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退休人员节日慰问做什么会计科目(退休人员年终慰问金在什么科目列支)

好可怕的人生斜阳靓锦马的日常生活退休之后确实体验到了,自己已经熬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

好可怕的人生

斜阳靓锦马的日常生活

退休之后确实体验到了,自己已经熬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没有电话,没有微信,没有社交,没有朋友圈的聚会。就连亲兄弟,姐和妹都没有来往了,别说是平时,就说是过年过节也没有人慰问。除此之外没有暧昧,没有惆怅。没有对手。当然就没有了羡慕嫉妒和恨。高兴的时候两个小菜儿,一杯美酒喝起来也很美,感觉到挺香。不想与别人聚堆聊天,不享受聚餐,只想独往独来,享受孤独,享受安静。就想活得通透与清醒。才69岁的年纪,还有N天的余生。总感觉余生的每一天都是自己最年轻,最优秀最幸福的一天。感谢岁月赐给自己的这份安静与自在。我会加倍珍惜,好好享受。不负时代,不负余生。加油!

#惠唐保# #从今天起记录我的2023#

碎碎念。

年底了,一天一天还是个忙。

上午继续上户为失能老人做护理服务。自从病毒感染高峰到来,我护理的老人中,已去世两位。从去年开始做这个工作,除了疫情期间暂停了服务,我几乎是没有什么假期的。

同村的姨婆婆去大姐家过冬了,下午会计来个电话,说村里慰问鳏寡老人,有我姨婆婆一袋面(会计口误,是米),让我去取。到村里一看是袋50斤的大米。签字、按手印、拍照。这一袋米,领的还挺正规。给我姨婆婆打电话,我姨不让去送,说等她春天回来再说。同时得知,我姨和二姐的新农合还没交,二姐的户口还在村里。联系到二姐,落实,和二姐夫的一同代缴。二姐夫转来了他们3个人的钱。

“惠唐保”月底截单,倒计时了,各单位都分了任务。当老师的外甥女扫了学校的码投了保,我墨墨迹迹发朋友圈那个月,找过她,她说不想入,到底还是没给我算个任务单,我又说不出什么来。我朋友圈里不下20位编内老师,一打听,昨天都入了,说学校也有任务要统计。我也不能要求人家扫我的码,我又自不量力地想,求到她们了,不应该帮我一下吗?我又矛盾,点赞之交,人家凭什么帮我呢?她们在学校也要完成学校派发的任务。唉,我只是一个兼职护工,没必要太过度在意这个额外的业绩。

下午学习强国答题四人赛积分局时,大姑姐的电话不合时宜地来了,拒接,返回,比赛已结束,丢了1分。客客气气回拨,她只是问问我给她的韭菜是不是用了药的。心里说,我真是多余给她了,嘴上还是耐心解释,保证无公害纯绿色。撂了电话有点暴躁,心疼丟的那一分。又一想,这不是自寻烦恼嘛,分高分低有什么呀,天天早起魔魔怔怔学习攒积分,为了积分就偏离了学习的初衷。丢分就丢分吧。这么一自我开解,轻松多了。

开通头条也有快3年了,频发头条也就这后半年的事。什么垂直度啊什么热点话题啊统统不知道咋回事。发个头条一分二分地给,最近出了个小爆款,一共给了8.97,着时意外了。

其实你注意观察周围,是有很多点可以爆的。问题是你敢吗?负面舆情监督部门是干什么的。还是得多写正能量,多发现善意和美。

写作就是个爱好,不过于纠结收益。文字总不写,会生疏。尤其我这种文化水平低、读书少,没什么底子的文学爱好者,一荒废,再难重新拾起来。

告诉自己,不能放弃。

我也要开始写征文啦!朋友们有赞有评必回访,关注阅读点赞评论一条龙嗨起来。

过完了年,一切步入正轨,钱包里瘪的可以听到窸窣的声音,我和小王拿出手机对比,银行余额都可怜兮兮的三位数,两人对视还能仰天大笑,胡吹互捧,苦中作乐的本领愈发娴熟了。

这群焦虑的小会计们,急需20日的工资回血。谁想做工资的石翔,却无一丁点的血气方刚,两眼呆滞无神,眼袋无比凸出,整个一木桩子似的,盯着电脑上的表格魂断千里,沧海桑田。

新年焕发的新生,在孩童少年身上,是成长带来的新鲜和对未知的渴望;在中年男女身上,只有一丝丝的疲惫,夹带着更多的对金钱的渴望。

过个节日,犹如掏心掏肺的薪水大洗劫,一洗而空。陪老妈去趟医院,递个慰问费,给孩子报个名,扎实送去学校,零零碎碎的生活费用,鸡零狗碎的日常流水,这是一个生活常态的拥挤时刻。

生活总有很对面,当你兴高采烈大肆风光的时候,生活给你榔头一棒;当你黯然神伤沮丧低迷的时候,生活又给你喜从天降。我们对生命的追求,开始趋于简单,更趋于纯粹,只要健康和快乐。

人的一生,被时间追赶,时间还是时间,我不再是我,我是时间的过客,时间是我的证人,我在时间的缝隙里,努力的追着身边的人类。

每个人在岁月里奔波,历练着人间烟火,其实也是一种成长。面对这眼前的风景,春秋的荣枯,每个人都在思考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走在这世间的经过,找到自己在这个世间存在的角落,不为如何存活,只为安静的活着,把那些生活的味道都用来锻炼自己的心地与宽度。

新的一年,努力勇猛,努力攒钱!

我今年68岁,妻子去世后和儿子儿媳一起生活,三年后儿子也生病了,不幸去世。所以只能和儿媳一起生活。但是昨天晚上,我突然发现了儿媳的秘密,决定离开家。

 

  我今年68岁。我是退休工人。一个月领3000元退休金,夫人是我们村的会计。后来我们有钱了,就在县城买了房子。

 

我和妻子只有一个孩子,那时候不敢要两个孩子,而且工作忙,不再要求第二个。本来我也是个幸福的老人。

 

但是在我即将退休的时候,妻子去拜访亲戚,然后在亲戚家吃饭。所以喝了点酒,回来的路上被车撞了个山沟,发现的时候人已经不行了。

 

自从妻子离开后,我很伤心。因为生前和妻子感情很深,这件事对我打击很大,每天一个人面对房间的照片,一个人默默流泪。(一个家庭)。

 

心情太差,上班也没精神,只好提前退休,后来儿子怕我一个人太孤独,建议我去他们家住。(它是一种工作方式)。

 

但是我完全不想去。毕竟儿子已经结婚了,住在一起总是不方便,而且我也不想打扰他们年轻人的生活。

 

那我怕我儿子担心我,所以看了老田舞团,团里几乎是同龄的老人,我们每天吃午饭,我们约好一起学习跳舞,这样就可以度过无聊的时间了。

 

自从报了这个广场舞团,我的心情就开朗起来了,儿子几乎每天都给我打电话。我一个人对儿子说,怕家里发生什么事。我报了广场舞团,儿子也知道后,我松了一口气。(一点也不夸张)。

 

这样愉快地生活了几个月,但没过多久,有一天晚上跳广场舞回家后,胃疼得厉害,差点晕倒。

 

我的邻居帮我叫了一辆救护车,把我送到医院,一系列检查结束后,因为我年轻的时候生病,引起了严重的胃痛。

 

在医院住了7天后回家,感觉现在身体越来越差了,所以想和儿子一起生活。最终住在一起,即使晕倒也有人照顾我。(另一方面)。

 

我给儿子打电话的时候,儿子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我一个人住在外地,带我和他们住在一起,其实没有大病,但我怕那天真的不行,所以没有人发现。(太棒了)。

 

然后我跟着儿子来到他们家。这样生活就是这些年儿子儿媳都很孝顺,我家人也过得很开心。(一个家庭)。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供孙子上学,儿子也怕我累,主动提出请保姆,但都被拒绝了。我身体好,可以让孙子上学,所以不用花这笔钱。但是没过多久,儿子突然突发脑血管。那天晚上儿子突然半动不了身子,说不出话来。迅速送往医院后,医生说儿子是突然脑血管破裂的icon,医生发出了慰问通知书。

 

  这让我和儿媳困惑不已。那天晚上很晚儿子才离开。我和儿媳好像要晕倒了。我的命运也太坎坷了。我现在白发人送黑发人,儿媳更悲惨地在年轻的时候失去丈夫,带着孩子。

我想忍受儿子死后的事搬到家乡去,但儿媳知道后,我儿子不见了,但坚决不同意她也是我的半个儿子。

 

我无法拒绝儿媳的请求,所以留下来了。媳妇儿让我安心,以后养老,听了媳妇儿的话,我立刻觉得很幸福。

儿子出事后,儿媳还能这样关心我,这是我的福气。一想到媳妇忙着赚钱上班,我就有责任在家做饭。我也无能为力,因为儿媳可以让我留下来。

 

媳妇儿一直是个心地善良的人。毕竟她还年轻,我也不希望她这样过一辈子。她应该更幸福所以我给媳妇儿找了个媒,给了她一个媒。

 

一开始媳妇儿不同意。她说我儿子离开没多久,她也没想这些,但在我的一再说服下,儿媳说试一试。(威廉莎士比亚、儿媳、儿媳、儿媳、儿媳、儿媳、儿媳、儿媳、儿媳)。

 

儿媳虽然是真的,但能力还是很强,人也长得很漂亮,但儿媳看到很多年轻人,不喜欢。

 

(威廉莎士比亚、儿媳、儿媳、儿媳、儿媳、儿媳、儿媳、儿媳、儿媳、儿媳)我很郁闷。

 

后来,据媒人说,原来有几个年轻人在看儿媳,但儿媳有一个条件。也就是说,如果想和那个女人结婚,就要给她养老。男人认为这个条件太难了,所以都拒绝了。(一个女人)。

 

我听了原因后,赶紧收拾东西,把我几年积蓄的20万留给了儿媳,买了车票回到了故乡。

 

媳妇下班回家后,家里找不到我,就给我打电话,我告诉她我想过新的生活,后来老了,我进了养老院。

 

 

媳妇听完,连夜开车来我家接我,说你儿子走了。我是你的亲生女儿。我给你养老。(一个家庭)。

 

因为我的苦心,儿媳为什么不明白?我真的很想让她幸福,她还年轻,不能这样过一辈子!我现在该怎么办?

 

  谢谢朋友的分享

@脉脉此情谁诉 建议:

 

首先,你们是非常相爱的一家人。你媳妇儿真懂事。虽然你儿子走了,但你的儿媳把你当作亲生父亲来养老是你的幸运。是幸福。一个家庭团结有爱是最重要的。

 

  能见到这样的儿媳就满足了。想让儿媳幸福也是对的。毕竟,一个女人带孩子是不容易的。你要和她好好沟通,互相理解。希望你们家人的幸福能重新开始。大家觉得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在下面留言

  #情感# #情感事务所#

从去年什么时候开始,我出现这样的现象:容易忘记眼前要做的事!要做一件事,可一转眼就不记得了,要特意停下来想想,花上一两分钟去回忆刚刚旁枝末节的细节方能唤出要做某事的“记忆”,这是不是人已老了的表现?会不会过早地老年痴呆呀,要不要去补充点啥保健品?

昨,大学同学群里,M同学晒重回大学的视频,班团支书指出其自拍的设置有问题,拍出来的字是反的,并截图如何设置自拍镜像,还发了一张自己的自拍图。我笑笑,在群里说:我发现我们班男同学喜欢自拍,而女同学都很低调……..大家起哄,非让我发一张照片上去。我发了一张当天开工领导慰问时的大合照,自认为照片上我状态还不错,尽管人像有点小,是个配角。放上去,问:哪个是我。有两三人回复外,又吹别的牛皮去了,怎么没有人评价两句?哈哈,我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早上,完成了看书一小时的任务,依然是《苏东坡新传》,此书看了很久了,2000多页,关键是自己文学功底不深,看得费力且慢。手抄了两句话:王国维〈人间词话〉,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写下了这篇流水帐(尽量每天都会写点文字,哪怕流水帐)

我在思考:这一年,该如何度过?昨天看了一个网友的记录:50+ 考财会。好励志哦,但我一直没有看到其50+考财会的动机是什么?我是个做事情,要先明白其道理、必要性,再行动的人。

我如何度过这一年,离2023年春节还有348天。

身患精子严重稀缺症的同学老朱竟然喜得贵子,是妻子出轨所致,还是自己好心得到好报的结果?

我和老朱是高中同学。上学时这哥们成绩不是一般的差,基本上每次考试都承包了班级的第一名,只不过是负的。如此糟糕的成绩高考自然没戏,高中毕业之后老朱(当然那时还只能称为小朱)不安于在农村伺候一米八分地,开始出外闯荡。及至我们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之后,老朱已经成为当地一家小有名气的建筑公司老板,身价达几百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可以说十分牛逼了。

老朱虽事业有成,但家庭生活却不美满。发家之后的老朱娶了一位貌美如花的媳妇,媳妇是供销学校财会专业毕业的中专生,在公司替老朱掌管财务,可谓是老朱事业上的贤内助。老朱在感情方面是一个特别本分的人,在外边从来不搞那些花花事,两口子恩恩爱爱,是十分令人羡慕的一对。但美中不足的是,两人结婚五年妻子一直没能生育。到医院一检查,原来老朱患有严重的精子稀缺症,生育的几率很低,虽经多方治疗仍然没有效果。依妻子的想法,抱养个孩子就行,但老朱的岳父岳母只有这一个女儿,特别希望能抱上自己亲生的外孙。因此经常在老朱面前絮絮叨叨,甚至说一些不中听的话。时间久了,老朱也有点厌烦了,另外也不愿耽误妻子的一生。于是不顾妻子的反对,主动提出和妻子离婚,并将自身财产的一半分给了妻子。妻子看老朱态度坚决,也只好同意和老朱离了婚。

离婚之后的老朱一心扑在事业上,并且开始关注慈善和公益。几年来,先后资助16名贫困孩子读完大学,每到中秋和春节老朱都要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送去现金和食品衣物。老朱的善行,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也使他又收获了一份感情。

老朱公司的会计小姜,刚刚生完孩子不久,丈夫就因为车祸身亡。自己的员工遭遇不幸,老朱自然十分关心。除了亲自帮助小姜料理丈夫的后事外,还由公司出资为小姜雇请了保姆,小姜对老朱自然十分感激。时间久了,小姜对老朱产生了爱慕之心。但向老朱表达时,却遭到了老朱的拒绝。老朱说:自己比小姜大十多岁,两人在一起不合适。但小姜并没有因为老朱的拒绝而放弃,而是加大了对老朱的追求力度。最终老朱被小姜的温柔与体贴俘虏了,两人喜结连理,老朱的人生又开始了第二春。

令老朱没有想到的是,结婚后的第二年,小姜竟然怀孕了。四十过半,即将当爹,老朱自然喜不自胜。但老朱的父母却对他说:你身体有毛病,这孩子会是你的吗?但老朱十分相信小姜的为人,对父母说要绝对相信小姜,不能在小姜面前说三道四,以免对小姜怀孕生子不利。俗话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十个月后,小姜为老朱产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

老朱的父母看着可爱的小孙子,自然十分开心,但心里又难免有一丝怀疑:这孩子真的是老朱家的骨血吗?难道老天真的会眷顾老朱家?老两口向儿子提出要给孙子做一次亲子鉴定,但却遭到了老朱的拒绝。老朱说:“你们要相信小姜的人品。我待小姜原来的孩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小姜一直心存感激。她是一个有情有义、知恩图报的人,绝不会背叛我。如果我们偷偷给孩子做亲子鉴定,是对小姜人格的侮辱。这样的事情我做不出来。”

老朱患有精子稀缺症的毛病,婚前老朱告诉过小姜。老朱父母疑虑的眼神瞒不过小姜。为了消除公婆的疑虑,小姜在儿子满月之后,主动向老朱提出去给儿子做亲子鉴定。老朱自然拒绝。小姜对老朱说:“我知道你相信我,但爸妈有疑虑,社会上也难免会有人说三道四。我们给儿子做一次亲子鉴定,就把爸妈的疑虑打消了,也堵住了社会上那些说三道四的人的嘴。”老朱认为妻子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和儿子做了亲子鉴定。鉴定结果老朱就是儿子生物学上的父亲。老朱的父母疑虑消除之后,对自己的宝贝孙子更加稀罕了。社会上的风言风语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现在,老朱的儿子已经上大学了。老朱的经历说明:为人须行善,行善方能得到好报。

以院为家 幸福颐养

多才多艺 一生传奇

---记万鸿颐养院老人刘素英阿姨

年过八十,能歌善舞,多才多艺,身体灵活,精神抖擞。没上过一天学,却能自编自演几百句台词,并边打快板边说唱;又贴切又押韵,手舞足蹈,绘声绘色。走到哪里她都声音洪亮、笑声朗朗,被万鸿颐养院几百老人称为“老活宝”--刘素英阿姨。而她的一生曲折而精彩,见证一个从旧社会走过来的农村妇女传奇一生。

困苦好学的童年

刘素英,1941年出于大山里剑阁县江口镇,家庭贫寒,父母养育两女一男,她排行老二。两岁时为了生计被父母送于同镇亲戚三婆婆(祖母)作为孙女抚养,该户先领养了一个年龄与她相仿的男孩作为三婆婆的儿子抚养。该户重男轻女,小叔叔去读书,她却从小做家务做农活,还算幸运没有给她缠足(旧社会妇女从小缠足)。她的家就挨着镇上小学,她看着小叔叔去上学,每天听见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有时她就在窗口上偷偷地学识字,悄悄地学唱歌。小叔叔放学回来她就缠着他教认字,而小叔叔又不是读书的料,随时请先生(老师)来家里开小灶夜晚辅导,家里只管先生早晚两顿白米饱饭即可,又不另付费。在那个艰难的年代能吃饱白米饭也是一种奢侈。先生辅导时,她同小叔叔同坐在一起,小叔叔没有认完的字她已认完;他不能背诵的她已能背诵。先生直夸她,你没来读书太可惜了啊!为了读书认字,她每天晚上等家人们都睡了,轻脚轻手起来,当燃菜油灯(那时没有电灯和煤油灯),把小斗(量谷物的一种工具)侧立,把菜油灯放在小斗里面,书放在小斗口,整个人挡住灯光悄悄地看书学习,生怕三婆婆他们看见,又要骂她浪费菜油,骂她不好好睡觉影响第二天的劳动。

勤劳勇敢的中年

解放后,她已成为家庭主要劳动力,更不可能去读书,好在她参加了生产队晚上开办的识字班、扫盲班,她认识了不少字,后来能读报纸。新社会的学校更开明开放,孩子随时唱歌跳舞,她一看就会,就跟着学跟着跳。1958年大炼钢铁的火红年代,江口区几个乡镇的文艺表演竞赛,她自编自演的《新梁祝》讲述女扮男装参与大炼钢铁的故事。精彩的表演,亮丽的容颜,终让她荣获一等奖,她也意外地收获了爱情。当时的评委蒲先生就看上她了,并发起爱情攻势,终于在当年领证成为合法夫妻(男20女18即可办证)。他们婚后养育一男三女,蒲在区供销社任主办会计,农活和家务他基本帮不上忙。尽管条件艰苦,耕作很劳累,她都放不下说唱和自编自演。“文化大革命”期间,她随公社文艺宣传队到热火朝天的水库建设工地慰问演出,深受群众喜爱。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1971年她艰难的修建了土坯房,只可惜后来被山洪冲毁大部分。后来她丈夫又调到几十公里外县城供销社工作,而他的工资只能保他个人和孝敬他父母用;他长期在外工作,无法照顾孩子和家庭。孩子们也越来越大陆续上学,家庭的重担子压在她弱小的肩上,她的辛苦和劳累可想而知。终于熬到改革开放年代,可以下海经商。她从1980开始经商卖衣服补贴家用。到成都进服装到附近各乡镇轮流赶场(赶集)摆摊卖。地处大山区,附近乡镇都比较远。那时又没有通客运班车,也买不起摩托车、汽车,山路又无法骑自行车,只能靠人翻身山越岭走30-40里。每天早上3-4点起床,打着手电,背着一大包衣服。有时候有早行人作伴同行。更多时是她一个年轻女人孤独紧张的穿行在大山中。到乡镇上租两个长凳和一块门板就搭成简易摊位,卖到下午3-4点就收摊。到家已经是晚上七八点,看着孩子期待的眼光和每天的丰厚的收入,她的劳累和害怕一扫而光。一分辛苦一份收获,1982年她又重新修房,用了六、七万修成几百平方米土坯房四合院。服装生意也越做越好,1992年她就在江口镇租房开服装店。乡镇赶场是固定时间,逢场天她就在江口镇开店,其余时间就背着衣服到附近场镇去赶场卖,一直卖到1997年。她二女儿在北京成家小孩两岁时,需要她去北京带小孩,她才依依不舍地把店转让。除去家庭和孩子们的开支外,她已有十万元的积蓄,在那个年代是实在的“万元户”“小康户”。在忙着挣钱养家,辛勤抚育孩子时,她都忘不了她的唱跳,她象陀螺似的唱着歌辛勤旋转劳作。

多才多艺的老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593450/
1
上一篇河北石家庄财政局会计官网(石家庄市财务局)
下一篇 天职会计师重庆事务所待遇(天职会计事务所审计工资)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