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稽核
内部稽核指将机构内部组织及管理等过程和操作进行审核、检查和评估的过程。具体而言,内部稽核可分为定期稽核和临时稽核两种,它们都对机构的管理和运作具有重要作用。
定期稽核是按照计划安排,定期开展的稽核活动,用于把握机构的内部管理情况,依赖于会计、税务、信息系统安全等考核标准,其重点主要在于管理决策及实施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和执行。定期稽核是以标准和规范为指导,以确保符合法要求和机构管理制度为目标,通过检查实施及完善机构内部管理活动的一种活动。
临时稽核是临时发生的稽核事件,就是随着机构经营活动发展及内部管理发生安全问题而产生的,临时稽核虽然没有限制的稽核范围,但是以安全管理和审计稽核报告为基准,主要监督机构在安全防护上存在的问题,以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通常会将稽核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现状的实际情况看,这一程序通常会先将稽核事件类型归类,然后将稽核情况进行分步认定,最后得出稽核结果,并将重点问题报告给有关部门。
总体而言,内部稽核对机构内外的检查和审计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能够确保机构内部的活动和管理合规,以保证机构的有效运行;另一方面,作为机构内部日益增加的一项工作,内部稽核更能有效制衡机构各部门经营活动和管理控制,从而确保机构内部安全措施的有效实施,达到预期的目标。
内部稽核工作计划
内部稽核工作计划是指组织单位建立内部稽核机制,制定一个系统完整的稽核流程计划及稽核操作指南,以严格按照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文书管理、其他重要事项等的有关要求,实行系统的现场稽核和支持稽核的评价和检查。
一、内部稽核计划的编制要求
1、明确对象:按照企业的规模、经济运行、稽核的重点等方面,确定稽核的对象;
2、设定稽核范围:根据企业各项工作的实际情况,明确稽核的范围,如行政管理、经济管理、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
3、确定稽核环节:拟定稽核环节,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把稽核分解为准备阶段、稽核调查阶段、结果整理阶段、结果总结阶段等;
4、订定稽核方法:明确稽核时使用的稽核方法,稽核依据及稽核标准,如排查确认阶段、调查阶段、稽核咨询阶段等;
5、编制工作日程: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安排工作时间,比如稽核总体方案、稽核详细方案等;
6、组织稽核组员:根据企业稽核需要,组织稽核组员,明确稽核组员的职责和权限。
二、内部稽核计划的实施要求
1、稽核活动以计划实施为主,在稽核计划的工作进度等方面,要求所有各不相同的细节必须服从安排、执行和报告;
2、稽核活动要按照程序按部就班地实施,评估企业内部稽核控制的现状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稽核组需要向内部稽核活动的领导机构和内部稽核经理人报告活动的进展情况,并向内部稽核活动的领导机构提交稽核报告;
4、根据稽核报告的结果,对内部稽核机制进行调整和完善,改进和补充相关稽核工作,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5、根据内部稽核活动的结果,及时进行纠正和补救,有效地维护企业利益,减少损失,确保企业顺利运行。
三、内部稽核计划的报告结果
1、全面系统地分析内部稽核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问题;
2、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把问题及时纠正,控制措施有效地实施;
3、积极提出改进和改善的建议,充分发挥内部稽核的作用;
4、及时将内部稽核活动的情况通报给企业高层管理者,协助组织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
5、完成内部稽核的报告编写,定期报告内部稽核工作情况。
四、内部稽核计划的结果
1、掌握内部稽核工作的实际状况;
2、及时发现问题,有效控制内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