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阳光电源(sz300274)

龙哥实战: 阳光电源(SZ300274) 有些人搞笑得很,美股的逆变器是微型逆变器,跟阳光电源八竿子打不着。 Solaredge暴跌,跟大储半点关系没有。阳光电源最强的是大储的系统集成能力,不懂不要装懂!傻傻的分不清东南西

龙哥实战:

阳光电源(SZ300274) 有些人搞笑得很,美股的逆变器是微型逆变器,跟阳光电源八竿子打不着。 Solaredge暴跌,跟大储半点关系没有。阳光电源最强的是大储的系统集成能力,不懂不要装懂!傻傻的分不清东南西北,没有一点分寸。

看看昨天公布业绩的大全能源是不是上涨了?组件龙头晶科能源,阿特斯跌了很多吗?

另外,你也不看看solaredge涨幅多大了,回调一下不很正常吗?什么叫光伏崩溃了?A股的光伏估值和位置都在底部,何惧之有?

再说了,中概股的晶科能源,阿特斯你不看看这几天暴涨多少?有大跌吗?

用点脑子思考问题!淡定一点,成年人了,还一惊一乍干嘛


固德威(SH688390) 隆基绿能(SH601012)





银河小钱:

中泰电新:23年大储业绩向上确定性强,推荐集成企业

1。我们一直强调23年大储两大变化,一是需求测逻辑更顺,好于其他板块,属于景气度最好的环节;二是集成企业以及电池企业毛利率向上趋势明显,也优于其他行业。22年4季度阳光电源大储净利率近9%,单wh盈利1毛出头,进一步抬升市场对大储预期。

2。23年储能系统集成/电池毛利率向上。大储有类似期货属性,22年招标订单价格较高,使得23年收入确认价格同比提升;而成本端无期货属性,涨幅有限,从而使得23年系统集成企业毛利率向上。储能电池23年价格段稳定,成本下滑,毛利率亦向上,弹性较大。

3。23年大储量预计增长200%。统计海博/阳光/天合/阿特斯/东方日升/科陆/上能等大储出货目标,23年同比增长基本在200%以上。需求测变化较好,整个光伏产业链的降价有两大影响:1)地面电站起来,对大储的量带来较大促进;2)降价全面覆盖了储能成本,完成光伏+储能的新平价,对大储产业的持续性影响较大;

4。储能成本: 1)自建:目前2.5元/w,光伏10%配套容量情况下,对于光伏企业增加2.5毛钱/w的装机成本; 2)租赁:目前租金3毛钱/w/年,10%容量租赁对应3分钱/w/年,十年折现接近2毛钱/w的装机成本。我们判断硅料或更快从30万朝10万价格迈进,释放20万的成本空间,对应5毛/w的成本改善,从而在改善电站收益/改善组件电池片盈利的情况下覆盖储能的成本;更快实现光伏+储能与火电相比的平价,新的能源时代来临,打开了储能和光伏的增长空间。

5。目前阶段首推大储集成企业。大储集成企业,23年量显著高增,毛利率向上,推荐美国大储科陆电子科陆电子(SZ002121) /阳光电源等阳光电源(SZ300274) ,中国大储上能电气/自科技等,储能电池企业宁德时代。

提示:纯属分享,非荐股,不构成买卖建议,不构成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有跟随交易,纯属个人行为,本人概不负责。喜欢请随手给个关注,谢谢

医药之年:

中泰电新: 1。我们一直强调23年大储两大变化,一是需求测逻辑更顺,好于其他板块,属于景气度最好的环节;二是集成企业以及电池企业毛利率向上趋势明显,也优于其他行业。22年4季度阳光电源大储净利率近9%,单wh盈利1毛出头,进一步抬升市场对大储预期。

2。23年储能系统集成/电池毛利率向上。大储有类似期货属性,22年招标订单价格较高,使得23年收入确认价格同比提升;而成本端无期货属性,涨幅有限,从而使得23年系统集成企业毛利率向上。储能电池23年价格段稳定,成本下滑,毛利率亦向上,弹性较大。

3。23年大储量预计增长200%。统计海博/阳光/天合/阿特斯/东方日升/科陆/上能等大储出货目标,23年同比增长基本在200%以上。需求测变化较好,整个光伏产业链的降价有两大影响:1)地面电站起来,对大储的量带来较大促进;2)降价全面覆盖了储能成本,完成光伏+储能的新平价,对大储产业的持续性影响较大;

4。储能成本: 1)自建:目前2.5元/w,光伏10%配套容量情况下,对于光伏企业增加2.5毛钱/w的装机成本; 2)租赁:目前租金3毛钱/w/年,10%容量租赁对应3分钱/w/年,十年折现接近2毛钱/w的装机成本。我们判断硅料或更快从30万朝10万价格迈进,释放20万的成本空间,对应5毛/w的成本改善,从而在改善电站收益/改善组件电池片盈利的情况下覆盖储能的成本;更快实现光伏+储能与火电相比的平价,新的能源时代来临,打开了储能和光伏的增长空间。

5。目前阶段首推大储集成企业。大储集成企业,23年量显著高增,毛利率向上,推荐美国大储科陆电子/阳光电源等,中国大储上能电气/自科技等,储能电池企业宁德时代。

keep知行合一:

一,欧洲。22年装机14GWh,23年30GWh,其中70%为户储。德国,市占率第一是比亚迪,第二是海外品牌,由派能供给电池。
二,美国。22年光伏装机23GW,23年40~50GW。22年储能16GWh,23年30~35GWh。美国市占前几名都是本土公司,中国公司阳光第一,21年3%,23年阳光安装量约5GWh,占比13%。阳光和阿特斯体量最大,阿特斯大概是阳光的一半。盛弘以贴牌方式提供pcs。电池,宁德和亿纬增长快。比亚迪从电池到pcs到系统都是自己的,增长慢一些。美国户储,基本没有中国品牌,特斯拉用一部分宁德电池,德业和科华替某公司代工,科士达供给solaradge。美国市场主要的中国公司,阳光,阿持斯,科士达,宁德。
三,国内。目前的招标量41.6GWh,23~24年履行完毕。23年地面光伏80GW,100%增长,储能增长200%,到32GWh。独立储能电站约占50%。国内盈利模式尚不完善。国内竞争激烈,电池还好,pcs阳光第一,科华上能盛弘抢单很猛。国内毛利率低好多。
全球,22年50GWh,23年120GWh,25年400GWh,年增99%。不用担心渗透率,还处于萌芽阶段。
电池,前5的市占约40%。宁德22年50GWh,23年100GWh,约28%市占。亿纬增长快。户储主要是派能和鹏辉,派能渠道更强,盈利更好。鹏辉23年15GWh,大储5,户储10。
pcs,没有制造壁垒,但龙头市占会提升,渠道为王。阳光,德业,科士达,盛弘,在美国做的好。锦浪,固德威,禾迈,昱能在欧洲表现好。这些都是翻倍增长,订单接到5月份了。
优先推荐,美国大储,阳光,科士达,亿纬,德业,比亚迪,盛弘,科华,科陆。
其次欧洲户储,锦浪,派能,固德威,禾迈,昱能,鹏辉。
再次是国内大储,南网科技,金盘,南都,上能。

老红看光伏:

——————————

2022年共有约11家企业推出了n型组件新品,晶澳、天合、正泰新能、一道等8家选择TOPCon路线,东方日升、华晟新能源和阿特斯推出HJT新品,爱旭推出ABC新品。隆基推出了HPBC技术新品

赶碳号:测算隆基HPBC电池投资成本不到2.43亿元/GW,设备购置成本约为1.95亿/GW。不到四年可收回该项目全部静态投资;晶科海宁TOPCon电池项目投资成本在3.97/GW亿,设备及安装费用为2.83亿/GW;晶澳扬州TOPCon电池项目投资成本约为2.6亿/GW

瓦克、梅耶博格等敦促欧洲扩大自身产能以降低目前对来自中国的光伏产品的依赖,包括:为光伏制造和供货项目的生产线投资提供补贴,为新产能和现有产能的相应运营费用提供补贴;低利率贷款和信贷担保;本土采购计划

大唐新能源:2022年光伏发电量 11.14 万兆瓦时,较 2021 年同比增加 29.40%

华能国际:截至2022年底清洁能源装机33GW

锦浪科技入选工信部智能光伏试点示范名单

隆基绿能签订年产100GW单晶硅片及50GW单晶电池西咸新区项目投资协议

宁德时代去年11月单月动力电池装机量23.4GWh,全球市占率达40.9%,创历史新高

宁德时代调整生产组织架构,决策权向总部集中

南网能源:开发分布式光伏使用自有资金比例约为20%-25%

欧晶科技: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2亿元-2.5亿元,同比增长64.89%-87.37%,石英坩埚的订单量大幅增加

新特能源内蒙古年产10万吨的高纯多晶硅生产线已建成投产,目前是满产状态。正在申请首次公开发行A股并上市

一道新能贵州最大光伏组件生产基地试产出片。总投资3.1亿元人民币,项目建成后组件总产能为1.8GW

英力股份:如产线生产异质结电池组件,产能预计可达到545MW

海达光能递交招股书,拟在上交所上市,公司计划募资6.31亿元加码玻璃产能。主要从事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与销售

六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智能光伏创新突破,发展高纯硅料、大尺寸硅片技术,支持高效低成本晶硅电池生产,推动N型高效电池、柔性薄膜电池、钙钛矿及叠层电池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应用

内蒙包头:2023年,全市形成多晶硅产能87万吨(约占全国40%)、单晶拉棒产能253GW(约占全国40%)、切片产能106GW、电池片产能56GW、组件产能30GW,产业集群产值达到2000亿元;到2025年,光伏装备产业集群产值达到6000亿元

截止2022年9月底,西藏地区光伏累计装机规模1.39GW,占本地区总装机比重30.1%,要求配置储能规模不低于项目装机容量的20%,储能时长不低于4小时。根据“储能配置方案”的10分标准,储能时长配置最多可达到9小时

河北:2023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0GW

2022年1-12月江苏太阳能发电新增5.95GW

山东泰安2023年春节期间户用光伏参与调峰,停发9天

印度2022年光伏新增装机13.96GW

欧盟碳关税将于2023年10月起试运行。2023年至2026年被欧盟定为碳关税过渡期,2027年正式全面开征。实施初期企业只有报告义务,后续将需要为碳排放支付费用

中国碳管理市场规模在2025年、2030年和2060年将达到1099亿元、4504亿元和43286亿元

2022年以来,中国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的价格大约在55-61元/吨浮动,欧盟碳价在60-90欧元/吨之间波动,即便是近两年的低点也就是2021年初,也在30-40欧元/吨之间

《光伏下午茶》所转发信息均摘自各网站文章,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需要查询原文,请复制该信息后搜索。

吉普赛007:

【一体化光伏企业猛扩产】
继隆基抛出硅片100gw切片扩产,50gw电池片扩产,总投资452亿。晶澳也抛出了400亿投资的大扩产。这里再修正一下之前的判断,虽然隆基这次扩产和hpbc的基地都处于西咸,考虑投产时间点不一样,那么这两个应为不同的项目。那么新扩产的项目,应该以集中式为主(hpbc主要还是分布式比较适应),集中式要么topcon,要么异质结。之前隆基因为技术团队的问题,放弃了topcon,但是考虑现在topcon为这次电池片扩产主流,隆基应会重新审视topcon的可能性。隆基的异质结有些慢,进度上不及预期。感觉公司内部可能为这50gw究竟上啥争论也会比较厉害。个人偏向于topcon和异质结都会有,而且公司在进度上可能会先上topcon,然后等异质结增效降本落地后再进行推进。
晶澳这次项目是15万吨/10万吨光伏原材料(硅料?)、20GW拉晶20GW硅片(20gw硅片拉晶+切片)、30GW光伏电池、10GW光伏组件及配套辅材项目,总投资约400亿元。晶澳这次将触角延伸到了上游硅料和下游辅材。一体化企业里面晶澳属于那种稳扎稳打型的,从来不做引领,只做跟随。
后续天合光能、晶科、通威、阿特斯都会公布超大额的投资吗?
光伏的一体化公司卷起来也很凶,小公司要生存下来的难度在加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593308/
1
上一篇吉林省初级会计报名时间(吉林市初级会计报名时间)
下一篇 会计目标的主要内容(会计目标包括哪些内容)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