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股说明书,是企业全部信息的浓缩版,是企业资产、业务、逻辑、模式、方法论等的说明书,是同行业互相借鉴的资料,也是竞争对手知己知彼的教材,所以,阅读招股说明书很有意义。
对于一个初创公司,活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做好抄袭,没有足够的资本做创新很难成功,跟随与模仿是最好的路径,企业是轻资产还是重资产、自营还是外包、总成本领先还是差异化运营等,都能在招股书找到,初创跟随要考虑哪些结构性的东西,不用去试错,也不用高价请人设计,先看看同行业上市公司是怎么做的,然后再比较自己的想法、资源、能力、目标等去设计自己的模式。
招股说明书的每一个段落,都是为了能融来钱而写的,所以展现出来的都是能提高估值的精华,企业治理及运营的各个侧面都有详细的描述,招股书之所以很冗长就是因为涉猎的面太宽,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点都要披露,所以其借鉴价值特别高。
研发、供产销、在建工程等,都是投资人关注的点,其运作流程图的披露,对于同类企业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对标上市公司看自己的问题,就能获得可遇不可求的信息。
当下比较流行的数字化工厂概念,在制造业里是新的关键点,现在制造业的上市公司里都能看到这个影子,有的已经成功运转有的作为募投项目建设,物联网技术不是选择性装配,而是标配,这是烧钱的地方,安全与环保的物联网是直达政府监管机构的。
企业的营收、产能、采购、资金,是一体化设计,是建立在技术、业务、财务三个大领域的框架内的,招股说明书里的信息直接拿来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流程的设计,基本要素与逻辑可以直接提炼出来,多元化的思考是自己要做的事。
IPO只做两件事,业绩与合规,展开来就涉及各个面,难度是挺大的,业绩与合规彼此牵制的过程,受到短期利益的约束,做的过程中需要经营班子的定力。
非上市公司原有的理念或认知或习惯,大部分需要剔除重建,这个自我革新的压力,是做成IPO的主要推动力。
同行业的企业上市,后上的比先上的吃亏,证监会与交易所会自动的与前一家做对比,所以创新点的建设很关键。
财务是商业语言,这是共识,不重视财务就是不重视商业这个逻辑也是成立的。在招股书里面,大部头就是财务资料,各种关键指标的使用,每个会计科目的解释,每个会计科目的具体业务等都能看到,平日自己提炼不出来的财务信息,在这里是能看到的,财务人在看招股书的时候,用推土机模式直接平推,不要跳跃,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决心,每读懂一个段落就是自己充实起来的一个标志,例如看各项业务的流程图,每个节点的解释,就是一个升华的过程;看研发项目、资产结构、专利明细、商标明细、政府补贴等都能看到自己公司的努力方向。
上市公司不是高不可攀的,招股书也不神秘,没有做过IPO的可以通过阅读招股书理解保代写招股书的过程,是如何一句话一句话的寻找证据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