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影响弱化,行业需求复苏,结构化需求强化

证券之星财经: 2023年2月7日中材科技(002080)发布公告称华夏基金张俊、华安基金李振兴、鹏华基金刘文昊、大成基金赵蓬、前海开源何泽俊、长信朱辰菲、银华张伯伦、景顺王平川、德邦自营杨啸宇、中银资管孙晗、长江

证券之星财经:

2023年2月7日中材科技(002080)发布公告称华夏基金张俊、华安基金李振兴、鹏华基金刘文昊、大成基金赵蓬、前海开源何泽俊、长信朱辰菲、银华张伯伦、景顺王平川、德邦自营杨啸宇、中银资管孙晗、长江证券范超 张佩 李浩、建信基金马晓晴、国海证券彭琪 景丹阳 王浩宇、中泰证券孙颖 韩宇、人保基金王辉、国寿安保谢夫 李博闻、国信资管王聪颖、建信养老刘洋、银华基金张伯伦、泓德基金于浩成、富国基金赵晨阳于2023年2月6日调研我司。

具体内容如下:

问:隔膜产能新增情况?

答:预计 2023 年新增产能将超过 20亿平米,年底产能将达到 35-40 亿平米。南京基地、内蒙基地、宜宾基地、萍乡基地共将有 20 条左右的产线投产,其中 16条是东芝的新线,部分东芝新线单线规模可达到年产能 1.25 亿平米。同时,我们预计 2025 年底,公司产能将达到 70 亿平米。

问:基膜单位盈利的展望?

答:1月份出货在 1.2 亿平米左右,单平净利较去年继续提升。价格上看,隔膜存在一定压力,对于我们自身来说,通过继续优化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来提升均价是第一目标,预计盈利能力会有进一步的提升。去年整体涂覆膜出货的占比在20%左右,预计今年占比将提升到 30%-40%;海外客户销售占比亦在提升趋势里。同时,考虑产能翻倍及产线运营效率的提升,整体经营质量将会提升。

问:叶片整合的方案如何?

答:去年 4 季度开始启动实施风电叶片整合项目,今年 1月份披露了交易备忘录,今年上半年将会全力推进该项目,风电叶片产业整合是中国建材集团对新材料板块整合的举措,同时也是基于当前风电行业形势的研判,周期底部做整合有利于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整体行业中长期健康稳健发展。未来的管控模式类似于之前隔膜业务,管理和经营层面统一,提升效率,共同把产业做强做优。

问:为什么叶片行业价很难?

答:(1)风电已经发展了 20 多年,“十四五”之前主要是直接的的政策周期影响,随着风电产业链技术不断进步、国产替代和降本,风电在国家可再生能源战略中扮演的作用愈发重要,尤其是进入十四五,基于双碳背景,可再生能源战略高度不断提升,发展空间不断扩大。基于中长期发展前景,产业链各个环节洗牌提升集中度趋势放缓,激烈的竞争环境导致终端招标价格大幅下跌,最终传导到零部件环节;(2)风电叶片属于风电产业链中较早实现国产替代的环节,价格压力体现的尤为明显,风电叶片企业过去两年盈利能力亦受到极大的影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行业产能急速扩张,2022 年我们还是看到了部分小企业退出市场。随着疫情影响弱化,行业需求复苏,结构化需求强化,率先完成结构化转型的具备充分大叶型产能的龙头企业将会充分受益,盈利能力将会逐步恢复。

问:中复连众的基本情况?

答:中复连众是全球领先的风电叶片制造商,具备超 8GW的产能,市场份额位居国内前三。从产能布局来看,中复连众在国内拥有 8家生产基地及 1家德国子公司,与公司基地布局基本互补;从技术及产品结构来看,中复连众近年来一直针对超大型叶片提前布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是目前全球超百米叶片服务客户最多,型号最多的叶片制造商,公司于去年 8 月下线的 123 米风电叶片(适配 16MW 海风机组)亦是创造多个第一。

问:2023 年叶片出货目标?

答:从行业需求来看,2022 年全年招标规模超 90GW,创历史新高,奠定了 2023 年风电装机需求高增长的基础。结合主要客户需求以及自身产能情况,23年出货情况较 22 年会有较好的增长。

问:产品结构情况?产能会供不应求吗?

答:22 年出货平均功率 4.5MW 左右,今年平均功率预计至少提升 20%以上,90米级别叶片占比将大幅提升,受制于模具及产能爬坡情况,行业 90 米级别大叶型供需依然会维持偏紧状态。

问:目前产能规划及市场需求情况?

答:产能方面,根据中国建材集团“十四五”玻纤产业战略目标,公司稳步推进产能扩张,在去年公司玻纤产能 120 万吨左右,预计今年产能会达到 130 万吨,后续随着山西太原基地产能落地,公司在国内产能将稳步提升,同时启动海外基地布局。需求端,今年主要还是国内大循环,细分下游应用领域,风电、汽车等市场会较为突出,将会超过行业平均增速。

问:价格及库存展望?

答:经历了 2021 年市场的供不应求,玻纤行业景气度在2022 年中迅速落,因疫情造成的需求下滑和行业新增产能持续释放的双重影响,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再现,玻纤行业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经过半年多的价格和库存消化,目前整体价格处于市场底部区域,库存从去年最高近 70 天降到年底 45天左右。今年上半年预计随着开工加速以及经济复苏预期提升,玻纤行业去库存将会继续强化,合理的库存有利于价格恢复。

中材科技(002080)主营业务: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减排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以“做强叶片、做优玻纤、做大锂膜”的产业发展思路,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风电叶片、玻璃纤维及制品、锂电池隔膜三大主导产业,同时从事高压复合气瓶、膜材料及其他复合材料制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

中材科技2022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47.01亿元,同比上升0.4%;归母净利润24.18亿元,同比下降8.67%;扣非净利润16.44亿元,同比下降29.22%;其中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47.81亿元,同比下降9.5%;单季度归母净利润5.46亿元,同比下降31.73%;单季度扣非净利润3.96亿元,同比下降54.82%;负债率60.18%,投资收益1.22亿元,财务费用2.29亿元,毛利率27.34%。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3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2家,增持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32.24。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出2.5亿,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净流入1029.28万,融券余额增加。根据近五年财报数据,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中材科技(002080)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良好。财务可能有隐忧,须重点关注的财务指标包括:货币资金/总资产率、有息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利润率。该股好公司指标3.5星,好价格指标3.5星,综合指标3.5星。(指标仅供参考,指标范围:0 ~ 5星,最高5星)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纪要头等座:

中材科技(SZ002080) 更多实时纪要关注:“纪要头等座”

Q:隔膜产能新增情况?

A:预计 2023 年新增产能将超过 20 亿平米,年底产能将 达到 35-40 亿平米。南京基地、内蒙基地、宜宾基地、萍乡基 地共将有 20 条左右的产线投产,其中 16 条是东芝的新线,部 分东芝新线单线规模可达到年产能 1.25 亿平米。同时,我们 预计 2025 年底,公司产能将达到 70 亿平米。

Q:基膜单位盈利的展望?

A:1 月份出货在 1.2 亿平米左右,单平净利较去年继续 提升。价格上看,隔膜存在一定压力,对于我们自身来说,通 过继续优化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来提升均价是第一目标,预计 盈利能力会有进一步的提升。去年整体涂覆膜出货的占比在 20%左右,预计今年占比将提升到 30%-40%;海外客户销售占 比亦在提升趋势里。同时,考虑产能翻倍及产线运营效率的提 升,整体经营质量将会提升。


【叶片】

Q:叶片整合的方案如何?

A:去年 4 季度开始启动实施风电叶片整合项目,今年 1 月份披露了交易备忘录,今年上半年将会全力推进该项目,风 电叶片产业整合是中国建材集团对新材料板块整合的举措,同 时也是基于当前风电行业形势的研判,周期底部做整合有利于 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整体行业中长期健康稳健发 展。未来的管控模式类似于之前隔膜业务,管理和经营层面统 一,提升效率,共同把产业做强做优。

Q:为什么叶片行业提价很难?

A:(1)风电已经发展了 20 多年,“十四五”之前主要是 直接的的政策周期影响,随着风电产业链技术不断进步、国产 替代和降本,风电在国家可再生能源战略中扮演的作用愈发重 要,尤其是进入十四五,基于双碳背景,可再生能源战略高度 不断提升,发展空间不断扩大。基于中长期发展前景,产业链 各个环节洗牌提升集中度趋势放缓,激烈的竞争环境导致终端 招标价格大幅下跌,最终传导到零部件环节;(2)风电叶片属 于风电产业链中较早实现国产替代的环节,价格压力体现的尤 为明显,风电叶片企业过去两年盈利能力亦受到极大的影响,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行业产能急速扩张,2022 年我们还 是看到了部分小企业退出市场。随着疫情影响弱化,行业需求 复苏,结构化需求强化,率先完成结构化转型的具备充分大叶 型产能的龙头企业将会充分受益,盈利能力将会逐步恢复。

Q:中复连众的基本情况?

A:中复连众是全球领先的风电叶片制造商,具备超 8GW 的产能,市场份额位居国内前三。从产能布局来看,中复连众 在国内拥有 8 家生产基地及 1 家德国子公司,与公司基地布局 基本互补;从技术及产品结构来看,中复连众近年来一直针对 超大型叶片提前布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是目 前全球超百米叶片服务客户最多,型号最多的叶片制造商,公 司于去年 8 月下线的 123 米风电叶片(适配 16MW 海风机组) 亦是创造多个第一。

Q:2023 年叶片出货目标?

A:从行业需求来看,2022 年全年招标规模超 90GW,创 历史新高,奠定了 2023 年风电装机需求高增长的基础。结合 主要客户需求以及自身产能情况,23 年出货情况较 22 年会有 较好的增长。

Q:产品结构情况?产能会供不应求吗?

A:22 年出货平均功率 4.5MW 左右,今年平均功率预计 至少提升 20%以上,90 米级别叶片占比将大幅提升,受制于模 具及产能爬坡情况,行业 90 米级别大叶型供需依然会维持偏 紧状态。

【玻纤】

Q:目前产能规划及市场需求情况?

A:产能方面,根据中国建材集团“十四五”玻纤产业战 略目标,公司稳步推进产能扩张,在去年公司玻纤产能 120 万 吨左右,预计今年产能会达到 130 万吨,后续随着山西太原基 地产能落地,公司在国内产能将稳步提升,同时启动海外基地 布局。需求端,今年主要还是国内大循环,细分下游应用领域, 风电、汽车等市场会较为突出,将会超过行业平均增速。

Q:价格及库存展望?

A:经历了 2021 年市场的供不应求,玻纤行业景气度在 2022 年中迅速回落,因疫情造成的需求下滑和行业新增产能 持续释放的双重影响,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再现,玻纤行业出 现阶段性产能过剩。经过半年多的价格和库存消化,目前整体 价格处于市场底部区域,库存从去年最高近 70 天降到年底 45 天左右。今年上半年预计随着开工加速以及经济复苏预期提 升,玻纤行业去库存将会继续强化,合理的库存有利于价格恢 复。

苏烈:

中国建材(03323)提高建材功能性:国务院发布《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到,提高建筑材料质量水平。加快高强度高耐久、可循环利用、绿色环保等新型建材研发与应用,推动钢材、玻璃、陶瓷等传统建材升级换代,提升建材性能和品质。(东财)

远离众星捧月:

转:

2023年2月7日中材科技(002080)发布公告称华夏基金张俊、华安基金李振兴、鹏华基金刘文昊、大成基金赵蓬、前海开源何泽俊、长信朱辰菲、银华张伯伦、景顺王平川、德邦自营杨啸宇、中银资管孙晗、长江证券范超张佩李浩、建信基金马晓晴、国海证券彭琪景丹阳王浩宇、中泰证券(600918)孙颖韩宇、人保基金王辉、国寿安保谢夫李博闻、国信资管王聪颖、建信养老刘洋、银华基金张伯伦、泓德基金于浩成、富国基金赵晨阳于2023年2月6日调研我司。

具体内容如下:

问:隔膜产能新增情况?

答:预计2023年新增产能将超过20亿平米,年底产能将达到35-40亿平米。南京基地、内蒙基地、宜宾基地、萍乡基地共将有20条左右的产线投产,其中16条是东芝的新线,部分东芝新线单线规模可达到年产能1.25亿平米。同时,我们预计2025年底,公司产能将达到70亿平米。

问:基膜单位盈利的展望?

答:1月份出货在1.2亿平米左右,单平净利较去年继续提升。价格上看,隔膜存在一定压力,对于我们自身来说,通过继续优化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来提升均价是第一目标,预计盈利能力会有进一步的提升。去年整体涂覆膜出货的占比在20%左右,预计今年占比将提升到30%-40%;海外客户销售占比亦在提升趋势里。同时,考虑产能翻倍及产线运营效率的提升,整体经营质量将会提升。

问:叶片整合的方案如何?

答:去年4季度开始启动实施风电叶片整合项目,今年1月份披露了交易备忘录,今年上半年将会全力推进该项目,风电叶片产业整合是中国建材集团对新材料板块整合的举措,同时也是基于当前风电行业形势的研判,周期底部做整合有利于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整体行业中长期健康稳健发展。未来的管控模式类似于之前隔膜业务,管理和经营层面统一,提升效率,共同把产业做强做优。

问:为什么叶片行业价很难?

答:(1)风电已经发展了20多年,“十四五”之前主要是直接的的政策周期影响,随着风电产业链技术不断进步、国产替代和降本,风电在国家可再生能源战略中扮演的作用愈发重要,尤其是进入十四五,基于双碳背景,可再生能源战略高度不断提升,发展空间不断扩大。基于中长期发展前景,产业链各个环节洗牌提升集中度趋势放缓,激烈的竞争环境导致终端招标价格大幅下跌,最终传导到零部件环节;(2)风电叶片属于风电产业链中较早实现国产替代的环节,价格压力体现的尤为明显,风电叶片企业过去两年盈利能力亦受到极大的影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行业产能急速扩张,2022年我们还是看到了部分小企业退出市场。随着疫情影响弱化,行业需求复苏,结构化需求强化,率先完成结构化转型的具备充分大叶型产能的龙头企业将会充分受益,盈利能力将会逐步恢复。

问:中复连众的基本情况?

答:中复连众是全球领先的风电叶片制造商,具备超8GW的产能,市场份额位居国内前三。从产能布局来看,中复连众在国内拥有8家生产基地及1家德国子公司,与公司基地布局基本互补;从技术及产品结构来看,中复连众近年来一直针对超大型叶片提前布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是目前全球超百米叶片服务客户最多,型号最多的叶片制造商,公司于去年8月下线的123米风电叶片(适配16MW海风机组)亦是创造多个第一。

问:2023年叶片出货目标?

答:从行业需求来看,2022年全年招标规模超90GW,创历史新高,奠定了2023年风电装机需求高增长的基础。结合主要客户需求以及自身产能情况,23年出货情况较22年会有较好的增长。

问:产品结构情况?产能会供不应求吗?

答:22年出货平均功率4.5MW左右,今年平均功率预计至少提升20%以上,90米级别叶片占比将大幅提升,受制于模具及产能爬坡情况,行业90米级别大叶型供需依然会维持偏紧状态。

问:目前产能规划及市场需求情况?

答:产能方面,根据中国建材集团“十四五”玻纤产业战略目标,公司稳步推进产能扩张,在去年公司玻纤产能120万吨左右,预计今年产能会达到130万吨,后续随着山西太原基地产能落地,公司在国内产能将稳步提升,同时启动海外基地布局。需求端,今年主要还是国内大循环,细分下游应用领域,风电、汽车等市场会较为突出,将会超过行业平均增速。

问:价格及库存展望?

答:经历了2021年市场的供不应求,玻纤行业景气度在2022年中迅速落,因疫情造成的需求下滑和行业新增产能持续释放的双重影响,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再现,玻纤行业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经过半年多的价格和库存消化,目前整体价格处于市场底部区域,库存从去年最高近70天降到年底45天左右。今年上半年预计随着开工加速以及经济复苏预期提升,玻纤行业去库存将会继续强化,合理的库存有利于价格恢复。

中材科技主营业务: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减排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以“做强叶片、做优玻纤、做大锂膜”的产业发展思路,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风电叶片、玻璃纤维及制品、锂电池隔膜三大主导产业,同时从事高压复合气瓶、膜材料及其他复合材料制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

中材科技2022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47.01亿元,同比上升0.4%;归母净利润24.18亿元,同比下降8.67%;扣非净利润16.44亿元,同比下降29.22%;其中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47.81亿元,同比下降9.5%;单季度归母净利润5.46亿元,同比下降31.73%;单季度扣非净利润3.96亿元,同比下降54.82%;负债率60.18%,投资收益1.22亿元,财务费用2.29亿元,毛利率27.34%。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3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2家,增持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32.24。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出2.5亿,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净流入1029.28万,融券余额增加。根据近五年财报数据,估值分析工具显示,中材科技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良好。财务可能有隐忧,须重点关注的财务指标包括:货币资金/总资产率、有息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利润率。该股好公司指标3.5星,好价格指标3.5星,综合指标3.5星。(指标仅供参考,指标范围:0~5星,最高5星)


中国建材(03323):

2月6日,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在集团总部会见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沈洁一行,双方就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深化相互赋能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凯盛科技(600552)董事长彭寿;中国... 网页链接

星河雨田:

这场大地震,名义上虽叫“汶川大地震”,而实际受摧残最大的还是北川县城。凡震后到北川吊唁和参观过的人,无不被那里惨不忍睹的景象所震撼!


震后周兴和与北川大酒店总经理赵兴义在现场合影

整座县城,全部毁于一旦。老城区几乎被垮塌的山体掩埋,新城区几乎已夷为平地。这里,崩塌的山体、淤积的泥石、裂开的地缝、污浊的河水、残留的断壁、破碎的砖瓦、扭曲的钢筋,枯萎的野草、污浊的空气,以及四处寻找失踪者的哭喊,失去亲人的悲泣……那惨烈的场景,叫人黯然泪下,叫人悲痛窒息。

冷雨飘飞,枯蒿摇曳。

整座县城,没有倒塌的只有“北川大酒店”等寥寥几座建筑。这座高楼,孤零零地立在一片狼藉似的废墟之中,在历史的长河中,见证着整个地震发生时的惨况,在凄风苦雨中述说着一段特殊的经历。

2008年5月19日14时,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降下国旗、鸣响汽笛、全国人民为汶川大地震死难者默哀时,他们默哀的地点,背后就是残存的“北川大酒店”。

“北川大酒店”共计8层楼,它在强震中没有倒塌,是因为它3层以上使用了星河公司的“五防轻体隔墙板”。2008年5月30日,当周兴和前往北川踏勘地震现场时,该酒店董事长赵某给他讲叙道:地震发生时,他的酒店也经历了剧烈摇晃,下面2层被完全埋在了地下,上面6层因是 “五防轻体隔墙板”构建,整栋大楼没有倒塌,这不但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也得以完整保留。当时施工还剩下的100平方米的隔墙板,连同残存的“北川大酒店”,而今已成为北川地震博物馆保留陈列的文物。

无独有偶。

地震后的2008年5月30日,周兴和又接到了来自汶川的一封信,写信人是汶川县城“刘一手”火锅店的王经理。这位火锅店的负责人信中向他讲道:地震发生时,全体员工都还在店里上班。由于他们在2006年修建房屋时,采用了星河公司的“五防轻体隔墙板”,发生地震时,房屋同样发生了剧烈摇晃,周围房屋纷纷倒塌,人员大量伤亡,但惟有他的火锅店完好无恙。因而在他店里工作的58名员工全部得以逃离险境,无一人伤亡。


地震后汶川县城“刘一手”火锅店房屋完好无损

灾难发生后,所有员工都感谢他们的经理挽救了他们的生命,其他人也纷纷向他打听为什么能创造这个奇迹,有人甚至传言说他此前曾专门到峨眉山去烧过高香。还有一些记者穷追不舍,不断向他打听他房屋为何不倒的奥秘。王经理在庆幸之余,许多天来激动之情难以平静,于是挥笔给周兴和写下了这封感恩信:

尊敬的周兴和先生:

我首先对您表示崇高的敬意!是您发明的五防轻体建材,救了我和我们全体员工的生命。这种建材经受了8级强震的考验,其抗震性能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千百年来我们都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在我们脚下就是危险的地震断裂带,不知哪天就会再次肆虐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所以我们决定,在灾后重建时,一定再用您的建材建设一座安全的、震不倒的大楼,留给我们的子孙……”

夜色深深,余震频频。

2008年7月8日,星河公司又收到都江堰崇义镇飞桥村6组受灾村民杨某代表灾民写来一封信,信中说:“早在2000年时,省领导就已批示要推广使用‘五防轻体隔墙板’,要是这一科技新成果及时普及推广,让人们都住上这种新型材料建造的住房,那么汶川大地震就不会造成如此巨大的伤亡,国家也不会付出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抗震救灾!”杨某等灾民还迫切希望能得到星河公司的援助,能用“五防轻体隔墙板”恢复他们的住房。

说实话,自地震以来,周兴和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他在灾区目睹的那惨痛的一切,以及他调查的自己产品在地震中的表现,像电影影像一样不断在他眼前闪现。而今,他再接到来自灾区这些信件,更是睡不着了。

他这时的心情,就像几年前要放弃国内市场,转移到海外发展时那样,反复地思考着自己将来的事业到底何去何从?

是啊,当初在国内推广自己的发明专利处处受阻,万般无奈,只好转移到海外发展。未曾想,还真应了老人家那“东方不亮西方亮”的论断。自己在国外事业的发展可以用“如火如荼,方兴未艾”这个词来形容。但,人存在于这个世界,总有自己生存目标的。

周兴和在解决了自己和家人的温饱问题后,赚钱已不是他生存的主要目的了。在经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后,他提笔给领导写了一封信。信中讲道:

“您在灾区那‘多难兴邦’的题字,深深震撼着每一个国人。我是一位中国人,我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我曾立志要在有生之年,致力于我国穷人的住房问题。‘5.12’汶川大地震后,我公司虽接到国外的订单是地震前的3倍之多,但我决定放弃在国外赚钱发展的机会,把工作重点转到国内来,在灾后重建中发挥自己发明专利的作用,能为灾区人民建造一批质优价廉、让人住得稳定安全的房屋。

“通过‘汶川大地震’的实践检验,我发明专利的应用,除能在地震灾区重建时发挥作用外,在国家当前大规模建设安居房、廉租房和新农村建设中,也可得到有效应用,如果在我国广泛推广,将有效地造福于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

“作为一个从苦难中长大的农民的儿子,我与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为报答生我养我的这块土地,报答养育我的父老乡亲,替政府分忧,能逐步解决我国节约资源、环境污染、农民增收、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我愿付出自己的一切……”

是的,周兴和这几年在国外,尽管得到从总统到平民的尊重和青睐,尽管有他施展才华的舞台和驰骋的天地,但在异国月朗星稀不眠的夜晚,在他乡清风送爽醒来的早晨,他魂牵梦绕的依然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父老乡亲啊!

为此,周兴和连续召开了几次公司领导层会议,将他的想法向大家进行沟通。尽管有人对放弃国外市场有不同意见,但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最后所有的人都还是能以大局为重,统一了思想。

为此,星河公司决定,在近3年内投入1亿资金,为50个旅游点的灾民联建农家乐,投资可分这样几种方式:星河公司将农家乐的主体结构全部修好;公司将农家乐修好后,进行全面装修;公司将全套家具、电器配齐;经营农家乐如需资金,公司也可投入。公司不盈利,由村民自己经营,公司分多年收回材料成本即可。

星河公司的“五防轻体隔墙板”在地震中的优异表现,受到中国建材专家和相关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2008年底,中国建筑材料规划研究院总工程师受该院长委托,带领专家组到四川星河建材公司现场考察。专家组经过认真仔细的考察调研后认为,该材料及各种新型装饰建材性能可靠,隔音效果好,工艺制作简便,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道德经》五千言阐述的“柔弱胜刚强”之理,在周兴和研制的“五防建材”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本来只能用来焚烧的秸秆,经过技术处理,转眼间变成防火、防水、防震、防裂纹、防老化建房的主要材料。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那些依然屹立的酒店、民居正化为一个个感叹号,成为周兴和事业努力成果的历史见证……

《五防轻体隔墙板抗震名不虚传》的长篇通讯导语中这样写道。

汶川的晨风。北川的暮雨。青川的荒郊。彭州的野岭。当余震稍缓,周兴和毅然放弃了国外大部分市场,又与他的员工们马不停蹄地在地震灾区奔忙起来。


风财讯:

来源: 风财讯

国资委印发《关于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进行了调整优化。

《通知》明确,中国宝武、国投、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和中国建材5家企业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此外,航空工业集团、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国机集团、中铝集团、中国远洋海运、中粮集团、中国五矿、通用技术集团、中交集团、保利集团和中广核等12家企业继续深化试点。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表示,探索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是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事关整个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的改革。新改组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介于国资监管机构与实体企业之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避免了国资监管机构直接干预国有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

在这种模式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成为一个“隔离层”,更有利于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模式。业界学者称此举初步创设了国资监管体制的“三层架构”,即“国资监管机构—国有资本运作平台—国有企业”。

吴刚梁表示,鉴于大多数中央企业尚不具备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条件,因此需要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模式,这是一种改革成本更小、更加稳妥的做法。相对而言,19家试点企业的治理机制比较完善、资本运作能力较强。经过8年的试点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改革下一步怎么走?吴刚梁分析,从试点情况看,试点企业的经营业绩超出中央企业的平均水平,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发挥了表率作用,尤其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等方面成绩突出。但是,部分试点企业在功能定位、布局结构调整、资本投资运营、管控模式优化等方面还比较欠缺,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当前一些试点企业,从集团公司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之后,运行模式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所谓试点工作只是简单地翻牌,没有充分发挥国有资本运作平台的作用,出现定位上的偏差。”吴刚梁说,还有一些试点企业,业务领域过于宽泛,重组并购也没有实现有效融合,资产规模庞大,但竞争力不强。还有些企业过多地从事金融、地产等“赚快钱”业务。

对此,吴刚梁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明确功能定位,二是优化资本布局与结构调整,三是提高资本投资运营能力,四是优化管理方式。

吴刚梁表示,试点企业要加快内部业务整合,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把资源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作为专业化、市场化的资本运作平台,要推动生产经营事项下沉、资本投资运营功能上移。要丰富资本运营手段与工具,运用基金管理、资产收购、股权投资、专业化重组、IPO等方式,将更多的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提高国有资产的证券化率,促进国有资本在流动中提升价值。(来源:第一财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597489/
1
上一篇临渭检察:齐东旭离世
下一篇 股票交易价格是如何确定的(股票买卖价格如何确定)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