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乡村振兴农业该怎么干?】农业与工业既相互联系性,又有大的区别性(是农业的特点和中国国情等决定的),发展好农业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在一些省领导、市领导开年局演讲中,又很少涉及到农业方面的或如何发展农业,想着发展工业、高科技、物流等,成为中心城市。之所以这样,我猜想,农业要干好,投入成本也大,涉及之多等原因。为何很多农民不愿意干农业?有的开始劲头很大,坚持不了二、三年,三、五年干不去了,累脏、辛苦不说,不赚钱,风险系数比较大(如价格的不稳定性、所需成本高、死亡率不确定性、品种、产量、销售又难易上去等。),能坚持干农业的,一是真的热爱农业,二是,在外找工作又难,凡是在外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多数不太愿意干,三是,家庭特殊原因(比如照顾父母亲等)。那么,乡村振兴农业要如何干?在这里大致说说。
据个人对农村农业的了解,乡村振兴农业要干好、赚到钱,就要成一定的规模,还是要拼土地、数量和技术等。去年清明节前几天,我老兄带我到外地进辣椒苗子,一路上,看到有成片的油菜花,不少人网红去拍照直播,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名气、加工业、婚庆市场等,所以,开头说,农业干好,可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但需要成规模化。到了苗圃场,那真的大(拼土地),用大棚种植各种苗子,但一个辣椒苗就要好几个大栅,各种辣椒品种,也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地方税收等,不少农民在那工作,不过大规模种植,一是需要大的资金投入和大的流动资金,二是,需要技术的支持,三是,需要当地政府政策和农民们思想、支持等。
乡村振兴 干农业要赚到钱,需要成规模化,那怕就是养鸡,也要上千只鸡以上,这样的规模,需要大的料食、建设场地等,需要不少的投资,还要不少的流动资金,鸡的料食费用、药、技术等七七八八开销。哪怕不喂饲料,山地放养,成本也不少的(谷物、高梁、种草等成本、土地),重要还要保成活率、价格的稳定性。工业、轻工业、加工,尽管随市场的供需,价格有所变动,总体上是稳定的,而且,有的年年涨价和隐性定价,但农产品价格透明度更大,过高,物价局就要稳物价,打击和控价多的多数来自于农产品。其次,价格的不稳定,比如这段时间的猪价,去年10月份11月份左右之前一段时间,猪价还在20多、30多,到了年底和今年一月份,价格跌到12、11、7元不等。平衡价格,也要规模化,保持有赚和有亏,用赚补亏,来平衡,盈利。当然,盈利还要多手段(如打造差异性、创新或如何更好的降低投入成本或提高成活率、产量等)和政策来稳价格等。
农业要规模化,对于农民说没有那大的资金投入,其次,是承担的风险性能力,三是,中国国情,大多数地方的农村,土地是由小块组合的,或梯形状等,单户无法规模化种植,一是机械化不能大规模化操作,二是不能大规模化建设大栅等。所以,需要抱团,集体化形式,也就是毛主席时代提到合作社模式。也或者,釆用合同承包制,由有实力的企业或有实力的农民散户承包,签订合同,包多少亩地,规模化种植,别看有钱就能办事了吗?还要地方政府和农民们的支持,否则,也可能干不下去。比如:一是,地方政府要么时时来捞点油水,要你送礼、吃饭等。二是,头痛的是一些农村的农民们,有的农村农民老思想严重,把土地看的很重,不包给你,在其中有一块不包给你,你就难办下去,既便干下去,他们找你麻烦也多,还有盯子户一样的,你给他涨价吗?其他户住就都要涨,还没有开干,钱就要花了不少,有的农村复杂性,等你干好了,眼红,就想办法找点麻烦来(包括可能没有承包的邻地户有的也来),这也有时候听说有的承包户干二年几年走了,等等。所以,需要地方政府的协调,或集体化合作社形式,或股份制形式,让农民入股,或当地农民散户承包,毕竟乡里乡亲,还是有的乡情在里面,还要乡亲们好、开明、支持。
我们既要看到农业的发展前景,农业是一座财富宝藏和利国利民的产业,需要深挖、创新等,也要预料他的难处、问题和不确实性因素等。
#国家统计局解读1月份CPI和PPI数据# CPI与PPI发生着背离,这个在去年第四季度就已经出现这种现象。本来两者的走势应该是同一方向,本来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变化,而PPI反映着生产环节的价格变化。一般来说应该是先在生产领域价格发生波动,然后顺着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进入到流通消费品领域进行体现。
那么现在这种背离,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出疫情对于经济的负面损害作用。虽然有着春节物价上浮变动的影响。但是从同比角度也就是比去年1月份CPI还是上涨了2.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2%,影响CPI上涨约1.13个百分点。能源价格上涨3%。那么在食品价格上涨中,鲜菜鲜果和水产品价格涨幅比较大。当然猪二哥猪肉价格上涨11.8%,也影响CPI上涨约0.16个百分点。
但是由于疫情的影响。在去年12月份我们的生产规模有所下降,所以导致PPI反向下跌。当然还有去年最后一个季度,石油价格价格下跌的影响。那么现在春节已经过去。疫情也已经结束,未来有可能CPI会上涨回落,PPI会转向正值上升,让我们的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头条热榜
薪水族理财致富36计 书摘:也称通货膨胀风险,指的是物价变动影响证券价格变动的一种风险。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些重要物品(如电、煤、油等)价格的变动,从而影响大部分产品的成本和收益;另一种是那个物价指数的变动。一般来说,在物价指数上涨时,货币贬值,人们会觉得买债券吃亏了,而引起债券价格下降,1988年抢购风时100元面值的国库券以七八十元的价格抛出,就是受此影响。但是,股票却是一种保值手段,因为拥有企业资产的象征,物价上涨时企业资产也会随之增值,因此,物价上涨也常常引起股价上涨。另一方面,物价上涨,特别是煤、电、油的价格上涨,使企业成本增加,这时投资股票也不免会有风险。不过总的来说,物价上涨,债券价格下跌,股市则会兴旺。——《薪水族理财致富36计》
交易的境界
价格变动的时间和空间,有人称之为趋势,我更愿意从事物的本源出发解决问题,舍弃复杂的中间概念。
在原始的市场,价格是不动的,随着交易人数的增加,价格开始发生变动,变动偏离原价多了,又会回归。这是市场行情的本源。
如果是行情开始发生变动,时间能延续多久,可以参考之前的蓄势时间,如果是行情回归,可以参考前期发生变动的时间。
空间的判断也同理,有句话叫横有多长,竖有多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时空的判断是最难的,也是最吸引人的,因为所有人都在猜顶底。
前三季度,剔除通胀因素,我国GDP增长3.2%,那如果不剔除通胀因素呢?
国家统计局公开的信息显示:前三季度完成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870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
在以前,往往都是用“剔除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因素,就是剔除通胀因素”这句描述语。但现在,更加严谨了,采用了“按不变价格计算”。
这是因为:GDP规模和增长率是两种不同的计算维度。我们提到的经济规模有多少,都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而增长率却是按“基准年这个不变价格统计的”。
那问题来了,按不变价格统计的增长率是3%。如果不剔除物价变动因素,按市场价格统计的GD增长率——这个增长率(被称之为“名义增长率”)有多少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需要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开的数据为回答:去年前三季度为819432.3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为870269亿元,扩大了5.08万亿元,名义增长率为6.2%。
6.2%的名义增长率,3%的实际增长率之差,网友们就可以理解成是通胀因素。但这里的通胀,可不是CPI哦,两种不一样哦!
通过费雪看通胀
经济学中有个非常有名的公式,费雪方程式:
MV=PQ (M表示货币总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价格水平,Q表示交易的商品总量)
假设美国是一个封闭的国家,在货币流通V不变的情况下,美国无限量化,M无限上涨;等式右边,P就会无限上涨,疫情加持,Q的商品交易量会受到影响下降,又加速了P上涨,但是现象是美国通胀虽然高,但是并没有高的离谱。
美国是如何控制物价的?美元是全球货币,多出的美元可以拿到国外购买廉价商品,通胀的压力大部分转到了国外。美元霸权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美国持续向全球输出美元的过程;回过头看看费雪方程式,M虽然增加了,但是等式右边Q也增加了,美国就是这样维持着费雪等式,尽力控制国内CPI。现在美国通过控制利率想压低通胀,可能吗?美国的通胀不是利率的问题。
97年亚洲金融海啸,2001年中国加入WTO,进入了改革新时代,一波创汇,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这些储备如何花出去,欧美的高端产品又不卖给咱;2007年我们成立了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投资黑石、摩根士丹利等等,一波投资,收益率也比较可观,但是中国的外汇储备量万亿记,国外哪里有这么大盘子能接住?有句话手里的纸币如果买不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就是废纸,我们这种制造国家,对于美国是吃了老鼻子的亏了。
正当我们砸在手里大量美元,2008年金融危机来了,中国正式成为世界工厂,拯救世界于水火之中,我们又进一步储备了大量货币,这些外币兑换成人民币,必然会引起国内通胀,可以再看看费雪方程式,摆给我们的一个难题,这些增发的货币找不到去处,但是我们要保持CPI不暴涨,于是房地产登上历史舞台,他也不辱使命,继续疯狂暴涨。
全球的房子都有金融属性,有金融属性的商品,都是越涨越买,房子充当蓄水池,同时也是水龙头,带动房地产量价齐升。楼市能一直当蓄水池吗? 显然不行,这也是我们最近提出房主不炒的原因,降低金融风险,居民负债率已经60%以上了。
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当我们不在用我们的廉价商品获取别国的信用货币时,世界的规则一定会发生变化。
变化的是国际形式,不变的是费雪方程式背后的经济原理。
#国内物价会大幅上涨吗?发改委回应# 所有物价的变动,其实都要盯住基础的生产材料和基础的生活材料。那么在分析之后,我们看一看会不会变动。
那么今年粮食的收购价有可能会提升,而粮食就是最基础的生活材料,所有的主食副食肉蛋奶,都是在最基本的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今年的国际原油价格看来会维持在高位,最少在上半年,基本上都是在高位。而原油目前又变成了全球最基础的生产材料。它不仅仅是最终只出产了汽油和柴油,我们生活和生产中大量的产品的原材料,都是原油提炼中的产品。
仅仅讲了粮食和原油,在今年的价格有可能就要比去年更高一些。而我们现在基本上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市场这个无形的手会慢慢的进行作用的。基础资生产和生活资料的价格变动,它会慢慢蔓延到次生的各种生产和生活商品中。所以价格的变动它不是同时变动的,它是有着一个时间传导作用的。
我们相关政府对于基础生活物资的价格保障还是比较给力的。但是对于其他非保障类物资价格,它还是要尊重市场的。现在大家明白了吧?头条热榜
日本政府预测2023年度经济增长率为1.5%
共同社1月23日电 日本政府23日在内阁会议上敲定了2023年度经济预期。预测剔除物价变动影响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1.5%,名义GDP增长率为2.1%。实际GDP金额则将达到558.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9万亿元),若能实现就会创新高。
政府预测经济将持续从新冠疫情打击中缓慢复苏,再加上受到薪金增长的支撑,个人消费预计会比2022年度增长2.2%。设备投资则受到数字化和去碳化领域官民合作的提振,预计大幅增长5.0%。
政府设想消费者物价的上涨率为1.7%。政府推出的减轻电费和燃气费负担措施也会发挥效果,预计增幅将较2022年度预测值(3.0%)有所收窄。
#日本##经济#
中信证券:4月份,受原油和食品价格进一步拉动,CPI年内首次突破2%,明显高于一季度同比增长1.1%的平均水平,但综合考虑目前国内的经济和政策环境,整体物价的变动较难发生大幅度的跃升,预计上半年整体通胀形势将保持稳定,或将控制在3%以内的合理区间。但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输入性通胀压力犹存,部分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屡创数十年新高,溢出效应值得关注;另外,猪肉价格可能上涨、物流成本有所提升、疫后居民消费需求有望复苏等国内因素,可能也将成为推动CPI同比读数上行的原因。工业品价格方面,PPI同比读数进入下行区间,但降幅略缓于预期,因此预计“保供稳价”工作将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