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家卖的硫酸氢信立泰(sz300003)

小樹先生96: 信立泰(SZ002294) 2018年首次布局信立泰买入第一笔建仓仓位,之后受到对集采认知不足而一路下跌导致建仓仓位浮亏,期间乐普医疗(SZ300003)作为心血管标的同步进入我的视野,同期两只股票都进行从行业面

小樹先生96:

信立泰(SZ002294)

2018年首次布局信立泰买入第一笔建仓仓位,之后受到对集采认知不足而一路下跌导致建仓仓位浮亏,期间乐普医疗(SZ300003)作为心血管标的同步进入我的视野,同期两只股票都进行从行业面、公司财务细节等进行了深入比较,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布局信立泰。其原因也很简单, 投资的根本还是实实在在的财务状态。因为我以当时我的财务知识储备已经看出了乐普医疗身上让我感到隐患的东西,这些点在我跟踪康美药业、康得新等股票的时候的感觉一模一样,事实是这些票最终都爆了地雷, 其中康得新在我买入10万元建仓后不久发现财务层面的不对劲,也及时抛出。仅仅两个月后 康得新就上演了跳水行情,虽然这对我没造成任何伤害,但是从买到暴雷股的原因去分析,当时没有太看重财务基本面的扎实度,导致买到了地雷, 从那之后我要布局之前,即使行业产业再看好,我也要对 标的企业进行财务层面全面的体检。不容许有一点大的瑕疵!

在开始布局信立泰之后,我自然也同步跟踪乐普医疗有两年, 再国家集采开始之后, 神奇的一幕让我叹为观止,各家医药企业上到恒瑞,下到德展健康,全是盈利能力大跳水,唯独乐普集采那两年仍然30%以上速度增长, 神奇,真的是太神奇,难道蒲忠杰老板有何经营神力?好了,那两年也写了很多关于乐普和信立泰的文章,自然招来了乐普粉的狂喷,说我没研究透乐普,说我买了信立泰就一直黑乐普,反正说什么的都有, 我想着也就是个投资就不再写乐普的黑点吧。2021年来到了器械集采的周期,我想着这心脏支架也是乐普医疗一大头营收,这下总该业绩变差了吧, 结果当年还是能高速增长,也就2022年终于业绩回退了(我想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再说30%以上高速增长了吧,不然我真的要佩服了)。但是这就到头了么? 我想没有!从历来我体会到、 接触到的暴雷股,第一大核心问题就是高商誉,康美 康得新 乐视皆如此,为什么高商誉公司还能受到10几万股民的拥戴,我真的理解不了,基金 机构的钱去投资这样的企业也就罢了, 如果你仅仅是一个个人投资者,还去赌定这样的股票能让你赚大钱,实现人生财富巅峰,那我也只能祝您好运, 因为这样的运气即便他是真的,我的格局里也时刻提醒我不要去赚这样的财富。

好了, 写在信立泰市值首次超越乐普医疗这一天,记录这一天不是为了贬低另一方,而是时刻提醒自己:拥抱好企业,跟随好的企业一同成长!

【乐普医疗3条很神奇的时间轴】

1、仿制药集采之后, 各家仿制药企上到恒瑞这样的龙头都出现盈利减退,只有乐普医疗能超能力一般的继续高速增长,他家卖的硫酸氢氯吡格雷是"全宇宙盈利能力最强的仿制药";

2、心脏支架集采后,其他支架企业都受伤,唯独乐普医疗继续高速增长, 他家卖的支架“是全宇宙盈利能力最强的心脏支架”;

3、既然这3年来年年在高速增长,那怎么分红年年和信立泰对比(信立泰即便最最困难的时候,也仅仅只有一年没分红),之后就仍然是在不影响企业发展的前提下回归高分红周期。而一个年30%高速增长,净利润动辄10几亿的大企业,居然还要年年这里融资,那里借钱,一会定向增发,一会可转债,甚至都跑到国外整钱去了,而年年分红给股东们的少得可怜, 美其名曰,我要创新发展布局新东西,可是4年下来了新东西在哪里呢? 改变中国医疗品质的产品是什么呢?

投资本就是明白人赚钱, 糊涂人继续糊涂,最终被割了韭菜也都是自己的选择, 懂得认命也就行了!

中文传媒(SH600373):

中文传媒:中文传媒关于控股股东变更经营范围、住所并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的公告 网页链接

青山绿水1111:

中文传媒(SH600373) 如此稳健!

做个IT价投人:

一、前言

东方明珠,这家公司第一次跟踪。(朋友推荐)

一看到这个名字就让人想起上海的东方明珠塔。去上海的外地观光客都会去看一看,这一块旅游业务,恰好属于公司线下文化旅游板块。

东方明珠是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SMG)旗下统一的产业平台和资本平台。

2022年受累于疫情搅扰,公司2022年整体的业绩欠佳。

二、财务分析

公司发布了2022年的业绩快报。

2022年归母净利是1.27亿-1.9亿元,扣非净利是-1.74 To -1.16亿元。

2022年四季度单季度归母净利是-1.82 To -1.19亿,扣非净利是 -2.99亿 To -2.41亿。

2021年四季度单季度同期归母净利是8.59亿,扣非净利是-3.34亿。

相比去年四季度,归母净利出现大幅的下滑。

相比去年四季度,归母净利出现了大幅的下滑。上海2022年整体受到疫情管控影响巨大。2021年公司对于子公司东方龙新媒体50%处置,丧失控股权,这一笔转让费用计入非经常性损益中。

图1 公司年度情况

从年度角度来看,公司多年的营收一直处于下滑状态。相比较之下,剔除2021和2019年较差的年份,公司整体的扣非净利增速已经停滞

图2三季度营收数据

疫情三年,公司营收情况也发生了些变化,原先三季度也算是好一个销售旺季(暑假档),相比2019年,这个季度的营收和净利还是缩小了不少。

图3、(货币资金+金融性资产)与营收对比图

公司账面上有大量的货币资金和金融性资产,而这些金额远超公司的营收。截至2023年2月6日市值来算,三季度的货币资金+金融性资产与市值比是0.71。一看到这个对比,我就想到另外两家烟蒂型公司-中南传媒和中文传媒

公司一直存在少量的长期借款,2022Q3增加了9亿短期借款。我想以公司当前的现金流,不存在任何债务问题,这种借款更像是银行求着公司借款。

公司的应收款情况,基本稳定,长期处于20亿上下波动,绝大多数的应收款都是一年内,应收款的情况还算是良好。

2021年开始公司按照行业分类,2021Q4 线上业务占比71.95,线下是27.4%。2022年变成80.26%,19.48%。这个变化主要是疫情管控搅扰。

2022年Q2,线下业务出现了亏损,毛利率为-6.95%,而2021Q4线下业务毛利率为18.21%。


三、总结

1、2023年应该不会再有2022年那种疫情搅扰的问题。

2、春节旅游比较的火爆,利好东方明珠的线下业务(文化和旅游)。

3、考虑到公司有着充沛的现金流,还有稳定的分红,公司还是值得长期关注。当然,从营收情况来看,公司业务增长来到瓶颈期,我想我更多把他定义成烟蒂型的公司。考虑到最近传媒行业板块的业绩复苏,今年上半年应该还是有不错的机会。(从底部已经涨过一段,不要追高)

#东方明珠##雪球星计划#

用户2186749812:

回复@灵云611: 信立泰的大小韭菜们和沃森生物有点像,沃森当初是MRNA碰瓷复星医药,现在沃森的韭菜们被沃森折磨的屁都很少放了现在信立泰的韭菜攻击嘲讽乐普处于的阶段跟沃森当初刚公告做MRNA疫苗众沃森大小韭菜攻击嘲讽复星的阶段差不多,股价涨涨跌跌,医药企业最终看的是长远发展,不是吹预期,吹管线,等信立泰吹的泡破裂的时候,我会来慰问你们的信立泰(SZ002294)//@灵云611:回复@小樹先生96:乐普医疗(SZ300003)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或一群装睡的人,这句话是送给信立泰的几个大V和其追随者的。既然你们一次又一次的出来黑乐普,且理由无非就是那么几个烂掉牙的老问题,那么我就权当你们并非是对竞争对手的故意诋毁,而是确实不懂。既然如此,我就废话来解释一下你们细数的所谓的这些罪状。

1、三高问题和不断融资问题:该大V的怀疑理由,其实和其他怀疑乐普的人都是同样的理由,首先是存贷双高,其次是为何乐普现金流看似那么好却总是在融资。首先,存贷双高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存贷双高?不是存款和融资金额都高就是作假。举个例子,一个公司下面几十个子公司,各子公司对财务资金独立管理,而集团只在最高层面做战略业务方向的统筹规划,但资金不做归集,有点类似于伯克希尔对下属子公司的管理模式(对不起伯克希尔,乐普确实不配和你比较)。你看到存贷双高,那是合并报表,而在各子公司分报表里,却是一部分公司存款多、贷款少而另一部分公司存款少、贷款多的结构。这些原因在当年的问询函答复中写得十分清晰,各子公司的货币资金明细也列得细得不能再细了,而且我并不是在看到这个回复函后才这么解释的,我是在此之前就已经先行研究了乐普的架构且当时,回复函只是去验证我的研究是正确的。另外就是财务费用高的问题,回复函也解释的再清楚不过了,有息财务综合费用乐普仅有5%左右,这个利率水平高吗?做过多年企业融资的我告诉你,不高,甚至还很低。而存款利率平均2点多左右,低吗?我也告诉你不低。因为这些钱不是为了存款不是为了理财,是为了周转和投资。那么再说说乐普为何总是在融资。前几年,乐普为了快速发展,采取了并购和收购模式,因此尽管经营现金流较好,但投资现金流却一直是大幅流出的状态。那么很多人说他的钱都到哪儿去了?没错,买资产了,而且这些资产的质量确实还不错,除了小部分不理想外,其他的都获得了很高的收益,甚至出来了两三家上市公司。而因为收购,所以当年乐普的有息负债率是比较高的,这两年因为疫情风险,乐普提前调整了财务架构,偿还了很多有息负债,转而用股权作为代价换取以防万一的过冬资金。在资金的未雨绸缪上,由于我是做投融资管理的,乐普还真是我见过的很保守很有前瞻性的企业,一下子把财务风险降到了很低,但却还是落下了经常被质疑为什么总没钱,为什么在股权低位损害股东利益融资的话柄。然而,乐普的财务结构是实实在在变得更健康的,而股权融资的利弊,想必老蒲一家作为乐普最大的持股人,自己“贱卖”股权的损失才是最多的,他也早已权衡。
然后再说你们频繁提到的和康得新、康美的相似性,其实这个所谓的相似性,可能你们真正能找出事实依据的也只有上述所谓的存贷双高了吧?然而,你们有没有研究过康美和康得新的财务情况?在我看来,这两家公司是非常好的造假案例。康美和康得新,首先,是存贷金额与营收规模的比例过高,其次,经营性现金流明显与利润存在不匹配的现象,再次,企业架构并非平台型企业,子公司数量不多,更不存在所谓的子公司资金分离管理的问题,再再次,财务费用过高和利息水平过低上也可见一斑(具体数据忘了,但是远比正常数据夸张很多,例如存款收益我记得才0点几而贷款利率高达8%以上),最后产品经营特性和市场占有率调查上也可以看出端倪。总之,康美和康得新我是研究过的,而乐普和他们完全不同。当然你们只因为存贷双高的原因排除一家企业是完全可以的,但建议仅仅就此一条理由就行了,别牵扯出来更多的说法,因为不懂最好就别瞎说不然显得无知。
2、商誉问题:关于商誉,你依然可以因为商誉高就排除掉一家企业,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毕竟确实有爆雷的风险。然而,我发现大多数人对商誉的理解完全不合格,一棒子打死。商誉是啥?商誉的英文是willing,号称美好的愿望。即收购资产的价格超出其公允价值的部分。如果收购的资产不是上市公司,没有市场公允价值,那么它只能是净资产。如果你告诉我你去收购一家公司可以以1倍的pb去收购,那我劝你这样的企业你最好不要去收购。乐普产生商誉的标的资产中,大多数质量是好的,有少数是不咋地的,不咋地的均减值了。商誉啥时候才应该减值?在预计其未来收益折现或价值或能够处理掉的预计价格均无法再达到其净资产+商誉的时候,就该减值了。然而你如果仔细研究过乐普的这些子公司,就会发现这样的标的并不多。关于商誉,你们可以去看看巴菲特的理解。有很多公司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可能商誉以后就再也不可能减值了,例如你说现在的格力,看似像是强弩之末,但它的价值能够减值变为十年二十年前的那个格力吗?永远不可能。除非像教培行业一样完犊子了,不值任何价了,那当然就还有减值的可能。所以商誉高也要看资产质量如何,对于高质量的标的,商誉减值的风险很低。当然还有一个误区,就是看到有人说例如一个资产是10亿收购的,但是几年期间它已经赚到20亿了,那么商誉就不可能减值了,这是不对的(例如说中文传媒的游戏子公司)。之前它赚过多少钱,不影响它以后的价值,也和商誉减不减值无关,关键在于它以后最次最次还能剩下多少价值,能不能高于净资产+商誉。
3、最后是关于所谓的3条神奇的时间轴:前2个时间轴其实都是一回事,我觉得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云跟踪”。所谓的云跟踪,就是看似跟踪了,却根本连这几年企业实际的发展情况、业务情况都不了解,仅从表面的财务数据来看。况且我觉得可能你们连财务数据也没有深入研究。乐普前几年的高增长,有一部分是因为受到了非经常损益的影响,当时君实生物等投资标的开始凸显价值,公允价值变动给乐普的业绩带来了一定加成。虽然这也是投资能力的一种展现,但我个人建议估值时确实应当把这部分适当刨除。常规业务上乐普前几年并不是线性高增长的。而后续的医药集采也好、器械集采也好,当然也给乐普带来了负面影响。但是为什么业绩却没有下滑呢?首先,是因为刚才提到的君实上市带来的非经收益弥补了一部分,其次,是因为乐普是个平台型企业,尽管药品集采了,但器械放量了,尽管传统支架又集采了,但药可切创新器械又放量了,尽管疫情导致常规业务受影响了,但疫情相关的板块让诊断放量了。这可就尴尬了,乐普似乎是只打不死的小强,这里受影响,那里却开了花。你断我一条胳膊,我还有其他九条腿。你们根本不了解这些情况,就一味地号称别家都受影响,就你家没受影响,你就是作假,这我能怎么解释?你去单独看看集采对药品版块儿有没有影响,传统支架的销量有没有断崖?都有啊。但是我其他业务给补回去了,你能奈我何?你当乐普是信立泰?当年光靠氯吡格雷和收购的支架两大单一业务支撑?况且信立泰的氯吡格雷是丢标,支架更是好不到哪儿去,这种情况下你不断崖谁断崖?但你非得说你断崖了别人就也得断崖,那我只能笑笑不说话。
事实上,这两年疫情,乐普的常规业务也确实受到了影响,创新器械的放量也受到了影响,如果不是抗原等抗疫产品的放量,传统业务的增长根本不理想,只有创新产品的放量还不错,但其基数低啊,所以并没有什么卵用。具体的数据和分析我之前也发过,不再赘述。我提这些的意思只是为了证明,谁说集采对乐普没影响?谁说疫情对乐普没影响?别光看见点就不看见面。还是那句话,到底好好跟踪过了解过没有?没有的话你可以质疑,但是别瞎说。
最后自打巴掌,说说乐普的缺点:1、管理层有些盲目自信和乐观,尽管曾经吹的牛b很多都实现了,但确实也有没实现的,例如薛定谔的神tm胰岛素。2、自从资本市场因集采弃乐普而不顾,各种诟病各种扣帽子,疫情赚的钱说是假钱,负债率高风险大转换成股权融资说是损害股东权益,总之种种诟病,让乐普的管理层可能是无语了,直接引进了新董秘,光对机构投资者,散户干脆就无视了,反正韭菜也不明白也不相信我们,你们爱咋咋地。现在信息也不交流了也不多披露了,光机构投资者知道,虽然我认为机构投资者也没有得到太多的信息照顾。3、投资诟病,老蒲确实是太爱投资了,现在不投大的了,改投小的。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能是因为这两口子确实对自己的投资能力比较自信,毕竟这是历史证明过的(老蒲媳妇儿的投资能力参考普华和顺的投资成果)。但趁着现在有钱,去布局一些可能未来会开花结果的初创企业,确实个人感觉还是受到了集采和疫情的冲击,做一些对冲,至于是冲动还是有前瞻性,只能以后慢慢看。4、财务上的报喜不报忧和不透明。事实上,乐普曾经的财报是我看过的披露非常清晰的财报了,但由于这两年集采影响,以及市场对其的评价和反应,另外考虑到一些创新产品业务的敏感性(主要是不能让yb局觉得它还是那么赚钱),导致乐普开始在财报里不再披露一些细的细分产品数据了。我觉得这里也存在一些“报复”行为,反正我之前披露那么清楚你们也质疑,说这说那,那我干脆爱谁谁了,我也不披露了。说句题外话,以前恒瑞的财报里连研发管线都不具体披露。披露不详细,再加上对资本市场的不满和想要改变局面,财报里也开始有一些报喜不报忧或玩儿文字游戏的现象了。所以看似有些业务都是增长的,但是其实不增长甚至是倒退的你就看不出来,你只有非常清楚其业务情况,才能自己推算出来。这对机构来说也是很不爽的,我tm还得自己算。事实上21年半年报就有大量的机构都推算错了,原因就出在所谓的同口径这个词上。导致绝大多数人以为乐普的常规业务终于开始nb了,但其实没有很nb,只是确实从坑里爬出来了。但爬出来且已经开始往上爬了和刚刚爬出来是截然不同的,估值也是不同的。当时我分析出来了乐普关于抗原的数据,以及同口径的基数计算方法,发现乐普并没有市场上认为得那么强大,但这是在完全无视新冠假钱的基础上说的,可是新冠业务为什么是加钱?你可以给低估值,但它确实不是假钱。为何乐普抓住了机会,别的没抓住?同一件事自有两种说法,你认为它是偶然,而我却觉得无论是君实也好、圣诺也好、新冠收入也好,都是一种能力的必然体现。

中文传媒(SH600373):

同花顺(300033)数据显示,2023年2月6日,中文传媒(600373)获外资买入32.21万股,占流通盘0.02%。截至目前,陆股通持有中文传媒1.13亿股,占流通股8.37%,累计持股成本10.73元,持股亏损8.41%。 中文传媒最近5个交易日上涨3.04%,... 网页链接

中文传媒(SH600373):

同花顺(300033)数据中心显示,中文传媒(600373)2月6日获融资买入442.59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2.45%,当前融资余额3.49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62%,低于历史10%分位水平,处于低位。 融资走势表 日期融资变动融资余额2月6日-664.26万3.49... 网页链接

灵云611:

乐普医疗(SZ300003)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或一群装睡的人,这句话是送给信立泰的几个大V和其追随者的。既然你们一次又一次的出来黑乐普,且理由无非就是那么几个烂掉牙的老问题,那么我就权当你们并非是对竞争对手的故意诋毁,而是确实不懂。既然如此,我就废话来解释一下你们细数的所谓的这些罪状。

1、三高问题和不断融资问题:该大V的怀疑理由,其实和其他怀疑乐普的人都是同样的理由,首先是存贷双高,其次是为何乐普现金流看似那么好却总是在融资。首先,存贷双高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存贷双高?不是存款和融资金额都高就是作假。举个例子,一个公司下面几十个子公司,各子公司对财务资金独立管理,而集团只在最高层面做战略业务方向的统筹规划,但资金不做归集,有点类似于伯克希尔对下属子公司的管理模式(对不起伯克希尔,乐普确实不配和你比较)。你看到存贷双高,那是合并报表,而在各子公司分报表里,却是一部分公司存款多、贷款少而另一部分公司存款少、贷款多的结构。这些原因在当年的问询函答复中写得十分清晰,各子公司的货币资金明细也列得细得不能再细了,而且我并不是在看到这个回复函后才这么解释的,我是在此之前就已经先行研究了乐普的架构且当时,回复函只是去验证我的研究是正确的。另外就是财务费用高的问题,回复函也解释的再清楚不过了,有息财务综合费用乐普仅有5%左右,这个利率水平高吗?做过多年企业融资的我告诉你,不高,甚至还很低。而存款利率平均2点多左右,低吗?我也告诉你不低。因为这些钱不是为了存款不是为了理财,是为了周转和投资。那么再说说乐普为何总是在融资。前几年,乐普为了快速发展,采取了并购和收购模式,因此尽管经营现金流较好,但投资现金流却一直是大幅流出的状态。那么很多人说他的钱都到哪儿去了?没错,买资产了,而且这些资产的质量确实还不错,除了小部分不理想外,其他的都获得了很高的收益,甚至出来了两三家上市公司。而因为收购,所以当年乐普的有息负债率是比较高的,这两年因为疫情风险,乐普提前调整了财务架构,偿还了很多有息负债,转而用股权作为代价换取以防万一的过冬资金。在资金的未雨绸缪上,由于我是做投融资管理的,乐普还真是我见过的很保守很有前瞻性的企业,一下子把财务风险降到了很低,但却还是落下了经常被质疑为什么总没钱,为什么在股权低位损害股东利益融资的话柄。然而,乐普的财务结构是实实在在变得更健康的,而股权融资的利弊,想必老蒲一家作为乐普最大的持股人,自己“贱卖”股权的损失才是最多的,他也早已权衡。
然后再说你们频繁提到的和康得新、康美的相似性,其实这个所谓的相似性,可能你们真正能找出事实依据的也只有上述所谓的存贷双高了吧?然而,你们有没有研究过康美和康得新的财务情况?在我看来,这两家公司是非常好的造假案例。康美和康得新,首先,是存贷金额与营收规模的比例过高,其次,经营性现金流明显与利润存在不匹配的现象,再次,企业架构并非平台型企业,子公司数量不多,更不存在所谓的子公司资金分离管理的问题,再再次,财务费用过高和利息水平过低上也可见一斑(具体数据忘了,但是远比正常数据夸张很多,例如存款收益我记得才0点几而贷款利率高达8%以上),最后产品经营特性和市场占有率调查上也可以看出端倪。总之,康美和康得新我是研究过的,而乐普和他们完全不同。当然你们只因为存贷双高的原因排除一家企业是完全可以的,但建议仅仅就此一条理由就行了,别牵扯出来更多的说法,因为不懂最好就别瞎说不然显得无知。
2、商誉问题:关于商誉,你依然可以因为商誉高就排除掉一家企业,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毕竟确实有爆雷的风险。然而,我发现大多数人对商誉的理解完全不合格,一棒子打死。商誉是啥?商誉的英文是willing,号称美好的愿望。即收购资产的价格超出其公允价值的部分。如果收购的资产不是上市公司,没有市场公允价值,那么它只能是净资产。如果你告诉我你去收购一家公司可以以1倍的pb去收购,那我劝你这样的企业你最好不要去收购。乐普产生商誉的标的资产中,大多数质量是好的,有少数是不咋地的,不咋地的均减值了。商誉啥时候才应该减值?在预计其未来收益折现或价值或能够处理掉的预计价格均无法再达到其净资产+商誉的时候,就该减值了。然而你如果仔细研究过乐普的这些子公司,就会发现这样的标的并不多。关于商誉,你们可以去看看巴菲特的理解。有很多公司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可能商誉以后就再也不可能减值了,例如你说现在的格力,看似像是强弩之末,但它的价值能够减值变为十年二十年前的那个格力吗?永远不可能。除非像教培行业一样完犊子了,不值任何价了,那当然就还有减值的可能。所以商誉高也要看资产质量如何,对于高质量的标的,商誉减值的风险很低。当然还有一个误区,就是看到有人说例如一个资产是10亿收购的,但是几年期间它已经赚到20亿了,那么商誉就不可能减值了,这是不对的(例如说中文传媒的游戏子公司)。之前它赚过多少钱,不影响它以后的价值,也和商誉减不减值无关,关键在于它以后最次最次还能剩下多少价值,能不能高于净资产+商誉。
3、最后是关于所谓的3条神奇的时间轴:前2个时间轴其实都是一回事,我觉得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云跟踪”。所谓的云跟踪,就是看似跟踪了,却根本连这几年企业实际的发展情况、业务情况都不了解,仅从表面的财务数据来看。况且我觉得可能你们连财务数据也没有深入研究。乐普前几年的高增长,有一部分是因为受到了非经常损益的影响,当时君实生物等投资标的开始凸显价值,公允价值变动给乐普的业绩带来了一定加成。虽然这也是投资能力的一种展现,但我个人建议估值时确实应当把这部分适当刨除。常规业务上乐普前几年并不是线性高增长的。而后续的医药集采也好、器械集采也好,当然也给乐普带来了负面影响。但是为什么业绩却没有下滑呢?首先,是因为刚才提到的君实上市带来的非经收益弥补了一部分,其次,是因为乐普是个平台型企业,尽管药品集采了,但器械放量了,尽管传统支架又集采了,但药可切创新器械又放量了,尽管疫情导致常规业务受影响了,但疫情相关的板块让诊断放量了。这可就尴尬了,乐普似乎是只打不死的小强,这里受影响,那里却开了花。你断我一条胳膊,我还有其他九条腿。你们根本不了解这些情况,就一味地号称别家都受影响,就你家没受影响,你就是作假,这我能怎么解释?你去单独看看集采对药品版块儿有没有影响,传统支架的销量有没有断崖?都有啊。但是我其他业务给补回去了,你能奈我何?你当乐普是信立泰?当年光靠氯吡格雷和收购的支架两大单一业务支撑?况且信立泰的氯吡格雷是丢标,支架更是好不到哪儿去,这种情况下你不断崖谁断崖?但你非得说你断崖了别人就也得断崖,那我只能笑笑不说话。
事实上,这两年疫情,乐普的常规业务也确实受到了影响,创新器械的放量也受到了影响,如果不是抗原等抗疫产品的放量,传统业务的增长根本不理想,只有创新产品的放量还不错,但其基数低啊,所以并没有什么卵用。具体的数据和分析我之前也发过,不再赘述。我提这些的意思只是为了证明,谁说集采对乐普没影响?谁说疫情对乐普没影响?别光看见点就不看见面。还是那句话,到底好好跟踪过了解过没有?没有的话你可以质疑,但是别瞎说。
最后自打巴掌,说说乐普的缺点:1、管理层有些盲目自信和乐观,尽管曾经吹的牛b很多都实现了,但确实也有没实现的,例如薛定谔的神tm胰岛素。2、自从资本市场因集采弃乐普而不顾,各种诟病各种扣帽子,疫情赚的钱说是假钱,负债率高风险大转换成股权融资说是损害股东权益,总之种种诟病,让乐普的管理层可能是无语了,直接引进了新董秘,光对机构投资者,散户干脆就无视了,反正韭菜也不明白也不相信我们,你们爱咋咋地。现在信息也不交流了也不多披露了,光机构投资者知道,虽然我认为机构投资者也没有得到太多的信息照顾。3、投资诟病,老蒲确实是太爱投资了,现在不投大的了,改投小的。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能是因为这两口子确实对自己的投资能力比较自信,毕竟这是历史证明过的(老蒲媳妇儿的投资能力参考普华和顺的投资成果)。但趁着现在有钱,去布局一些可能未来会开花结果的初创企业,确实个人感觉还是受到了集采和疫情的冲击,做一些对冲,至于是冲动还是有前瞻性,只能以后慢慢看。4、财务上的报喜不报忧和不透明。事实上,乐普曾经的财报是我看过的披露非常清晰的财报了,但由于这两年集采影响,以及市场对其的评价和反应,另外考虑到一些创新产品业务的敏感性(主要是不能让yb局觉得它还是那么赚钱),导致乐普开始在财报里不再披露一些细的细分产品数据了。我觉得这里也存在一些“报复”行为,反正我之前披露那么清楚你们也质疑,说这说那,那我干脆爱谁谁了,我也不披露了。说句题外话,以前恒瑞的财报里连研发管线都不具体披露。披露不详细,再加上对资本市场的不满和想要改变局面,财报里也开始有一些报喜不报忧或玩儿文字游戏的现象了。所以看似有些业务都是增长的,但是其实不增长甚至是倒退的你就看不出来,你只有非常清楚其业务情况,才能自己推算出来。这对机构来说也是很不爽的,我tm还得自己算。事实上21年半年报就有大量的机构都推算错了,原因就出在所谓的同口径这个词上。导致绝大多数人以为乐普的常规业务终于开始nb了,但其实没有很nb,只是确实从坑里爬出来了。但爬出来且已经开始往上爬了和刚刚爬出来是截然不同的,估值也是不同的。当时我分析出来了乐普关于抗原的数据,以及同口径的基数计算方法,发现乐普并没有市场上认为得那么强大,但这是在完全无视新冠假钱的基础上说的,可是新冠业务为什么是加钱?你可以给低估值,但它确实不是假钱。为何乐普抓住了机会,别的没抓住?同一件事自有两种说法,你认为它是偶然,而我却觉得无论是君实也好、圣诺也好、新冠收入也好,都是一种能力的必然体现。

娜姐2022:

//@灵云611: 乐普医疗(SZ300003)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或一群装睡的人,这句话是送给信立泰的几个大V和其追随者的。既然你们一次又一次的出来黑乐普,且理由无非就是那么几个烂掉牙的老问题,那么我就权当你们并非是对竞争对手的故意诋毁,而是确实不懂。既然如此,我就废话来解释一下你们细数的所谓的这些罪状。

1、三高问题和不断融资问题:该大V的怀疑理由,其实和其他怀疑乐普的人都是同样的理由,首先是存贷双高,其次是为何乐普现金流看似那么好却总是在融资。首先,存贷双高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存贷双高?不是存款和融资金额都高就是作假。举个例子,一个公司下面几十个子公司,各子公司对财务资金独立管理,而集团只在最高层面做战略业务方向的统筹规划,但资金不做归集,有点类似于伯克希尔对下属子公司的管理模式(对不起伯克希尔,乐普确实不配和你比较)。你看到存贷双高,那是合并报表,而在各子公司分报表里,却是一部分公司存款多、贷款少而另一部分公司存款少、贷款多的结构。这些原因在当年的问询函答复中写得十分清晰,各子公司的货币资金明细也列得细得不能再细了,而且我并不是在看到这个回复函后才这么解释的,我是在此之前就已经先行研究了乐普的架构且当时,回复函只是去验证我的研究是正确的。另外就是财务费用高的问题,回复函也解释的再清楚不过了,有息财务综合费用乐普仅有5%左右,这个利率水平高吗?做过多年企业融资的我告诉你,不高,甚至还很低。而存款利率平均2点多左右,低吗?我也告诉你不低。因为这些钱不是为了存款不是为了理财,是为了周转和投资。那么再说说乐普为何总是在融资。前几年,乐普为了快速发展,采取了并购和收购模式,因此尽管经营现金流较好,但投资现金流却一直是大幅流出的状态。那么很多人说他的钱都到哪儿去了?没错,买资产了,而且这些资产的质量确实还不错,除了小部分不理想外,其他的都获得了很高的收益,甚至出来了两三家上市公司。而因为收购,所以当年乐普的有息负债率是比较高的,这两年因为疫情风险,乐普提前调整了财务架构,偿还了很多有息负债,转而用股权作为代价换取以防万一的过冬资金。在资金的未雨绸缪上,由于我是做投融资管理的,乐普还真是我见过的很保守很有前瞻性的企业,一下子把财务风险降到了很低,但却还是落下了经常被质疑为什么总没钱,为什么在股权低位损害股东利益融资的话柄。然而,乐普的财务结构是实实在在变得更健康的,而股权融资的利弊,想必老蒲一家作为乐普最大的持股人,自己“贱卖”股权的损失才是最多的,他也早已权衡。
然后再说你们频繁提到的和康得新、康美的相似性,其实这个所谓的相似性,可能你们真正能找出事实依据的也只有上述所谓的存贷双高了吧?然而,你们有没有研究过康美和康得新的财务情况?在我看来,这两家公司是非常好的造假案例。康美和康得新,首先,是存贷金额与营收规模的比例过高,其次,经营性现金流明显与利润存在不匹配的现象,再次,企业架构并非平台型企业,子公司数量不多,更不存在所谓的子公司资金分离管理的问题,再再次,财务费用过高和利息水平过低上也可见一斑(具体数据忘了,但是远比正常数据夸张很多,例如存款收益我记得才0点几而贷款利率高达8%以上),最后产品经营特性和市场占有率调查上也可以看出端倪。总之,康美和康得新我是研究过的,而乐普和他们完全不同。当然你们只因为存贷双高的原因排除一家企业是完全可以的,但建议仅仅就此一条理由就行了,别牵扯出来更多的说法,因为不懂最好就别瞎说不然显得无知。
2、商誉问题:关于商誉,你依然可以因为商誉高就排除掉一家企业,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毕竟确实有爆雷的风险。然而,我发现大多数人对商誉的理解完全不合格,一棒子打死。商誉是啥?商誉的英文是willing,号称美好的愿望。即收购资产的价格超出其公允价值的部分。如果收购的资产不是上市公司,没有市场公允价值,那么它只能是净资产。如果你告诉我你去收购一家公司可以以1倍的pb去收购,那我劝你这样的企业你最好不要去收购。乐普产生商誉的标的资产中,大多数质量是好的,有少数是不咋地的,不咋地的均减值了。商誉啥时候才应该减值?在预计其未来收益折现或价值或能够处理掉的预计价格均无法再达到其净资产+商誉的时候,就该减值了。然而你如果仔细研究过乐普的这些子公司,就会发现这样的标的并不多。关于商誉,你们可以去看看巴菲特的理解。有很多公司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可能商誉以后就再也不可能减值了,例如你说现在的格力,看似像是强弩之末,但它的价值能够减值变为十年二十年前的那个格力吗?永远不可能。除非像教培行业一样完犊子了,不值任何价了,那当然就还有减值的可能。所以商誉高也要看资产质量如何,对于高质量的标的,商誉减值的风险很低。当然还有一个误区,就是看到有人说例如一个资产是10亿收购的,但是几年期间它已经赚到20亿了,那么商誉就不可能减值了,这是不对的(例如说中文传媒的游戏子公司)。之前它赚过多少钱,不影响它以后的价值,也和商誉减不减值无关,关键在于它以后最次最次还能剩下多少价值,能不能高于净资产+商誉。
3、最后是关于所谓的3条神奇的时间轴:前2个时间轴其实都是一回事,我觉得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云跟踪”。所谓的云跟踪,就是看似跟踪了,却根本连这几年企业实际的发展情况、业务情况都不了解,仅从表面的财务数据来看。况且我觉得可能你们连财务数据也没有深入研究。乐普前几年的高增长,有一部分是因为受到了非经常损益的影响,当时君实生物等投资标的开始凸显价值,公允价值变动给乐普的业绩带来了一定加成。虽然这也是投资能力的一种展现,但我个人建议估值时确实应当把这部分适当刨除。常规业务上乐普前几年并不是线性高增长的。而后续的医药集采也好、器械集采也好,当然也给乐普带来了负面影响。但是为什么业绩却没有下滑呢?首先,是因为刚才提到的君实上市带来的非经收益弥补了一部分,其次,是因为乐普是个平台型企业,尽管药品集采了,但器械放量了,尽管传统支架又集采了,但药可切创新器械又放量了,尽管疫情导致常规业务受影响了,但疫情相关的板块让诊断放量了。这可就尴尬了,乐普似乎是只打不死的小强,这里受影响,那里却开了花。你断我一条胳膊,我还有其他九条腿。你们根本不了解这些情况,就一味地号称别家都受影响,就你家没受影响,你就是作假,这我能怎么解释?你去单独看看集采对药品版块儿有没有影响,传统支架的销量有没有断崖?都有啊。但是我其他业务给补回去了,你能奈我何?你当乐普是信立泰?当年光靠氯吡格雷和收购的支架两大单一业务支撑?况且信立泰的氯吡格雷是丢标,支架更是好不到哪儿去,这种情况下你不断崖谁断崖?但你非得说你断崖了别人就也得断崖,那我只能笑笑不说话。
事实上,这两年疫情,乐普的常规业务也确实受到了影响,创新器械的放量也受到了影响,如果不是抗原等抗疫产品的放量,传统业务的增长根本不理想,只有创新产品的放量还不错,但其基数低啊,所以并没有什么卵用。具体的数据和分析我之前也发过,不再赘述。我提这些的意思只是为了证明,谁说集采对乐普没影响?谁说疫情对乐普没影响?别光看见点就不看见面。还是那句话,到底好好跟踪过了解过没有?没有的话你可以质疑,但是别瞎说。
最后自打巴掌,说说乐普的缺点:1、管理层有些盲目自信和乐观,尽管曾经吹的牛b很多都实现了,但确实也有没实现的,例如薛定谔的神tm胰岛素。2、自从资本市场因集采弃乐普而不顾,各种诟病各种扣帽子,疫情赚的钱说是假钱,负债率高风险大转换成股权融资说是损害股东权益,总之种种诟病,让乐普的管理层可能是无语了,直接引进了新董秘,光对机构投资者,散户干脆就无视了,反正韭菜也不明白也不相信我们,你们爱咋咋地。现在信息也不交流了也不多披露了,光机构投资者知道,虽然我认为机构投资者也没有得到太多的信息照顾。3、投资诟病,老蒲确实是太爱投资了,现在不投大的了,改投小的。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能是因为这两口子确实对自己的投资能力比较自信,毕竟这是历史证明过的(老蒲媳妇儿的投资能力参考普华和顺的投资成果)。但趁着现在有钱,去布局一些可能未来会开花结果的初创企业,确实个人感觉还是受到了集采和疫情的冲击,做一些对冲,至于是冲动还是有前瞻性,只能以后慢慢看。4、财务上的报喜不报忧和不透明。事实上,乐普曾经的财报是我看过的披露非常清晰的财报了,但由于这两年集采影响,以及市场对其的评价和反应,另外考虑到一些创新产品业务的敏感性(主要是不能让yb局觉得它还是那么赚钱),导致乐普开始在财报里不再披露一些细的细分产品数据了。我觉得这里也存在一些“报复”行为,反正我之前披露那么清楚你们也质疑,说这说那,那我干脆爱谁谁了,我也不披露了。说句题外话,以前恒瑞的财报里连研发管线都不具体披露。披露不详细,再加上对资本市场的不满和想要改变局面,财报里也开始有一些报喜不报忧或玩儿文字游戏的现象了。所以看似有些业务都是增长的,但是其实不增长甚至是倒退的你就看不出来,你只有非常清楚其业务情况,才能自己推算出来。这对机构来说也是很不爽的,我tm还得自己算。事实上21年半年报就有大量的机构都推算错了,原因就出在所谓的同口径这个词上。导致绝大多数人以为乐普的常规业务终于开始nb了,但其实没有很nb,只是确实从坑里爬出来了。但爬出来且已经开始往上爬了和刚刚爬出来是截然不同的,估值也是不同的。当时我分析出来了乐普关于抗原的数据,以及同口径的基数计算方法,发现乐普并没有市场上认为得那么强大,但这是在完全无视新冠假钱的基础上说的,可是新冠业务为什么是加钱?你可以给低估值,但它确实不是假钱。为何乐普抓住了机会,别的没抓住?同一件事自有两种说法,你认为它是偶然,而我却觉得无论是君实也好、圣诺也好、新冠收入也好,都是一种能力的必然体现。

舞动的陀螺:

请老师帮忙看看东方明珠与中文传媒选哪一个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597328/
1
上一篇广东注协(广东注协年检)
下一篇 台帐(台帐怎么弄)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