑之战中,7000名守军,有5000多名壮烈牺牲,29军军长宋哲元,下令放弃北平,全部向南撤退。
从此华北大门被日军打开,八年抗战从此拉开序幕。
而作为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一手酿造了士兵失踪事件的日军军官木清直,则在1942年关岛战役中,死在了美军枪口中。
下令开启卢沟桥第一枪的牟田和廉也,也在1945年被捕,迎来了他多行不义必自毙的下场。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开端,也是全中国各界人士团结一致对外的起点。八年艰苦抗战之后,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赢得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获得最后的胜利。
如今卢沟桥上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保卫战,却永远书写在了民族独立史上,变成史书上饱经沧桑又充满气节的一页。
“九一八”事件发生后,马占山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发动了江桥保卫战,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的第一枪。
当时,马占山用3个旅的兵力在嫩江北岸布防,扼守江桥。张学良电令马占山要死守勿退,由于当时国民党各自为政,马占山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援助,敌强我弱,齐齐哈尔失守,江桥保卫战失败。#国家公祭日: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若当时国民党军队同心协力,取得江桥保卫战的胜利,或许就不会有卢沟桥事变,届时历史必将改写。
齐齐哈尔“江桥抗战”与东北抗日联军一样,知名度不高,逐渐被世人所淡忘。江桥抗战得到了国共两党的一致认同,毛主席曾说,其实抗日战争早在1931年就开始了,指的就是江桥抗战。
1938年,面对日军的猖狂进攻,国民政府开始组织武汉保卫战。根据命令,在卢沟桥指挥打响抗战第一枪的冯治安率十九军团调到鄂北,拱卫武汉北大门,以迎击由津浦线西犯之敌;而另一位抗日名将张自忠则率领二十七军团与冯治安部并肩同行,共同执行这一任务。据此,以前二十九军部队为基础、由张自忠和冯治安领导的三十三集团军就此诞生。
1940年5月7日,张自忠将军仅率总部直属特务营及两个团,由宜城官庄渡过襄河,与日军战斗。最后牺牲于战场。
张自忠逝后,冯治安立即被任命为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他主持在荆门县刘候集建起了张公祠,在南瓜店建起张自忠上将衣冠冢。三十三集团军移师南漳后,又在南漳县武镇伏虎山下建一张公祠,同附建衣冠冢,供全军凭吊。冯治安还在豫南邓县创办了“自忠中学’,以接纳军中子弟和沦陷区的学生。这个学校因战事曾迁至湖北竹山、河南临颍、商丘,最后仍回到邓县,冯治安一直大力支持和资助这所与自己心血相连的自忠中学。
图~张自忠 冯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