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涨跌的本质是什么?#股票和商品没有区别!当很多人看好这家公司的升值空间争相购买,和大家都对这家公司没有希望选择卖出就是股票涨跌的本质。
连续涨停时庄家是怎么卖出盈利的呢?大家肯定知道股价拉升就是为了盈利,而庄家具备的天然优势,让操作变得很容易。因为股民的天性就是贪婪与害怕,在获利的股票上,企图赚得更多。同时又担心中途被洗出来,抓不住后面的涨幅。庄家就是利用散户这种心理卖出盈利的,他们一般会采用以下卖出的方法。
一.高换手温和法。
庄家结合题材或者市场热点,动用资金拉升股票。开始时吸引游资或者短线机构进场,一起哄抬股价,连续地涨停板拉升。到达适当位置时,庄家就一点点抛售,在高位维持两三天高换手的震荡走势,然后一直分批卖出。
二.庄家自救出货法。庄家和机构不一定每次都能赚钱,遇到熊市,照样是亏钱的。一只股票庄家还没准备拉升时下跌被套了,庄家就会利用手上的资金趁机打压价格,让这只股充分下跌,然后到合适机会大量买进,放量拉升股价,引起市场的跟风,然后快速地抛出筹码。这种方式因为庄家的目的是自救,一旦翻红赚钱,庄家会马上跑路,因为卖出方式太猛,容易造成连续跌停。
三.连续一字板的高位出货法。庄家提前知道重大利好消息,在底部收集筹码完成控盘,然后等待利好公布,用连续一字板的方式拉升股价,不给机会广大股民参与。直到股价达到目标价,才打开一字板,这时候,胆大的股民追高买入,庄家开始把筹码抛给他们。庄家两三天内无法出完货,而是一路下跌一路卖股票。有些股民不喜欢追高买入股票,而是等待股价回落后再介入,所以,股价在下跌途中,总有股民进场低吸,这些都是庄家筹码的接盘侠。
#为什么普通人炒股买了就跌,然后卖了就涨# 不要轻易买入不了解的股票,买入前要做较详细的研究,制定出操作计划,在基本达到操作目标是再卖出。
投资,就是投预期,大家都认为该涨的时候,反而不是买入的时机,因为原来已经潜伏的先知先觉的聪明资金或者套牢的散户一般遇到大涨的时候,反而是卖出的操作为多。最终可能标的反而是跌的。
比如今天的电影类股票,春节假期两部国产片《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大卖,这个消息基本传遍各个媒体和网络,如果按散户一般的思维,今天应该是电影股大涨,结果,大家也看到了。今天的几个电影行业股票反而是大跌。
从这一点看,投资就是反人性的。
今天大盘的高开低走也是这个道理,人心思涨,外围市场形势也好,所以高开,消化了利好的因素,如果今天上午追涨,那基本今天被埋的概率比较大。因为几大指数都是走的高开低走,那么,大概率我们上午冲动买进的股票也是这样。
因此,按计划按标准操作,是散户投资者最先要解决的问题。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标准,那就无法进行理性的买卖,从而被市场情绪牵着走,被大资金像羊群一样赶来赶去,慢慢的账户资金就变少了。#电影股集体暴跌#
投资者中有一个处理股票的明显倾向:
卖掉赚钱的股票,而抱牢赔钱的股票不卖。卖掉已上涨的股票会让投资者实现利润,也让他们能够建立自豪感。
如果抛售赔钱的股票,他们会招致损失,产生懊悔的痛苦情绪。
这种不愿接受损失的心理,根据理性投资理论显然不是最优选择,从常理角度看也非常愚蠢。一一《漫步华尔街》
【短评】
如果市场在上升阶段,个股也在上升中途。这种情况是最理想的。它表明:标的属于主流品种,符合市场热点,上升趋势保持完好。这个时候,不轻易预测顶部。市场在上升趋势中,按照金融行为心理的观点,涨时会涨过头,超出预期。持有是明智的。
上升趋势中,个股下跌。原因可能有几种情况:
之前个股累积上升幅度较大;
仅仅是短线调整;
边缘化股;
个股基本面有问题的。
这3种情况,处理方式自然是不同了。需认真分析一下。
“高大上”的经济学就在你我的日常行为中
今天给大家分享两个行为经济学的概念,一个是沉没成本,另一个是心理账户。
沉没成本指的是已经发生且无法回收的成本。在行为经济学看来,人们对未来的行为做决策时,不应该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不过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表现恰恰相反。
比如你买一支股票,结果被套牢了,绝大部分人会选择继续持有,不会卖掉这支股票,因为一但卖出就认为是亏钱了,不卖出好像没亏钱一样。事实上要不要卖出这支亏钱的股票,和你当初买入价格没有关系,取决于这支股票的投资价值,不是你的预期。
还比如街市上的摊贩,当他所售卖的商品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时候,或者是新鲜食物即将过期的时候,快速降价促销是正常的方式,但是降价促销就意味着亏钱,实在让人难过。可是你不降价促销面临的是商品不能转化成金钱,那岂不是亏的更多。如果明白了沉没成本是无法回收的,决策本质只要考虑事物本身规律,可能决策的正确性会大大提高!
心理账户简单的来说就是如何看待金钱的,由于心理账户的存在,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违背一些基本的经济运算,做出错误的决定。
比如朋友送你两张周末的电影票,不巧的是周末你突然有了别的事情,这件事情可立刻做也可以推一下,你会怎么决策呢?可能你会想,看电影算了吧还是事情重要一点,反正电影票也不是自己发的钱。事实上电影票也是有价值的,只是被你搁在了心里不太重要的账户里,看不看电影应该取决于电影本身给你带来的价值感你的真实意愿。
还比如买彩票中了1万块钱,辛辛苦苦上班也挣了1万块钱,人们通常会把这两万块钱分开保存,其实也就是分在两个不同的心理账户了,彩票中奖的可能你发起来非常爽快并且没有存留的意识轻易的就发完了,但是辛辛苦苦上班挣得钱你就会比较谨慎的去用。其实这两万块钱都是你的钱都是你的财产,不应该区别对待,发钱考虑的只是该不该发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发的问题。
这两个经济学常识每天就在我们生活的身边,为啥还不容易做到呢?有一本书恰恰写出了人们日常思维行为是反经济学的,并且认为人类经济行为中的反常现象更多的体现是动物精神,根据经济学思维反着来则更好的体现了人们的思维和行为!
今天整个市场关注焦点在于科创板,因为科创板有42只公司正式迎来做市交易,总共有14家的做市券商将会进入到做市商的一个交易模式。
首先介绍一下基本概念,什么叫做市商?
做市商,就是当市场交易流通不太活跃的时候,由券商来负责给出每一只股票买入和卖出的一个报价,你可以按照买入跟卖出的报价,直接去完成你的交易。
很多人说这有什么意义呢?当然有意义,主要原因就是科创板,因为由50万的所谓入市的一个门槛,再加上整体市场流动性是相当的弱。
所以在科创板市场,大家可以去看看,一般来讲在主板市场当中,比如说卖1、卖2、卖3、卖4、卖5;买1、买2、买3、买4、买5,基本上都连在一起的,价格差别都很小,比如说以几分作为一个递进。
但科创板实际上就不是这样,由于它的买卖成交差别非常大,所以卖家卖1和买1可能价格差别很大,几毛钱上块钱都会有的,所以实际上交易极其不活跃。
这样导致一个结果,就是你想卖出手卖不掉,你想买进的时候买不掉,流动性不足就会导致投资人越来越不愿参与,投资人越不愿参与,流动性更加不足。
所以科创板其实到现在为止发展下来,在交易流动性上一直有现实的客观问题。
也正因此,交易所推出了做市商制度,就是由券商摆摊告诉你们这股票比如说10块钱随便买,9块9毛9你们随便卖。
我这边只要我报出去价格来,你按照价格想买多少给你多少,你想卖多少我给你卖多少。
背后的做市商也承担一定的风险,因为它要把股票给你,一定要先买入一定的股票,你想卖股票给它,它也得准备好钱,所以对券商是有一定要求的。
但是对于整个市场的活跃度来说,这就比较好,当然也有个筛选功能,进入到做市商名单当中的公司一般还是比较好的公司。
但有人就说,最近一系列消息,对于券商来说都是有比较大的帮助,是不是券商是一个比较好投资品种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整体市场是弱势的,整体上弱势的情况下,券商是不大会有机会的,在过去前面两年三年时间,创业板大牛市的时候,券商板块都没涨,更何况现在呢。
但是今天从市场交易上来讲,大家可以去关注整个科创板的一个投资机会。
近期科创板走得比较强,一个跟这条消息有关系,另外一个其实还是跟信创概念是有关联的。
融资和融券的区别是什么?
融资是看涨,是投资者向证券公司借钱买证券。融券是看空,是投资者借证券来卖,然后以证券归还。简单来说,当投资者看好某只股票想要购买但是钱不够时,向证券公司借钱买股,然后当股票上涨到目标价后,投资者再把股票卖出偿还借款的行为就是融资。
融券则是为投资者做空赚钱创造了条件,当投资者看跌某只股票时,投资者可以向证券公司借入该股然后再将其卖掉,等到下跌后投资者再买入该股还给证券商,从中获得差额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