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是什么
会计电算化是指采用计算机技术对会计信息处理,会计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及会计软件应用来处理会计事务的编制和审核、储存和报告,以及检测审计等活动的总称。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立足于会计的特点,以电算化为基础,在实施形式上将把会计信息处理、整理、储存、报告相结合,以提高效率。
二是电子化,主要涉及到从技术上改进流程,使会计报表从纸质报表转化为电子报表,会计凭证从纸质凭证转变为电子凭证,内部账簿从纸质账簿变为电子账簿,特别要求企业应用必备账簿电算化,对账簿使用模板方式进行构建,支持电子账簿核算。
三是程序化,即要求企业的会计操作应该按照有相应程序进行操作,明确责任划分,从而节省人力和时间,使会计工作更加规范,个性化服务也得以实现。
四是自动化,是将计算机程序在审计工作中应用,以实现从输入到审计结果一系列连续而自动的工作流程。这意味着计算机的应用将使审计人员不仅省时而且效果更佳,从而提高审计质量。
五是专业化,企业应当建立一套科学的核算制度,同时也需要建立完整的审计程序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总之,会计电算化旨在为会计信息处理,会计数据管理,审计统计及会计软件应用实施更有效更规范的工作,以降低操作投入和提高审计水平,达到“劳少做多”的目的。
会计电算化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会计电算化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技术概念。它是把曾经人工完成的会计任务和运算变为机器自动化实现的一种新型技术。此技术在会计行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改善会计工作的高效性,还可以降低会计成本。
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目的是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改善工作质量,提高会计工作的健康水平。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将会计工作从传统的手工劳动更改为数据处理。因此,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产生了,表明计算机应用在会计科目上的前景。
最初,会计电算化主要包括会计数据加工,计算机辅助记账服务以及财务管理,税务报告等一系列功能。后来,社会的发展更加完善了会计电算化,在会计业务的信息系统中开始应用。会计电算化不仅将会计业务的管理工作自动化,而且将会计信息的传输和查询进行了改造。
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出现,为会计服务的改革和改善提供了革命性的方法,为会计工作者提供了全新的数据处理方法,使会计过程中的活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会计处理工作已经逐渐消失,由此产生新的思维和技术,从而开拓出一条新的会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