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推荐#我今年快二十,如今在某知名海外大学的商学院读会计金融相关专业。
在家人和亲朋看来,我从小成绩不错,理所当然地考上一所名牌大学,理所当然地就读最好赚钱的金融专业。毕业后再理所当然地进入四大、银行、投行或大公司,理所当然地成为一个日进斗金自带光环的金融精英,理所当然地结婚、嫁人、生子,再让自己的孩子重复一遍这样的生活。
可在这样的理所当然里,我不快乐,一点儿都不快乐。
一段时间之前朋友圈里流传着北大“空心症”,我恍然觉得正好道破了如今我的生活状态——痛苦,迷茫,原地打转,感受不到意义和成就感。因为我一点儿都不喜欢自己现在就读的专业,和可以预见的未来的生活。
事情要从高中说起,我是一个标准的文科生,当年我的理科成绩不差,我们高中是一个极其重理轻文的高中,所有人都认为我该理所当然地选理,但我怀着一腔孤勇选了文科。事实证明,我赌对了。我的文科成绩在全市遥遥领先,把我送到了如今的这所大学。
之后便是选专业,那时候的我对大学的专业并不了解,但直觉里我更喜欢和文字有关的工作,于是我报名了人大新闻系。可谁能想到天意弄人,阴差阳错,海外那所自带光环的学校给我发来了offer,爸爸否定了我一个又一个提议,逼着我我填了会计金融专业。
理由很简单,在我爸的认知里,这是个人人趋之若鹜,好赚钱、高回报、能出头的专业。你想当记者?那多累啊,天天熬夜写写写。你想当作家?就你那点水平,你没看看写字的人那么多,这么难出头,自己都养不活自己!你想当图书编辑?你能不能有点出息,对得起你的高考分数吗!
我至今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当初没有把这么重要的决定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你或许会骂我活该,我自己也这么觉得。可如果你像我一样,有一个武断专制的父亲,有一个负担沉重的家庭,在当时的境遇下,你或许也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
那就学学看吧,或许会喜欢上的呢?抱着这样的期待,我进入了大学校园,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可是我错了。选了会计和金融之后,我才明白我是真的不喜欢这个专业。我发觉上课非常枯燥,我自己也学不明白。我本人极其不擅长处理数字。我曾经可以把历史的一个单元倒背如流,如今却在记账的格式上频频出错。我看着屏幕上投机的数字跳动,我仿佛只看到了膨胀的泡沫,不明白自己创造了什么价值。
其实报这个专业的未必都是喜欢会计金融的,但是他们想靠这个挣钱,成为商界精英。可我甚至不太喜欢钱,这一点我在之前的文章《当视钱如粪的我遇上了爱钱如命的男朋友》里也说过。有些人或许会嗤之以鼻,说我自命清高。但我真的没有,那是一种天生的冷感。换言之,做一天义工都比学习一天专业知识让我觉得踏实充盈。我宁愿花一天看我辅修的课本也不愿意去看我的专业课本。如果一条路是我所厌恶的,让我找不到成就感的,我真的不在乎他能给我带来多少报酬。
不喜欢自己的专业给我带来了什么恶果呢?
首先就是很差的专业课成绩。因为不喜欢,所以我尽己所能事拖延和逃避,就算完成任务也是草草了事,于是我再也无法从我的专业课上找到成就感,这就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两年来,我从顶点不停地往回落,我从高中跌出年级前五都要痛哭一场的佼佼者,变成了一个每天都在“混日子”的面目模糊的大学生。有人说“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可是《奇葩说》上说得好,当你是鸡头的时候,你吃什么是可以由你来决定的,这个学校最顶级的资源都可以任你挑选;但当你是凤尾的时候,你却只能被动地排出排泄物,这个学校外表的光鲜与你无关,你只是它角落里默默咀嚼着失意的人。…点击卡片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