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建筑业会计核算办法(建筑业会计要求)

统计局:全年建筑业增加值80138亿元! 2月28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其中,全年建筑业增加值80138亿元

统计局:全年建筑业增加值80138亿元!

2月28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其中,全年建筑业增加值80138亿元,比上年增长2.1%。

这里边有各位工程人的功劳!

工地农民工做工时发生人身损害,如何最大化维护合法权益?

举例: A承包人承接某房地产项目后,将项目部分施工以内部承包形式分包给B,由B自筹资金、组织施工,独立经营。B招用C农民工在工地劳务时发生意外,导致C严重受伤致残,此时C怎么办?

相信举例情形,大部分在项目上的农民工都听说或经历过,往往实际施工人也就是自然人包工头,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通过挂靠或“分包”形式获取承包人部分项目的施工,由包工头自行招用工人进行施工。农民工从包工头处获取报酬,听从包工头指示提供劳务。

像这种情况,C 与B构成雇佣关系,与A不存在劳动关系或雇佣关系。此时C在起诉时有三种选择,做以下处理:

1、C仅起诉承包人A,A应承担劳动法上的工伤保险责任。依据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条规定:“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由该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单位承担用人单位依法应承担的工伤保险责任。”虽然在上文讲过此时C与A不存在劳动关系或雇佣关系,但针对转包、违法分包、挂靠施工这类特殊情形导致的不规范用工行为,法律创设出“用工主体责任“,不以认定劳动关系为前提的法定责任,给予劳动者的特别保护。

2、C同时起诉承包人A和实际施工人B,要求二者承担工伤赔偿连带责任。依据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第九点:“……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或具有用工主体资格的分包单位将工程(业务)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个人,该组织或个人招用的劳动者发生工伤的,发包单位与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个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3、劳动者仅起诉实际施工人B。此时理论上仍存在两种选择,第一、实际施工人只承担雇主责任,但在判决后劳动者就不足部分请求承包人赔偿;第二、赋予劳动者选择权,自行决定主张雇主责任还是工伤保险责任,原因在于工伤保险责任的赔偿标准高于雇主责任,但雇主责任无需仲裁前提程序,效率更高。

需要注意,当发生多重转包或分包的,对于实际施工人雇佣的劳动者,原承包人因缺少选任过错,不再承担连带责任。

美国为何越来越喜欢收废品?美国人每年花高价从全世界各地收购1亿吨废弃混凝土,中国屡屡被盯上。他们这么做,居心何在?

 

我国是一个工程建设大国,一建一拆之间,产生了很多建筑废料。根据估计,到2035年我国的建筑废弃物将会达到35亿吨。如果不能将其妥善处理,可能只能白白便宜美国人。

 

美国是最早将建筑废料回收利用的国家之一,它各个州的大小城市都建有建筑废料处理厂。每每遇到房屋拆迁,这些厂的工作人员就一哄而上,抢夺拆下来的废料。他们将这些废料分为低级利用、中级利用、高级利用几个级别。

 

低级利用的废料占建筑废弃物的50%-60%,处理方法非常简单。一般是在现场分拣一下,就直接埋了。日本由于国土面积小,会把这部分废料拿去填海造陆。但是美国地广人稀,一般就在各个州内埋了,填埋成本在100至300美元左右。

 

为了收回填埋废料的成本,甚至再小赚一笔,他们会把剩下的废料进行中级利用和高级利用。在这两种利用过程中,混凝土都会参与。通过这三种方法,可以实现这些建筑废料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产业化。

 

靠着收废料和废料再加工,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在20世纪末达到了2500亿美元,在本世纪初暴增至6000亿美元。这是实实在在的,把废料变成了钱。

 

所以,美国人一看到拆房子就两眼冒光。并且由于本国的房子多为土木修建,钢筋水泥混凝土修建的房子较少,且拆的频率低,他们就盯上了其他国家的废旧混凝土。

 

这招其实是跟德国人学的。德国建筑业由于经常受到混凝土等资源短缺的痛苦,但又不想总被其他国家“卡脖子”。于是,便把拆下来的混凝土废料重新倒腾一下,变成新的混凝土,继续盖新房。他们坚信,只要在其中使用的废旧混凝土比例不超过45%,房子一般就不会倒。

 

但是,美国人资源还算比较丰富,胆子也没那大,害怕出事。但又想把混凝土弄回来,卖点钱。于是,认真研究了混凝土废料的特征。

 

这些废弃混凝土用过一次之后,裂缝多、空隙大、强度低、抵抗环境变化的能力差。如果直接搅拌搅拌,再拿了盖房子,可能既防不了台风海啸,也防不住八级地震。如果要把它弄成合格的混凝土,又要投入太多的科技、人力,明显很不划算。

 

与其做混凝土,还不如直接收来做骨料。因为在拆迁过程中,受到破坏的主要是混凝土中硬化的水泥浆,而骨料都保持得很好。把它们回收拿来做骨料,不用费太大的功夫,就能赚大钱。更神的是,从废旧混凝土中提取已经用过一次的骨料,有时强度还比新混凝土强2倍。

 

这些骨料不仅性能强,价格还比原来的便宜了将近一半。而且,在建房子的时候,不管再生骨料占比多高,都不会影响工程质量。凭着这些骨料,美国在工程建设中可以省去60%的优质混凝土。属实是物美价廉,深得当地施工队喜爱。甚至,出口去其他国家,销量也不会差。

 

废品这种东西,收一次就会上瘾。美国凭借收废品掌握了不少财富密码,譬如用废玻璃瓶做玻璃沙,减少河沙的进口;回收脱了玉米粒的玉米棒子,卖给韩国人吃。在疫情的这几年,他们发现大家都戴口罩,便开始收集大量废旧口罩,探索废口罩的赚钱方法。

 

根据以往的研究表明,混凝土在浇灌前需要加一些微小的纤维进去,这样盖房子的时候不容易出现裂缝。

 

于是,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几个科学家抓住了“纤维”这个关键词。他们知道,口罩中含有一些聚丙烯和聚酯纤维。反正都是纤维,加进混凝土中又省钱,又省埋废料的地。

 

然后,他们就把口罩进行了一些特殊处理,并按照体积占比0.1%的分量添入混凝土中。一个月,这些科学家们发现加了“口罩纤维”的混凝土,比正常水泥的抗拉强度高出47%。

 

不得不说,这个想法还是可圈可点,可赚钱的。说不定,在不久以后,继我国的废旧混凝土和其他建筑废料后,我国的废旧口罩也会被美国人盯上。#头条创作挑战赛##美国##口罩##环保##环境#

我这里建筑废料已经回收利用了,很多商混企业,包括我一个客户,就把建筑拆卸的废旧混凝土进行破碎,作为骨料使用。

科普启示录优质科学领域创作者

美国为何越来越喜欢收废品?美国人每年花高价从全世界各地收购1亿吨废弃混凝土,中国屡屡被盯上。他们这么做,居心何在? 我国是一个工程建设大国,一建一拆之间,产生了很多建筑废料。根据估计,到2035年我国的建筑废弃物将会达到35亿吨。如果不能将其妥善处理,可能只能白白便宜美国人。 美国是最早将建筑废料回收利用的国家之一,它各个州的大小城市都建有建筑废料处理厂。每每遇到房屋拆迁,这些厂的工作人员就一哄而上,抢夺拆下来的废料。他们将这些废料分为低级利用、中级利用、高级利用几个级别。

 低级利用的废料占建筑废弃物的50%-60%,处理方法非常简单。一般是在现场分拣一下,就直接埋了。日本由于国土面积小,会把这部分废料拿去填海造陆。但是美国地广人稀,一般就在各个州内埋了,填埋成本在100至300美元左右。 为了收回填埋废料的成本,甚至再小赚一笔,他们会把剩下的废料进行中级利用和高级利用。在这两种利用过程中,混凝土都会参与。通过这三种方法,可以实现这些建筑废料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产业化。 靠着收废料和废料再加工,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在20世纪末达到了2500亿美元,在本世纪初暴增至6000亿美元。这是实实在在的,把废料变成了钱。 所以,美国人一看到拆房子就两眼冒光。并且由于本国的房子多为土木修建,钢筋水泥混凝土修建的房子较少,且拆的频率低,他们就盯上了其他国家的废旧混凝土。

 这招其实是跟德国人学的。德国建筑业由于经常受到混凝土等资源短缺的痛苦,但又不想总被其他国家“卡脖子”。于是,便把拆下来的混凝土废料重新倒腾一下,变成新的混凝土,继续盖新房。他们坚信,只要在其中使用的废旧混凝土比例不超过45%,房子一般就不会倒。 但是,美国人资源还算比较丰富,胆子也没那大,害怕出事。但又想把混凝土弄回来,卖点钱。于是,认真研究了混凝土废料的特征。 这些废弃混凝土用过一次之后,裂缝多、空隙大、强度低、抵抗环境变化的能力差。如果直接搅拌搅拌,再拿了盖房子,可能既防不了台风海啸,也防不住八级地震。如果要把它弄成合格的混凝土,又要投入太多的科技、人力,明显很不划算。 与其做混凝土,还不如直接收来做骨料。因为在拆迁过程中,受到破坏的主要是混凝土中硬化的水泥浆,而骨料都保持得很好。把它们回收拿来做骨料,不用费太大的功夫,就能赚大钱。更神的是,从废旧混凝土中提取已经用过一次的骨料,有时强度还比新混凝土强2倍。

 这些骨料不仅性能强,价格还比原来的便宜了将近一半。而且,在建房子的时候,不管再生骨料占比多高,都不会影响工程质量。凭着这些骨料,美国在工程建设中可以省去60%的优质混凝土。属实是物美价廉,深得当地施工队喜爱。甚至,出口去其他国家,销量也不会差。 废品这种东西,收一次就会上瘾。美国凭借收废品掌握了不少财富密码,譬如用废玻璃瓶做玻璃沙,减少河沙的进口;回收脱了玉米粒的玉米棒子,卖给韩国人吃。在疫情的这几年,他们发现大家都戴口罩,便开始收集大量废旧口罩,探索废口罩的赚钱方法。 根据以往的研究表明,混凝土在浇灌前需要加一些微小的纤维进去,这样盖房子的时候不容易出现裂缝。 于是,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几个科学家抓住了“纤维”这个关键词。他们知道,口罩中含有一些聚丙烯和聚酯纤维。反正都是纤维,加进混凝土中又省钱,又省埋废料的地。 然后,他们就把口罩进行了一些特殊处理,并按照体积占比0.1%的分量添入混凝土中。一个月,这些科学家们发现加了“口罩纤维”的混凝土,比正常水泥的抗拉强度高出47%。 不得不说,这个想法还是可圈可点,可赚钱的。说不定,在不久以后,继我国的废旧混凝土和其他建筑废料后,我国的废旧口罩也会被美国人盯上。#头条创作挑战赛##美国##口罩##环保##环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607579/
1
上一篇会计师职称报名(会计师职称考试报名)
下一篇 工资税率表(工资扣税标准计算器)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