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梁启超的只言片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梁启超认为中国和美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注重“效率”,翻译过来就是务实,或者说实用主义。这一点其实在今天看来再正确无比,虽然中美社会制度有差异但是在这一点上确实相同,因此世界主要经济体表现最好的非中美莫属。
这显示的不仅是中美两国社会经济制度的不同,还有文化与理念的不同。中国人信奉的是礼义信与以和为贵及凡事适度、“物极必反”,“富贵不能淫、贫溅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及由此洐生的“国强不称霸”等等理念。
可参考的今天香港《东方日报》文章,分析美国中国实际上经济有高度的依存性,搞对抗不会有人得益。
中美经济相依存 抗华固霸梦难圆
美国为了巩固自身霸权,正全方位围堵中国,图把正在崛起的中国经济压下去。可是美国不得不承认,即使去年美国无所不用其极遏华,中美两国的贸易总额还是创下新高,两国经济互相依存的事实未变。美国若是要继续激进抗华,只会在国际上落得「失道寡助」,最终非但未能固霸,更会加速美元霸权衰落,得不偿失。
去年初美国面对通胀失控之际,内部曾有声音指拟取消部分中国商品关税,以缓解物价压力,可最终并未有成事。年内美国对中国科技的打压不绝,更联合盟友,誓要切断对华的高端芯片及相关设备供应。中美斗争的局面明确不过,但观乎去年中美两国商品贸易总额不跌反升并创新高,反映中美经济互相依存,若中国经济失速,对美国不见得有多大好处。
不能否定的是,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制造及消费国,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实现社会脱贫,发展惠及世界。美国继续以极端手段遏华,只会背离世界利益,最终会被国际社会远离,甚至被孤立,到头来非但没巩固霸权,更导致竞争失利。
在这个背景下,美国总统在近日发表的国情咨文,强调对中国是寻求竞争而非冲突,也说明了事实。中美有着庞大的双边贸易利益,两地企业往来频繁,若继续以一刀切脱钩的所谓「竞争」形式来处理对华关系,必然会损害美企利益,甚至伤及美国经济竞争力,那白宫又如何能促使美国内部团结应对中国竞争?美国政客讲一套、做一套,才是限制美国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最大障碍。
这几年中国在美国打压下,仍熬过新冠疫情和内外经济困局,这使中国经济的竞争力提升和改革开放的努力获世界认同,与美国债务问题严重,背离自由经济、奉行贸易保护主义,以美元作为金融武器等不利国际关系与技术、文化和经贸交流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美国图推反全球化来巩霸,换来的不是以美霸主导出新的全球化,而是在推动以东西、中美两大力量划分的「半球化」发展,说到底就是不利其霸权。难怪有经济学家提出,未来10年世界可能出现两极的货币制度,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地位将会相对没落,实非虚言。美国的所作所为正不断削弱美元在国际的吸引力;反观中国凭自身贸易地位优势,加强人民币在国际交易结算的渗透率,增加在国际储备占比,中美货币地位此起彼落的局面不言而喻。
美国既没有与中国「反枱」的本钱,对抗只会落得损人害己;善用竞争优势,加强在全球问题上与中国的协作,巩固在国际议题上的主导位置,正视自身竞争力不足,完善体制和治理能力,才是正道。继续背离现实,任意妄为,变相将竞争筹码推向对手的一方。
所谓其身不正,何以正人?美国以世界霸主自居,惟其行为只以自身利益优先,背离世界才是美国面临的最大危机,美元数十年独领风骚的日子在倒数,也是美国咎由自取,牵动全球利益洗牌,非独是中国,也是亚洲与世界重构新增长模式的机遇。
从疫情中能看出,中美两国的制度,谁优谁劣一目了然。
中国青年网中国青年网官方账号港媒:中美新冠死亡人数对比令美国蒙羞
新的一年,中国处理中美关系的准则是: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南海行为准则”谈判会被中美政治博弈左右吗?东协如何选择 -陈凤馨台湾的视频
陈凤馨台湾中美制度之争 - 今日头条珍大户的视频
珍大户由于中美两国的制度不同,所以有时候不能拿企业来做对比,比如,马斯克的太空飞船发射公司,
【琅河财经】美国智库说观点:就是中国改变,全面拷贝采用美国制度,美国仍然还是要限制中国发展,因为美国不想要竞争对手,这个和信仰无关,哪怕中国陷入贫穷。
实际上这是美国精英的共识,那些说中美冲突是制度导致的,其实是为美国人霸权主义洗地,基本上非蠢即坏。
今天出版的最新一期《经济学人》封面文章介绍了拜登的中国政策主张(Biden's China Doctrine)。文章指出“拜登主义”将“特朗普主义”时期的夸夸其谈转化为一种中美对抗(尤其是制度对抗)且只有一个赢家的政策主张。
拜登及其团队认为中国对与美国共存不太感兴趣,而更期待早日取得支配地位。也正因为此,美国对华政策的任务是削弱中国的野心。美国可以在气候变化等中美共同关心的议题上与中国合作,但在包括经济、技术、外交、军事以及价值议题上则强调通过壮大自己以及增强与盟友的合作来对抗中国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