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电商市场的持续繁荣,韩国跨境电商进口量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据韩联社3月17日报道,韩国关税厅(海关)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韩国从中国进口的跨境电商货物规模同比猛增70.3%,高达8881.5万件。这一增速远超韩国整体跨境电商进口增速,展现出中国商品在韩国市场的强劲竞争力。
更多扩展内容请关注亚马逊
韩国跨境电商进口总量在2023年也实现了36.7%的同比增长,总规模约为1.31亿件。其中,从中国网购的规模更是逐年攀升,从2020年的2748.3万件迅速增长到2022年的5215.4万件,再到2023年的8881.5万件,短短三年时间翻了两番多。与此同时,中国商品在韩国跨境电商市场的占比也持续上升,从2020年的43%一路攀升至去年的68%,几乎占据了韩国跨境电商市场的半壁江山。
在进口金额方面,2023年韩国从中国网购的金额也实现了58.5%的同比增长,高达23.59亿美元。这一增幅同样远超韩国整体跨境电商进口额的增速(11.7%)。可以看出,中国商品不仅数量上占据优势,在价值上也同样受到韩国消费者的青睐。
分析人士认为,这一增长趋势的背后,部分原因要归功于中国跨境电商平台的强劲表现。全球速卖通、Temu等平台凭借价格优势和丰富的商品选择,迅速在韩国市场打开了局面。这些平台提供的便捷购物体验和丰富的商品种类,满足了韩国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也为中国商品赢得了更多市场份额。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韩国对中国商品的进口政策也在逐步调整。例如,对于带电、电动车类、移动电源等特定商品,韩国清关时需要提供KC强制性安全认证。此外,对于儿童玩具、食品接触器皿、医疗器械等敏感商品,也需要提供相应的安全认证或产地标签。这些政策要求虽然增加了中国商品的进口难度,但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可靠的质量保障。
除了政策调整外,韩国跨境电商市场还面临着物流、清关等方面的挑战。例如,液体、粉末等敏感货物需要提前确认H.S单票单询,出货时还需打木箱等特殊处理。此外,对于个人收件的货物或重量较轻的货物,也有特殊的清关要求和时效限制。因此,中国跨境电商平台需要与韩国当地的物流公司、清关机构等紧密合作,确保商品能够顺利进入韩国市场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本文数据来自https://www.6688789.com/showinfo-3-22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