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钱了,我们是自愿的!”近日,陈某到浙江嘉兴出差,受到好友热情款待,在KTV酒过三巡后,让女经理杨某给其安排一个女子,杨某满口答应。
谁知,陈某到酒店房间苦等半天,没有女子上门,便让杨某前来给自己解释,当得知杨某联系的女子关机后,就让杨某同其发生关系。
之后陈某不顾反抗,强行同杨某发生了关系,随后给杨某转账1万元,包括在KTV里消费的6000元酒水费。
杨某出门后,即刻报警,并给陈某退还剩余费用。陈某在酒店房间被警方抓获。
目前,陈某因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来源:嘉兴中级人民法院)
陈某出个差,就把工作丢了;杨某介绍她人,就把自己搭进去了;这也太狗血了!
案发后,陈某一直否认自己是强奸,认为杨某作为KTV工作人员,本来就是干这一行的,且自己支付了1万元,双方就是普通的卖淫嫖娼,不是强奸。
但警方经过调查,发现事实并非这样:第一、陈某是支付了1万元,但其中有6千多元是KTV消费的酒水费,且剩余部分杨某已经退回去了;
第二、从监控视频后可以看出,杨某是哭着从房间出来报警的,说明她遭受到了不法侵害;
第三,更为关键的是,隔壁房间顾客陈述他们听到了陈某所在房间存在争执打斗声音,杨某身上的伤情也能印证这一点。
因此,一二审法院综合全案证据,认为陈某违反杨某意志,强行与杨某发生关系,涉嫌强奸罪。
刑法规定,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强行与妇女发生性关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具体考虑到该案,案发后陈某认罪认罚,积极赔偿,获得对方谅解,法院遂依法判处陈某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
最后,陈某出个差,闹出这种事,真不知道他怎么向公司和家人交代,太丢人了!
同时,该案也再次提醒广大女性朋友,工作固然重要,但是人身安全更加重要,一旦遇到不幸,一定要及时报警,方便警方调查取证,依法打击犯罪!
亲爱的读者朋友,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普法行动# #嘉兴头条#
————————————————
@颜回说法 关注我,多学法,少吃亏!
嘉兴市某中学中级职称体育教师年薪20万元,有可能吗?
近日,一位自称嘉兴市某中学中级职称体育教师的网友,自称年薪20万元。
他是有七年教龄中级职称的体育教师,每月基本工资3200元,每月津贴2300元,公积金双边4200元,季度奖1万元,半年绩效8000元,年终奖两万元。工会及教师节福利3000元,托管补贴一万元,共计20万元的年薪。
对此,有网友评论:“体育教师的福利真不错啊!”
也有网友认为:“教师的快乐是在于成长,而不是在于薪水。”
对于这位自称嘉兴市某中学中级职称体育教师自称的年薪,有可能吗?您认为是真的吗?欢迎讨论,但请理性讨论。
#嘉兴头条# #金粉社区#
“大哥,你要买茶叶吗?我外婆生病了,能帮帮我吗?”近日,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了一份判决书,一起涉案金额极大,被害人员众多的网络诈骗案审理终结。“卖茶姑娘们”因诈骗而获刑。
冯某是一名年轻男子,一天,一个名叫“嘉佳”的女生加了他的微信。通过嘉佳的朋友圈,冯某了解到,嘉佳是一个善良、温柔、年轻、美丽的姑娘,冯某对嘉佳颇有好感,二人的互动逐渐多了起来。
没多久,嘉佳就以外婆生病、卖不出茶叶、新店开张、继母争夺经营权等明示暗示冯某转账,短短一年左右,冯某向嘉佳转账26次,共计57万余元。冯某逐渐意识到自己被骗,继而报警。
警方通过侦查,发现这是一个诈骗团伙,他们共有83人,以“买茶叶”为伪装通过网络进行诈骗。该团队内部分工明确,每个部门都有详细的职能划分,比如运营部门负责扮演善良美丽的卖茶姑娘,按照团队精心设计的话术与目标人物闲聊,进而骗取对方的信任和钱财。
该诈骗集团先后骗取2000多个被害人共计4000多万元。法院最终依据每个人的犯罪性质、情节轻重,对其判处有期徒刑1-15年不等,部分适用缓刑,并处罚金。
#小希有话说#
短短的2年,就能骗到4000多万元,就凭这种经营能力,干什么正事不能成功,非要犯罪,不能理解。
现在什么行业都在内卷,想要做出成绩是越来越难的,这个诈骗团队以创业的精神和专业,将团队的工作科学分配、不断打磨话术、请模特派专门拍照,专注于提升自己的骗钱能力,并且有强大的执行力将这些骗术执行下去,不得不说,这个精神值得打工人学习。但是,犯罪行为坚决不能学习。
本案中诈骗团队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网络,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且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
-----------
关注我@小希讲法,带你用法眼,看新闻
#网络诈骗案例#
免单! 楼房烂尾,拒绝还贷,银行起诉,法院这样判决。
很多人都梦想有个别墅,我也一样。光梦想没有用,混到现在也只有一间“別宿”。
这哥们有钱,2015年他购买了一套位于浙江嘉兴嘉善区的别墅,在支付首付款后,以该住房为抵押,办理了按揭贷款,向某银行贷款392万元。
这哥们一边还贷,一边憧憬着住进别墅的那种美好生活。可是梦想在没有实现之前随时都可能是一场“梦”而没有了“想”。
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梦想还是随着烂尾楼盘一并烂掉了。
2018年年底,开发商提出申请后破产了!
这哥们儿这个憋屈啊,银行月月还贷,别墅的梦已经化为泡影。首付和已还的贷款已经鸡飞蛋打,还有巨大的贷款窟窿等着填。像他这么倒霉悲催的人,估计还不是个例。
左思右想,想来想去,别墅都没了这贷款我还换个六饼啊!这哥们做出了一个决定:拒绝还贷。
不还怎么可以?银行当然就不干了。贷款合同在那摆着,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白纸黑字在那写着,也有这哥们的签名。银行从来不做亏本的买卖,于是就拿起了法律武器。
银行最后提起诉讼想通过法律途径向这哥们儿索要贷款。2020年银行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这哥们继续支付剩余贷款。
2021年下半年,一审法院考虑到房子无法交付,要求这哥们继续偿还月供已经没有意义。故判决这哥们偿还银行贷款本金、利息以及断供产生的利息等共计220万元。
一场官司打下来,不但房子没了,钱也没了,而且还打出了220万元的饥荒。这不是要命的节奏吗?
要说这哥们还真是个爷们儿,坚决不服一审法院判决。也没有废话,直接向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上诉。
2022年1月二审开庭,2月就给出了判决结果:这哥们胜诉了,无需向银行归还剩余的本息220万元。您没看错,这哥们赢了,银行输了。
二审法院认为,《个人购房贷款及担保合同》第38条的约定,是银行单方面提前拟定的格式条款,这种格式条款在银行业务中十分常见,该条款存在一个关键问题:它刻意加重了这哥们的责任,而减轻了银行的责任,显失公平,对这哥们不具有拘束力。也就是说银行强加的霸王条款无效。
这可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案例,这也很可能是中国司法实践中“烂尾楼还贷”中第一个以弱胜强的案例。
按常理讲,银行在发放贷款的时候要充分评估开发商的交付能力。因为唯一的抵押品就是楼盘,楼盘能否按规定的时间建成,购房者无法左右。
银行为了获得开发商楼盘的贷款,银行和开发商之间都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在贷款利率没有太大差别的情况下,购房者大多数都按照开发商的意愿选择贷款银行。尽管是购房者贷款,银行的贷款也不会打到购房者的账号上,而是直接打到开发商的户头上。
这样,银行就上双保险,楼盘按时交付,房子就成为了抵押品;如果楼盘不能按时交付,购房人就成了买单者。这个买卖做起来没有任何风险,稳赚不赔。
这个案例打破了银行稳赚不赔的铁律,给了银行的霸王条款和不能严格把控风险的乱象一记迎头痛击。
相信和这哥们有同等遭遇的人不在少数,面对这种极端不合理的现象应该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
记住!和银行和保险公司打官司,霸王条款绝对是他们的软肋!抓住这条软肋挥拳,就是不给他打折了也能打他个抽搐痉挛!
消息来源:苏霞房地产律师
#社会# #嘉兴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