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内容行业的早期从业者,我在试用了一段时间chatgpt之后,我的看法可能更悲观一点。这不是预示网文,或者文字自媒体这么简单的消亡。ai要消灭的是整个内容创作。
实际上,ai的创作能力远谈不上好。比起人的创作来说,及格都达不到。但是这不是这个问题的本质。他的创作的好与坏是不是创作的比人好根本不是ai对内容创作最大的冲击。
ai对创作最大的冲击,实际是ai对你需求的理解能力。他已经可以相当准确的理解,你提出的问题与需求,虽然暂时无法很好的回答,但是你能看出他不折不扣的在针对你的提问或要求在进行创作。而且,他对你连续的要求,上下文,隐喻,重点,隐藏的意思的理解,已经相当到位了。
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嘛?这意味着内容创作的丧钟。
创作的作品如果只是内向的,只是对内的,那就如卡夫卡或者爱手艺大师一样,这些文字都是私密的,只属于作者本人的,他不是作品,而是树洞。没有传播,就不存在创作。而什么东西会被传播?至少在这之前,是作品的公共价值。一步作品探讨或者引起了受众具有共性的感触、需求,才会产生出传播的动机。而从内容行业早期到进入当下,实际技术起到的作用一直以来就在解决一个问题,尽量的读懂受众,然后在冗余的信息中将你喜欢的推荐给你。从报纸,到书店,到广播电视,到病毒传播,到平台推荐,到算法推荐,其实就是通过筛选,让受众更容易且直接的找到自己需要寻找的共性的内容。
但是如果ai读懂你。你为什么需要去寻找作品。ai懂我的要求,懂我的语言,我与ai直接共创内容,只针对我自己的唯一的喜好,我为什么还要在冗余的信息里去寻找共性,并且忍受其他非我所需的冗余的信息占据我的时间。我与ai不断的共创,直接创作我唯一的内容。哪怕这是在别人看来的内容垃圾,但是那也是我个人喜欢的垃圾。这种创作私密,无界限,不受评价,高效,反馈直接。这是任何公共创作无法比你和达到的。没有创作者只为一个受众的任何需求创作。
进入互联网,社交媒体通过圈层打败了传统互联网门户,就是他们先用圈子概念,筛选出了一个群体特征,让圈子内的内容能更加符合你的需求;然后直播出现了,直播是实时与受众互动,你提的要求直播者可以实时的创作你需要的内容,但是这种创作一方面受限于条件,一方面你实际上要与公共的粉丝分享主播的创作;再然后进入到算法推荐,ai通过你看的内容努力去学习你的喜好,然后尝试把你可能喜欢的内容推荐给你。但是这些都没有你直接向ai提要求来的直接。
也有很多朋友会说,定制又不是大家欣赏内容的唯一要求,我们对体验的追求是多元的,ai不可能满足所有的体验需求。但是正如我们明明厌恶没有内容的短视频,却还是不得不面对短视频是当前内容出制作的主流平台一样。ai和受众个体的共创因为它的低成本、高效、高定制化、低限制和实时反馈这么多优点,对比起这种创作,传统的公共创作,无论是UGC还是PGC他们的创作成本都太高昂了——毕竟所谓创作,就是掏你的人生履历——我活一百岁,不会有ai一天的训练信息接触的多。未来更可能诞生出想今天为了让算法读懂自己的视频内容,而建立的短视频套路一样,也会有大量的创作人转而去编写只为了让ai学会的内容。为ai提供素材螺丝钉。
但是,那不是创作的死亡日又是什么。
而且,作为所有内容的基础,读懂了使用者的语言要求,就能通过语言,把这种需求告诉绘图ai,音乐ai,视频ai,动画ai。未来只需要读懂一个人的需求,就能通过融媒体的形式输出内容。这只能说现在的技术达不到,但就以现在有的成果都已经可以做到阶段性的复现了,这一刻也只是时间问题。
ai,真正要打败的不是某个行业,有了ai,真正要打败的是“公共”这两个字。从创作延伸出去,这是我在用chatgpt之前从来没有想过的事。但是用了之后,真的开始思考一件事。ai真的普及了之后,其实人类的公共社会的属性一定就会逐步消解了。我不需要与人联系,也可以受到照顾。
chatGPT的水平确实不高,但是足够让人恐惧。就像火药枪的诞生用了两百年才让长弓从战争中覆灭一样。最开始的应用确实效果很可笑,但是里面蕴含的实际的可能性是能够看到的。
这种可能性最直接的,第一个,就是ai对人自然语句的理解的能力。现在的ai无法给你很好的结果,但是能从这些结果中明确的感觉到,他在理解你的要求,以及这些要求的上下文联系和逻辑关系。甚至是你语句中的重点。ai在学习你的喜好和要求。这比他给我写出什么天花乱坠的文章都更让人恐惧。
这意味着,我和ai在一个私密的,无关乎公共场景的,无限制的,不受评价的环境中,高效的,所见即所得的,即时有反馈的搜索并获得内容——如果我们不承认这是ai创作的话。
这对内容的传播,是致命的。这种迭代是如火绳枪淘汰弓箭用两百年还是算法短视频冲击传统视频内容用5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些趋势一开始,就不会回头了。(糊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